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外合作平台的共享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2021-10-12徐杰
摘要:高校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在校外成立了大量合作平台,借助校外平台建设共享型实习基地具有可行性,可拓展实践教育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在科技创新大背景下,高校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在校外成立了大量合作平台。本文拟从高校校外合作平台的角度,探讨建设共享型实习基地的可行性、功能与实现路径,以期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外合作平台建设概况
1.建设模式
高校社会合作主要集中在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两个层面。校地合作是指学校与各级地方政府间的科技合作、教育培训合作等。通过与省市各级政府的合作。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各类企业的合作,通常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常见的校外合作平台建设模式有校地企共建研究机构、创新中心、教学实践基地等。全国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研究院有几千家,仅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和苏州工业园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两地就有近百所高校进驻。
2.教学现状。许多校外合作平台运行多年,具备良好的办公、实验、生活条件,拥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和管理运营团队,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实力雄厚、市场化程度高,已经开始承接大量面向学校、社会的各类人才培养项目。由于多数合作平台在建设之初,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在实践教学方面没有明确任务,相关的运行体制机制未建立,没有充分发挥出平台整合资源、服务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校外合作平台建设共享型实践基地的可行性
首先,合作平台借助已有教师团队、实验设备条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实现。合作平台一般由高校主导建设,由学校派驻的专职人员管理运营,在决策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建立持久、稳定运行的实践教学基地。科研团队以高校教师为主,熟悉教学,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通常带着学生一起做研发,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许多高校的地方研究院、创新中心不仅拥有项目、人才、设备、资金、空间等资源,还具备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专业实践环境。由于合作平台更靠近产业和实际应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成效显著。
其次,合作平台外部资源丰富。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促成到相关单位实习。另外,在聘请行业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方面,也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实践教学中校外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
最后,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支撑,仅凭单个高校一己之力难以解决,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形成合力实现。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加大统筹力度,在专项资金保障和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方面给高校和企业予以支持。合作平台了解高校、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能够找到三方的有效结合点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
三、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定位
共享即共同分享,强调的是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的核心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关键是利用平台拓展实践教育资源,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集约化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实践基地运行模式。
1.信息资源共享。为高校、学生、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关信息服务,通过网上信息发布平台,精准对接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条件与需求。
2.管理服务共享。为在区域内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提供规范的学习管理服务和生活管理服务。
3.实习实训共享。逐步向本校、兄弟院校学生,行业企业职工开放实习实训报名,按照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组织在基地内和基地合作单位的实习实训。
4.教学资源共享。联合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完善教材体系,建立教学资源库,为师生和企业提供有关专业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资源、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试题库、行业资料库等。
5.培训资源共享。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制定培训计划,聘请专家教授授课等,同时,开展实践指导教师教学培训,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指导水平。
四、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路径
1.统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运行
将有条件的校外合作平台纳入学校的教学单位系统统一管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全校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合理布局,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新型实践教学组织模式,鼓励教师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管理體制
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校外合作平台无论是新型研发机构还是地方研究院,都是不同于高校原有体制的新型组织形态。因此,在探索建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过程中,需要解放思想,创新管理体制。在人才聘用、考核评价、薪酬工资等方面充分考虑平台运行实际,科学决策。
3.强化平台意识高水平建设基地
充分发挥合作平台的平台作用,汇聚科技和人才资源,打造实践教育的高地。高标准配置硬件设备、开发高水平实习实训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课程开发,建设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组成的师资团队。完善实践教学工作机构、工作体系,健全管理和评估等,规范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管理基地
鼓励和支持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运营,按照市场化原则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对公益性项目予以补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实习实训难已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EB/OL].http://news.cnr.cn/dj/20180308/t20180308_ 524157963. shtm,2018-3-8/2021-5-4.
[2]孙锦,郭世荣等.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的校外实践基地运行策略[J]教育教学管理.2015(5)
[3]李德俭.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
作者简介:徐杰(1970.10-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学历,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技术、教师培训等。
本文系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山东战略视野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20Y30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