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1-10-12马佳瑛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立足于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国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现状,指出了新时代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对外语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新冠疫情总体概况,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对语言服务的整体需求,重点论述了基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外语应急语言服务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应急语言服务;语言服务行业;人才培养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以来,语言服务以及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研究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新冠疫情保卫战中,“应急语言”服务水平便成了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事实证明,语言服务行业目前的发展并不能满足紧急语言服务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语言服务机制和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也成了日后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壮大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首先,全球语言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也有不少弊端,如:语言服务市场地理分布不均衡,欧美国家遥遥领先,亚洲国家其次,非洲等一些不发达国家所占的份额比例少之又少。行业高度分散、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以及微型企業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其次,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在服务内容及模式、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发展,但也迎来了挑战。如:战略定位不准确,行业标准与法律法规不健全,“走出去”企业对语言服务投入不足,语言服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无法实现真正的“走出去”, 更谈不上真正的“走进去”;再者,外语专业教育,尤其是翻译教学,未能实现从通用翻译和文学翻译的教学范式向专业翻译和行业翻译转变。外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跨学科能力较差、实践能力不够强,高校外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也没有实现实质性转向,并未有效的与行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无法满足语言行业发展的要求。

2. 后疫情时代对语言服务的整体需求分析

疫情突发时,从全国援鄂、方言手册、语言应急服务团、语言救援等、再到国内外各种疫情资讯报道、国际舆情监控与技术文件翻译等,都彰显着语言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了语言服务缺乏高效、统一、准确和透明的标准。

语言服务要服务于社会需求,其基本功能是语言知识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使用服务、语言工具服务、语言康复服务、语言训练服务等等。我国的外语教育无论是教育形式还是教育内容,都算不上特别成熟。各大高校里,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专业性不强,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后疫情时代,语言服务行业需要重新定位,从“危机”中找“机遇”。外语教育,尤其是翻译专业的定位以及改革需要重新审视,以期让外语应急语言服务能服务于国家需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

3. 实现外语应急语言服务教学的合理定位

外语应急语言服务的教学定位要求外语教学实现创新,服务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发展。语言服务教学定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进行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科学素养教育。疫情中大量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考验着每一个语言服务人才,希望外语人能重新审视我国的本土文化,重视科学素养教育和用外语汲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培养每个公民在未来能从容应对社会变革和自然进化所带来的挑战;(2). 培养外语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外语信息获取能力。目前,高校跨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只涉及外交、经贸、法律等软学科,而未涉及硬学科领域,如航空航天、生物、石油、医学等,尤其是医学专业,外语素养较高的医学专业人才的缺乏给此次疫情中外语信息的获取带来了不便,是疫情防控的障碍。

4 基于服务社会需求的外语应急语言服务对策建议

4.1加强疫情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疫情语料库和术语知识库。语料库和术语知识库是统一语言,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外语语言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和收集、处理疫情相关信息,建设疫情语料库以及汉外语对、汉语与方言语对、多国语对、手语符号等专业化及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非商业化的语言资源共享平台可以保证疫情信息数据及时捕获并交换,统一的标准也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2)建立全球疫情信息翻译服务平台。翻译服务平台应提供对汉语、外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手语等语言的翻译服务,也包括以多种语言与世界各国共享我国疫情动态、数据和信息,促进疫情信息公开透明的共享,抵制疫情传播的谣言。翻译服务平台将利用机器和疫情术语库、通过服务平台进行访问。

(3)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除了外语数据库以外,要建设非通用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手语服务人才的数据库。依托政府和高校挑选语言服务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士进入数据库,出现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事件后,可及时从人才库中指派各类语言服务人员来提供中外文应急语言服务。

4.2加快制定疫情应急语言服务规划

(1)制定合理的应急语言服务制度。突发疫情时,由国家应急办和地方应急管理中心通力合作,以保证语言服务工作迅速启动,有序开展。同时,可以从应急体制建设、服务方案、人员管理、运行程序、资金支持、部门配合等方面科学而全面地保证抗疫工作的高效开展。(2)制定应急语言服务志愿者行动规划。建立一套科学的应急志愿者服务系统和行动规划,整合志愿者服务资源,安排服务计划,有序地安排志愿者上岗服务,保证应急服务顺利进行。(3)搭建完善的应急语言服务平台。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急语言服务平台的建设要运用高科技成果,与高科技深度结合,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处理平台资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支持人机交流,用机器学习技术增强平台的智能性,用5G技术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利用语言技术服务公司的优势,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平台,逐渐消除语言交流的障碍。

4.3 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要保证高质量的应急语言服务首先要保证有能提供应急语言服务的人才。如何能够培养应对突发应急状况的语言服务人才便成了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语言服务教学的重点。我国外语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量不够,而且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也无法满足应急需要,因此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语言服务队伍:第一类是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第二类是社会工作者、高校志愿者、专家学者;第三类是译员、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人员等等。要满足合理的队伍建设,就必须从社会和高校两方面着手。

社会层面:各级单位要设立应急语言服务管理岗位,相应的语言服务行业要对应急语言服务人员做好分工,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做好应急语言服务的培训工作,语言服务职能部门做好监管,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翻译协会、地方语委及翻译协会,做好行业监管,保证语言服务培训的质量以及服务人才培养的标准等。

高校层面:目前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和社会需要存在差距,高校外语学科或外语类高校的定位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实现变革,将翻译专业从通用翻译和文学翻译的教学范式向语言服务的教学范式转移。将翻译系改为语言服务系,实现目标明确化,将学科功能实现从语言学习到语言服务的转变,学科建设从无序探索发展到规范建设,翻译专业的地位也要从附属依托转变到独立自主,学科交流实现从闭塞分散到开放联合。同时,将服务于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改革语言服务系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专业化,对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增设针对性较强的语言服务专业。根据应急语言服务对知识和能力素养的要求,对课程设置、考核标准、培养方案等进行革新,分专业或行业让学生学习某一专业或行业的基本专业知识,选修未来要服务行业的专业课程,设跨系选课为必修课。同时,企业、高校、行业监管部门三方面要进行协调,实行“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定向化。以学校为中心,由译协协调和监督,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培养目标共同开发培养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大纲、遴选课程内容、选择授课方式、评估体系、培养目标等,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开设应急语言服务方向,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职业道德、服务管理意识、大数据分析能力等等。除了与语言能力的基本素养相关的课程外,开设应急口译、应急笔译、大数据分析、应急术语管理、应急相关学科知识等课程。

此外,要提高外语应急语言服务能力,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动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平台提高翻译效率以及翻译研究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团队成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术语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专业能力。

5. 结论

作为国际投资大国,我国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活动的日益频繁也成了推动我国语言服务快速发展的动力,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后,实现中华文化的外译等使命都给我国语言服务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语言服务产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满足对外发展需求,语言服务行业从制定政策、完善管理、落实服务、人才培养等层面也一直在不断进步。后疫情时代,语言服务行业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外语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外语人才服务国家需求,科学发展和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 Common Sense Advisory. The Language Services Market: 2013(R). May 2013.

翻譯职业能力培养指南.

[2]蔡基刚. 高等翻译专业范式转移:从翻译专业(1.0)到语言服务专业(2.0)[J]. 上海翻译, 2019(4): P54-59.

[3]陈颖.多元的国际语言环境对大庆服务业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P84-85.

[4]崔璨, 王立非. 面向“一带一路”语言服务, 推动外语专业教育改革[J]. 教育论坛, 2018(2): P2-6.

[5]崔启亮. 中国语言服务行业40年回顾[J]. 译苑新谭, 2019(13): P 108-114.

[6]何恩培、闫栗丽. 改革开放40年语言服务发展与展望[J], 中国翻译, 2019(1):P131-135.

[7]李德鹏,窦建民. 当前我国语言服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3): P63-68.

[8]刘和平. 政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 中国翻译, 2014(5): P40-45.

[9]穆雷. 面向国际语言服务也的翻译人才能力-省略-语言服务供应商100强的调研分析[J], 上海翻译, 2017(1):P8-16.

[10]王传英. 语言服务也发展与启示[J], 中国翻译, 2014(2): P78-82.

[11]吴岩. 在高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DB/OL]. https://gjs.njit.edu.cn/info/1064/1599.htm. (2019-06-27).

[12]谢天振. 翻译学:数代中国人的理想追求[J]. 中国翻译, 2017(3): P13-14.

[13]姚亚芝, 司显柱. 基于大数据的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需求分析[J], 中国翻译, 2018(3): P80-86.

[14]仲伟合. 中国翻译学科与翻译专业发展研究_1949_2019[J]. 中国翻译, 2010(1): P79-86.

作者简介:马佳瑛(1983年),女,陕西西安,硕士,副教授,西安翻译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与教学,团队编号:T1902

*必须保留作者简介和团队编号

本文为西安翻译学院大学英语核心课程教学团队(T19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