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报恩寺塔寺重建看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较量

2021-10-12雷蕾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重建经济发展文化遗产

摘要:本文对南京大报恩寺原址重建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重建已经完全被毁坏的历史建筑,其本质否定了历史建筑的意义,更多的是服务于城市的经济和发展需求,仅仅成为了一个商业开发基点。割裂式的重建变成了割裂式的历史意义断层。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人们在看待历史文化遗产时考虑的到底时文化价值更多还是经济价值更多呢?

关键词:文化遗产;重建;经济发展

1.大报恩寺的历史渊源

大报恩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雨花路1号。其建塔的历史极为悠久最早为孙吴时期比丘尼创建的小精舍,建有阿育王塔,后毁于吴末孙琳之乱,西晋初原址重建。两晋时期,逐渐兴盛,先后建起两座阿育王塔,晋为长干寺。梁武帝时期,成为南朝最重要的寺院之一,称为报恩寺。六朝时期,该寺的正式名称为阿育王寺,但因地处长干里,通常被称作“长干寺”。隋亦称“长干寺”,隋末被毁。北宋年间,改名“天禧寺”,并赐塔名“圣感舍利塔”。元代,天禧寺被敕封为“天禧慈恩旌忠教寺”。明初,仍叫天禧寺,但永乐六年毁于人为纵火。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下诏原址重建该寺,“准宫阙规制”,升其为皇家寺院,赐新额为“大报恩寺”。此后,明永乐年间至清末一直被称为“大报恩寺”。太平天国时期,大报恩寺与宝塔毁于战火。2008年,大报恩寺遗址发现宋代长干寺地宫,出土佛顶骨舍利等重要文物,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2015年,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1就广义而言,建初寺可视作是后来天禧寺、大报恩寺佛脉源头之一。2

2.大报恩寺的发掘与寺塔原址重建

从2007年初至2015年,为配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建设,对遗址北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3.6万平方米。2008年初开始,发现了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即天禧寺圣感塔宫),出土了以“佛顶真骨”舍利、七宝阿育王塔等大量北宋时期珍贵的佛教文物,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32011年大报恩寺遗址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损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特殊情况需报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及运行管理指南(试行)》第四节现场展示设计部分:遗址原则上不得原址重建,若确因展示需要,需在原址重建的,应具备坚实的考古研究基础,慎重论证,并按程序报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43条不提倡原址重建的展示方式。考古遗址不应重建,鼓励根据考古和文献资料通过图片、模型、虚拟展示等科技手段和方法对遗址进行展示。因此是否原址重建寺塔这个遗址公园中最大的争议。大报恩寺在清末已经被毁坏,成为一片废墟。从物质本体的完整性来看:大报恩寺遗址经由人为和自然的损坏在历史进程中已经残损不堪,成为“废墟”。从重要特征的完整性来看:大报恩寺已经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产生的环境分离了。在当下的意义构建中,大报恩寺被剥离了建筑物以及相关话语赖以产生的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我看来,重建的大报恩寺更多的“失真”了,于一处考古遗址中出现了完全是新建造的“古塔”,它是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甚至新的外观设计。最终,新的大报恩寺塔甚至不再是历史纪念物的重建,而是新城市地标的浮现。

“原址重建”即在原来的遗址上对损毁严重或已损毁的历史建筑进行重新建设,以重现其原始形态。这一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展示原建筑的完整形态,让观众有更为直观的体验;而本身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或有充分图像文字资料来用以准确复原的建筑,其重建后有可能成为城市的新地标,继续承担原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但同时这种展示可能干扰和破坏作为文物本体存在的建筑遗址,或对文物古迹做出不准确的阐释,影响文物古迹整体的真实性。[1]

3.结语

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兴起,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有时候我们不免会产生疑惑,在文化遗产和经济的抉择口,是优先文化遗产保护还是经济发展呢?我想我们首先明确问题,针对文化遗产我们应当是首先以保护、研究、教育为基础的,再谈经济发展。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在对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具有极大的意义,但在文化遗产原真上存在的争议也是存在的。塔寺的重建只有地址是原真的,它背离了遗产本身的真实性,削弱的是遗址公园的遗产价值原有文化价值变质,它仅仅能作为城市地标新建筑没有历史价值没有历史艺术价值,遗产价值大大缺失。新的建筑,扭曲了文化遗产的内涵,或许会在大众心目中产生反面效果。不可否认如今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在管理运营、在文化教育、在价值宣传上所做出的成绩。但是,文化遗产的宝贵之处在于对人类的思想情感产生着持久的影响,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时间长度本身共同作用于文化遗产,使遗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衍生新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个传承的过程,而不是舍弃式的推倒重建。文化遗产与过去和当下的联系都极其重要,为了发挥社会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实用效益而出现的违背真实性、完整性等原则的行为,本身就与遗产保护初衷背道而驰。遗产保护国际宪章、文件对重建的限制,完全的新建筑是带领不了人们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它本身就割断了历史。或许,文化遗产与经济开发的碰撞在当下的较量与竞争还会持续。人们的文遗产素养也还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秝人等.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塔基与地宫发掘简报[J].文物,2015(05).

[2]祁海宁,周保华.南京大报恩寺遺址塔基时代、性质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物,2015(05).

[3]祁海宁等.南京大报恩寺遗址J16发掘简报[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06) .

[4]诸葛净.从历史纪念物到新“都市奇观”——南京大报恩寺塔重建项目的案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5]杨一鸣.何为原真——从大报恩寺塔谈历史纪念物修复与重建[J].建筑与文化,2017(07).

作者简介:雷蕾(1996.6—),女,四川省资阳人,成都市双流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重建经济发展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用镜头“重建”徽州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