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策略初探
2021-10-12梁嘉黎
梁嘉黎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教学要合一,通过释放孩子的手脚、头脑、时间,让他们拥有自由向往的生活,这样才能从生活中获得教育。教育的本质是要求人们将生活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之外,其他课程也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渗透劳动教育。”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小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媒体也逐渐走入教学领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抓住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适时运用劳动教育机会,通过巧设教学方案,将劳动教育逐渐融入新媒体技术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1.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依照思想教育家陶先生的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渗透劳动教育,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能够将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劳动转变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更容易理解的内容。现如今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事物幾乎都和数学有关系,所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和生活中去体会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够更好地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提升学生能力
教材之中明确指出了:数学学科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实现每个人学习到的数学都是有价值的。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单一地讲解知识点,死记硬背一些数学公式,而是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比如:一支铅笔1元钱,需要买五支铅笔,你手中有10元钱,问最后还剩多少钱?学生根据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自己动手计算答案。这不仅能够逐渐加深学生对学到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每个学生提前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才能够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和辛苦,培养爱劳动、爱学习的观念。同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发现问题,动手解决,慢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从前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当前学习的数学问题,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某些问题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无法解决。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动手、实践。小学数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在劳动之中逐渐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质,将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方法
教材的改革不仅针对学生,也旨在促进每位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的提高,所以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1.课本与生活结合
不管在新版教材还是旧版教材之中,都含有一些情景图、例题、数学趣园等模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些模块中的人物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在课堂中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来完成知识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传递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也是教材强调教学要与生活劳动相结合的原因。
2.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从中发现劳动教育的例子
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理解吃透学科教材,挖掘与现实生活中劳动教育比较接近的例子展现给学生。通过这些融合劳动教育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延伸,同时还能够赞叹数学的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3.从思想上改变渗透劳动
通过2011版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受年龄的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想要充分学习好数学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带领学生直观地学习,间接地与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去解决当前问题。
经过分析数学课程,我发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渗透了劳动教育。同时,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所以最后还是要把学生的学习落实到实践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数学的学习就像在土壤中埋下一粒即将发芽的种子,只需要慢慢地教学,种子自己就会慢慢破土而出,同时,在面对养分不足,无法长大的时候,在一旁添加一些肥料,等种子充分吸收营养后又会开始生长。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也是这样,学生是种子,教师是播下种子的人,刚开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一窍不通,但经过教师的指点、讲解,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努力吸收、茁壮成长。
4.新媒体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意识
当今的教育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劳动教育已经被提上日程,但劳动教育始终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措施有很大关系,单纯的劳动学生难以接受,纯理论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和新媒体相融合,通过新媒体展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数学可以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后,教师在大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了一片农场,农民正在辛勤耕种,农场一共10公顷,其中玉米7公顷,大豆3公顷,玉米和大豆分别占几分之几?学生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得出玉米占7/10,大豆占3/10,那么玉米和大豆播种之比是多少呢?教师再次利用大屏幕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平面图,并且将10公顷土地平均分为10份,其中玉米和大豆分别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学生清晰地发现两种农作物之比为7:3,教师让学生换一种思路,如果总共10公顷,玉米和大豆之比为7:3,它们分别是多少公顷?在教师不断演示中,学生巩固了比的知识。
上述案例,学生通过教师演示直观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劳动中,激发了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5.新媒体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课堂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劳动光荣的思想,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中“只要掌握文化知识,考上好大学就行”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新媒体进行劳动教育,拓宽了劳动教育的渠道,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人们劳动的结晶,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一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茂密的树林,一群正在忙碌的农民,教师提出:植树节马上到了,学校组织我们班去操场植树,操场长50米,每隔5米栽一棵榕树,两边都要栽,需要栽多少棵?很多学生直接用50÷5=10棵,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展示了栽树的过程,从0米开始,每隔5米栽一棵,学生随着老师的视频计数,发现一共栽了11棵。教师又提出,如果两端都不栽,一共栽多少棵?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发现一共是9棵,那么一端栽另一端不栽呢?学生通过老师不断演示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渗透劳动教育,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去实践、交流、学习,通过小组团队协作在劳动教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慢慢地依靠劳动教育改变学习思维,真正地将学习和劳动融入生活学习当中。利用数学的魅力来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鲁晓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78-80.
[2]喻三妹.让数学走进生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10):89.
[3]任伟平.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44):71-72.
[4]朱红太.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2021,{4}(15):237.
[5]王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2021,{4}(15):234.
[6]高伟伟.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04):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