APP下载

快感文化下的“批量生产与致幻”

2021-10-12熊亮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摘要:近些年来,在饭圈文化快速且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中,以爱慕人物恋爱关系为中心的CP饭圈作为其异化特例正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媒介文化现象。利用采集自新浪微博CP超话榜单的样本,本文描述该圈层高度活跃的现实状况,对CP饭圈来源于少数人的猎奇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以此为突破口,探究CP饭圈特殊的“橄榄型”粉丝结构与游离态碎片化的爱慕对象之间的关系。继而分析该圈层粉丝在类型、角色互动关系上的偏好,指出CP饭圈在细分内容后的批量化生产为粉丝提供了更加高效的“精神麻醉剂”。

关键词:CP饭圈;圈层化传播;粉丝结构;快感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63-03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何为CP饭圈

一般而言,饭圈(fandom)是由公众人物的粉丝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等缔结的社群式的兴趣共同体。从研究现状来看,以约翰·费斯克为代表的文化研究学者将粉丝文化归类于大众文化的视域之下,解释为工业社会中通俗文化的特征之一;而在传播学范畴内,关于饭圈的讨论常常被置于信息茧房效应的研究之中,批判其带来的群体极化与分化、兴趣固化、沉默的螺旋等影响。本文不再对饭圈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泛泛而谈,而是从其诸多形态中选择一个特例——CP饭圈作为研究对象。

CP(coupling)目前被普遍认为其来源于日本的同人文化,是一种人物恋爱关系的配对,特定CP的粉丝通常被称为“CP粉”并建立相应的粉丝社群,将他们表达爱慕的行为称作“嗑CP”,归入饭圈的序列之中。CP饭圈的形态复合了一般饭圈所不具备或不强烈的特征,如亚文化(同人、LGBT)、大批量的二次文本生产等,其粉丝结构和面貌也与一般明星的饭圈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从描述和分析CP饭圈的特殊形态与粉丝结构出发,旨在为饭圈文化和传播方式的研究填补部分空缺,揭示内部差异。

(二)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数据描述的方式以清晰显示CP饭圈的基本面貌、粉丝结构,从当前粉丝集中度和组织程度较好的新浪微博超话社区中,确定前100位(新浪微博自有算法排名,动态更新)CP的超话社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爬取软件抓取粉丝数量、阅读数量及一周内增幅等数据①,并人工标记其类型、来源,为描述CP饭圈的规模、发展趋势提供具有可信度的支撑,同时通过数据的交叉分析显示粉丝的类型偏好、内容偏好和活跃度状况等。

与此同时,笔者使用案例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数个粉丝活跃度极高的CP超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组织方式,并从粉丝生产和传播的文本特点中分析CP饭圈的语义和情感,并参考詹金斯“文化拼贴”和“参与式文化”、费斯克的“快感理论”等理论依据,与饭圈的一般性特征进行比较,探究CP饭圈中文本生产、受众角色等方面的差异。

二、CP饭圈活跃度状况与特殊的粉丝结构

(一)圈层活跃度:从诞生到持续

从表现形式上看,牢固且欣欣向荣的CP饭圈在很大程度上是分众传播的产物:核心粉丝依托新浪微博提供的超话话题功能为CP建立相应的超话社区,在社区内部仅向特定圈层即粉丝群体分发精细的、共同喜好的内容,具有半开放的网络论坛式特征——公众可主动浏览信息,但参与讨论、表达观点需要以确立身份归属为前提。从时间上来看,2016年前后,微博超话脱胎于微博话题功能,以社区的方式固定住特定兴趣的圈层。目前建立时间最早、仍具有不俗活跃度的CP超话是同时创建于2016年6月24日的“勋鹿”超话和“灿白”超话,CP均来自当时流行的韩国偶像团体成员,超话内文本的累计阅读量达到千亿级别。而目前建立时间最短的前100位在榜CP超话创建于2021年4月10日,内容来源于恋爱综艺节目,在发帖数量未破万的情况下,累计阅读已达22亿,折射出CP饭圈在流量原始积累阶段的爆炸式生长态势。而在极值方面,“博君一肖”CP超话累计阅读量高达8441亿,创建于2018年4月28日;样本中最低的“浩瀚星尘”CP超话累计阅读量为3389万,创建于2021年2月5日。二者同为社交媒体平台认可的高活跃度CP饭圈,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差异。

CP饭圈粉丝并不是喜新厌旧的群体,高活跃度的CP饭圈也未存在明显的快速迭代特征。总览近5年CP饭圈的发展态势,自2016年到2021年,每年新建的高活跃度超话分别为6个、14个、17个、14个、22个、27个,近四成CP饭圈建立时长在3年以上,仍有6个2016年诞生的CP饭圈能够进入超话榜前100位,并未显现出CP饭圈的存续能力会随时间和原始文本生产的终止而强烈消减(综艺节目结束、影视剧终等)。为了进一步论证这种消减的不普遍存在,笔者选取超话社区最近一周发帖数作为体现对应饭圈粉丝活跃度的指标,最近一周发帖数能够体现出该CP饭圈的表达热情和内容产出状况,将之与饭圈的建立时长(天)进行相关性检验,sig=0.514,无法说明存在皮尔逊相关,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CP饭圈持续的生命力。从CP饭圈的整体规模和活跃度的持续状况上看,我们都很难将CP饭圈的粉丝集聚简单归结为一种少数社群的猎奇现象。

(二)“橄榄型”的粉丝结构

这种持续活跃度的解释可以从CP饭圈的粉丝结构中找到蛛丝马迹。如前文所述,CP文化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同人生产,CP的产生也大多来自影视剧中角色关系、综艺节目中人物关系、偶像团体成员关系的联想和“妄想”。因此,尽管粉丝视CP为爱慕对象,但是却缺乏投射这种爱慕的现实依据,往往需要对影视剧、综艺视频等原始文本强加大量个人主观曲解,加工为二次文本在CP饭圈中进行传播。具备持续的素材整合、视频文案绘画生产、话题引导能力的关键粉丝在相应圈层中成为“嗑CP”的意见领袖(大粉)。他们生产的二次文本以拼貼的方式组成CP的完整内容形态,或者说,在CP饭圈中,CP作为粉丝的爱慕对象是以文本碎片的方式游离在该圈层中的。这区别于一般性的明星饭圈,以明星本人为中心的状态。

因此,CP饭圈在粉丝结构上呈现出与一般性饭圈完全不同的形态,如图1所示。一般性的明星饭圈粉丝结构可以归纳为金字塔型,路人粉丝代表最广泛的大众,仅对明星本人持好感态度;一般粉丝,关注超话内的明星相关动态,会浏览饭制视频等二次文本;活跃粉丝,作为饭圈的中心力量,以更紧密的社群(微博群聊、QQ群)联系起来,并承担着保持整个圈层活跃的职能;核心粉丝,来源于粉丝后援会等组织,起到意见领袖、左右风向的作用。而金字塔的尖端就是明星本人,明星偶尔也会以“空降超话”“粉丝福利”的方式进入饭圈以提高粉丝黏度和活跃度。

但是在CP饭圈中,基本原则就是“圈地自萌”,仅允许“嗑CP”行为发生在饭圈内部。同时由于CP实体角色的缺失,势必意味着进入饭圈后方可获得CP内容文本,因此游离于圈层之外的稳定路人粉丝极为稀少,新生成的粉丝会被海量的二次文本内容吸纳入CP饭圈内,并依文本的优质程度、圈层内的狂欢氛围向活跃粉丝流动,二者共同组成CP饭圈中数量最庞大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圈层结构的顶部是意见领袖群体,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生产各种类型的同人文本,满足整个饭圈对于CP的内容需求。如前文所述,CP饭圈的整个结构中并未为CP本体安置明确的位置,CP以文本碎片的形式游离于整个“橄榄”之中。区别于明星饭圈各层级面向金字塔尖(明星)的单一情感诉求运动,CP本体的游离为结构中的粉丝个体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表达方向。二次文本加工的多点开花和圈层内部表达的不设限,从粉丝结构的角度解释了CP饭圈的高度活跃状况。

三、从偏好到“快感乐园”

(一)类型偏好分异的“三架马车”

样本中活跃度排名在超话社区前100的CP饭圈主要有5个类型来源:剧集、综艺节目、偶像团体组合、传统曲艺和社交媒体红人。其中,各类影视剧集产出了数量最多且强势的CP,贡献近半,这类CP大多来源于剧集中明示或暗示(为主)的角色关系,往往有原始文本为这种关系的存在提供论据或隐喻;其次是以选秀为代表的综艺节目,产出了1/3的CP饭圈,真人秀大量的原始素材为CP关系联想和文本生产提供了丰富而持续的内容供给;再次是来自偶像团体的CP,接近总数的1/4,密切的成员关系和影视听内容同样为二次文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尽管剧集、综艺、偶像组合构成了CP饭圈来源的三驾马车,但回溯它们的创建时间,依旧能洞悉受众在类型偏好上的变化状况,如图2所示。总的来看,来源于偶像团体组合的CP饭圈显示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粉丝忠诚度,绝大部分饭圈建立时长在3年以上;剧集类型的CP饭圈呈现出总体稳定的态势,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超话保持着活跃度的留存;而综艺类CP饭圈在近两年集中爆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0年与2021年度网络视频平台多档“S+”级别选秀节目与真人秀节目的大受欢迎。

而在特定类型如偶像组合中,受众的偏好在来源上呈现高度的集中甚至是“拥挤”。统计结果显示,样本内总计23个偶像组合CP饭圈,其中有9个来源于国内某青少年男子偶像团体。尽管该团体实际上仅有7个成员,但同一个成员往往被同时搭配了多个CP,即被臆想與多个人物主体间同时存在恋爱关系。在这种虚拟的角色关系网络中,CP饭圈粉丝的偏好投射出充分的文化生产自由度和对于现实伦理、社会规则的忽略。

(二)异化与极化:角色互动关系偏好

细究样本中CP主体与性别关联的角色关系,上述“忽略”则更为明显。在样本选取的全部100个高活跃度CP超话中,以同一性别明星构成互动关系的CP饭圈占到85%,而在这其中,粉丝偏好又大量向男明星间的角色关系集中,CP饭圈数量达到75个,占样本总量的3/4。但本质上,就同一类型互动关系而言,各个CP饭圈的文本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均为二度加工(剪辑视频、拼接图片、精修图片等)和二度创作(绘制图画、引申故事),仍是批量生产的精神消费品,并且“致幻”。

在约翰·费斯克作为大众文化驱动力的快感理论中,他将快感分为生产的快感、冒犯式的身体与狂欢的快感,对应着两种运作方式:躲避式和生产者式[1]。尽管CP饭圈的圈层文化无法抵达大众文化的影响范围,也尚不构成“对于社会霸权的抵抗”,但在客观上,同样在激烈地违逆主流文化所要求的认同,并通过高频次的文本生产巩固整个群体的活跃度。但必须要指出的是,CP饭圈主观上“圈地自萌”的共识在试图躲避这种反抗,以及可能引发的无法承受的排挤与反击。因此,CP饭圈更多围绕群体共同获取快感本身为中心,通过文本生产提供更进一步狂欢的“游乐设施”,力求达成幻觉,以实现圈层内部的幻想。

建设所谓的“游乐设施”是CP饭圈内的集体行为。在统计新浪微博前100位CP超话人均发帖数量中,有数量可观的CP饭圈人均发帖1条以上,极大值达到5条/人(某女性角色互动关系的CP饭圈),而同一性别角色互动关系的CP超话人均发帖数量平均值也达到0.82条/人,远高于绝大部分明星饭圈的粉丝活跃度,反映出圈层内部强烈的表达意愿。并且从样本中的异化个例来看,CP饭圈粉丝并非爱慕组成CP的两个对象本身,而是爱慕两者间的关系。如活跃度和知名度极高的CP饭圈“博君一肖”与“战山为王”等多个对象内容一致的CP饭圈同时存在于CP超话榜单上,粉丝的爱慕对象与所爱慕的角色互动关系完全一致,但是细化到互动关系的作用方向上则产生了偏好分异,由此决定了各自在二次文本的内容、快感的获取方式上的截然不同,但彼此之前又不存在排他性以及圈层间的实质冲突。

本质上,在CP饭圈内,粉丝仅有制造快感的二次文本生产者和寻求快感的体验者两种身份,均无法加入与爱慕对象们的虚拟关系中。区别于一般明星粉丝明确的自我角色定位,如“女友粉”(自我假象为爱慕对象的女友)、“妈粉”(自我假象为爱慕对象的母亲)等,CP粉丝的角色是模糊的,很难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寻找到在CP这种多人关系中的情感位置。因此,CP饭圈通常以第三人称视角进行定位,用“嗑(嗑药)”形容精神狂欢的过程,自称为“嗑药鸡”,并频繁使用“尖叫”“嗑嗨了”等词语描述其对于优质二次文本的强烈情感反射。从世俗的粗浅表达、尊重人的欲望宣泄、蕴含的反抗内容这几个特点来看[2],在这个单一情感浓度达到极高水平的圈层内,呈现出一定的巴赫金“狂欢理论”的表征。

四、结语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CP饭圈的圈层形态和粉丝特点的画像。作为饭圈文化的异化特例,文章从社交媒体的数据表现指出CP饭圈不容忽视的圈层规模,并以高度活跃的现实状况为突破口,重点研究结构形态和粉丝偏好。首先是从CP饭圈的活跃度与持续时间的关系上否认粉丝集聚是一种简单的猎奇现象,其次是分析二次文本生产对于CP饭圈成型和存续的重要作用,描述该圈层内部差异化的“橄榄型”粉丝结构和该结构中由文本碎片拼贴而成的游离态CP本体。随后是进一步从类型和角色互动关系两方面分析粉丝的偏好特点,通过爱慕对象反社会伦理式的重复使用、对于角色互动关系的异化需求等案例和数据实证,剖析快感是CP饭圈进行狂欢的核心诉求,并将这个圈层解释为粉丝在模糊自我角色后,进行粗浅表达并宣泄欲望,通过“加工+附和”的话语结构建立并催化幻觉,从而满足共同情感幻想的场域。

参考文献:

[1]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127.

[2] 陆道夫.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2(04):21-27,154-170.

作者简介:熊亮(2000—),男,安徽铜陵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文化、受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