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震勘探中地震相分析技术的应用
2021-10-12赵会胜
摘要:地震相作为一个非常基础的地震单位,在一定数量的分布范围内,属于地质整体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类特殊的沉积相的响应,地震相的特征包括层速度、连续性、振幅、反射结构和频率等。现阶段,地震相的研究方法早已被批量用来勘测挖煤工地的煤炭地震。本篇文章将着重于针对地震相对于煤炭作地地震的作用展开研究,望为事故频发的煤田地震勘测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煤田地震勘探;地震相分析技术;应用
引言
针对岩石性质的考察,地震相正逐渐成为煤田勘测的得力助手。利用波形分类作为地震相研究和实施的基础是十分有效的。波形分类指的是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作为地震相对不同形态的波形分类,这样就得以辨别各类目标体。这种类型的地震相具有实惠而效率高的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时,利用识别不同地底异常体、推测煤田冲刷变薄的地带和划定火成岩的生长范围这三个例子,充分论证了地震相在煤田勘测问题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作用,可以广泛投入到实际探测中。
一、煤田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
当前阶段,煤田地震勘测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其重点发展数字化的技术。煤田地质勘测过程中,利用二维地震观测和三维地震勘测方式,解决断层分布、煤层起伏和煤层埋藏深度等等诸多威胁煤田安全的地底灾害从而防止干扰正常矿业开采秩序是十分有效的。近几年,物探方法不断创新,煤田勘测模式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遇上各种网络技术的技术爆炸,不论是三、四维或是多维,煤田地震勘探技术都已熟练掌握,勘探因这些技术而变得更加优秀和具有创新性。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煤田地震勘探技术的质的突破。突破中的诸多理论为煤田地震勘探的不断进步铺下了不断进步的大路。总的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煤田地震勘探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地震相分析的具体方法
内部结构、外部形态、运动学等是地震相的几个具有象征性的标志。多解性作为地质研究中一个非常广泛的问题,导致了地震相解析的多样性。利用各个种类的地震反应数据,可以计算出其所属地震相的种类,同样也能为地震相的研究提供更深的了解。盆地边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地层方面。地层的一个方向被限制后,该削截线就被称之为侵蚀边界,所谓侵蚀边界,其反映的是发育不全的小范围侵蚀界。而前积和下超的古流向是可以由古流向分析所确定的。而像沉积背斜、振幅异常等是可由古流向间接确定的。特殊沉积体系分析的意思则是针对范围规模大,地震坡面由反射明显的,例如,在三角洲或是扇形三角洲的横剖面中,可以出现透明镜子状的形态或结构。由许多不同方向的不重合的古流向共同组成了这个中心,如果确定某盆地的界限与古流向以后,就能大概计算出沉积中心的位置,这就是特殊沉积体系分析。
三、地震相类型及其对应特征
1.丘型-透镜型地震相
如图1,丘型-透镜型地震相就是与物源方向垂直的地震亚相,它的主要特征是中间厚,两侧窄,表面形状呈现一种丘状-透镜的样子。其在横剖面上的样子大体上是这样的。这种地震相的振幅主要以低频和中频的振幅为主要振幅,钻井显示,该地震相岩性以含砾细砂岩为主要的内容成分,发育一定少量干层,部分地区可观察到有宝卷质地的纹理。
2.填充型地震相
如图2,这样的地震相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的,填充型地震亚相所分布的地方几乎都在物理上的地震边界。边缘界限清晰、向边缘往上发展、中高频、弱振幅,这些不同种类的地震亚相都是河道填充型地震亚相的一个类型。从钻井中我们不难得出,正韵律箱状砂岩是测试井GR曲线特征的不二选择,从钻井中不难得出结论:该地震相岩性以含砾砂岩为主,分选相对较差,可以看见中型和大型槽状层理,砂层底见冲刷构造,主要表现为强水动力作用下多期叠置,储层相对发育。
四、地震相识别中分频等时地震波形分类技术
时窗和属性体的挑选是等时性时窗的极为关键的因素。一般来说,释义时因为在使用方式上有不等时和等时这两个不一样的释义方法。如果说波形分类的首要用途为用来阐明沉积变化的规律,那么层位选择一般要第一考虑是等时时空。在一般地层中,特别是有关区域性质的区域标志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诸如此类的反射轴很多都具有连续性好的巨大优势,这样,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完成后续任务。
五、结束语
作为一个以煤炭为首要能源的煤炭大国,我国的煤炭工业都是世界领先的。特别是在煤田物质探索上,煤炭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它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迅速,我国对于精细化生产煤矿和不断的地质勘探的需求越加高涨,作为地震相分析的采区也发挥了其巨大作用。如何在这样一种勘探程度高的情况下,满足复杂地质所需条件,是当今煤田地质勘探业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郭联合.极复杂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J].煤炭技术,2020(6):36-39.
[2]文/杨林海北京海润联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地震波形分类及"包络解释"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0(5).
[3]华学建,赵勇.新疆复杂地震地质条件下的煤田地震勘探[J].华东科技(综合),2020,000(004):P.1-2.
作者简介:赵会胜(1972-),男,陜西凤翔人,大学,甘肃煤田地质局综合普查队,工程师,研究方向:煤田地质及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