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诗经之感受
2021-10-12沈奕杉
沈奕杉
第一次看到《诗经》里面的诗句,是我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文里有一篇是关于思乡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在我第一次看到时便一见如故,有一种“一眼万年”的感觉。那是诗经采薇里的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天,老师说:“谁想朗读这篇课文呢?”许是为了那句话吧,我便举起我的小手自告奋勇地站起来了。借着那次朗读的机会,我和诗经相遇了。
小学的我,什么都不懂,只是觉着在几千年以前,一个个汉字能组合得这样美丽并为世人所传颂,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于是乎,那时的我,也不管懂不懂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便开始誊抄那些美丽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亲亲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每当我抄写这些诗句的时候,总是幻想着一幅幅古代的动人画面,心中感到无比喜悦,总是觉得,好像古时候的人的生活,离我也并不那么遥远。
再大一点时,上了初中,课本里正式有了诗经的教学要求,且需要我们背诵要求学习的诗经诗句。我向来是不喜爱背诵的,但是背诵诗经,我总是能获得心灵的慰藉。我记得我背的第一首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其中的每一句我都甚是喜爱,总感觉这写诗人的爱意与情义是那样干净、纯净,他又是那样的热烈,钟情于他诗中的女子。诗中的文字也优美,芦苇、水池、霜与露,每个意象交织在一起,便形成了那种朦胧、神秘的美。那时我便感到,中国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几个词便可组成几句诗,几句诗便可带出许多情,情融于意境之美,意境又衬托出情之深刻,真的十分奇妙。我又知道,原来情可以不用浓烈的字句、煽情的字眼也可以表达的那样透彻,那样让人见了便心生欢喜。
高中的時候,我似乎不止于停留在只欣赏诗经的美丽,老师告诉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总是委婉而含蓄的。确实如此,像是“我喜欢你”这句话,古人会说“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会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会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是就是不会直白的说“我喜欢你”。我便又开始寻找诗经中那些隐藏的深意。于是,在读《蒹葭》时,我了解到它另外的意义。“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生无常,每时每刻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让我们兴奋、期盼、惆怅或是烦恼的事,这或许是像诗中爱情的境遇,放眼望去,细品人生,我们会发现,在学习、工作方方面面,也许我们都会有诗中那位男子的情感体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眼前“道阻且长”的生活,过得向诗中美好柔和的句子。
上了大学,因为心中那份对诗经的热爱,我有幸进入国学班学习,更加有幸,能成为孔子学院的学生,听孔院讲诗、析诗、品生活,好不快乐!在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诗经时,我的收获在于,了解了诗经中更多的篇章和故事。诗经中反映出来的生活,也许已不再和我们现在相像,但其中情与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更显其鲜活和深刻。我爱诗经,爱其中的优美文字,爱其中的深刻感情,更爱里面所描绘出有血有肉的市井百态。我想,生活就是这样,会遇见美好,也会遭遇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把生活过成诗歌,不管遇到什么,都不失感情的热爱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