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导师团队管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方法

2021-10-12陈原培何义团冯莉吴胜利罗霜

科技风 2021年27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

陈原培 何义团 冯莉 吴胜利 罗霜

摘 要: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单一导师负责制创新源不足、“严进宽出”的过程管理导致学生懈怠等普遍问题,改革传统的导师制,建立导师团队指导机制,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建立了研究生培养的“6大培育计划”“6大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过程管理;团队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1 加强研究生培养培养质量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使高等教育发展同我国发展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相连,是民族与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们的历史使命。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提高研究生的培育质量,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提高我国科技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

2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速度过快,大部分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有逐步下滑的趋势,原有的研究生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凸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导师负责制创新源不足:导师负责制是指硕士生导师负责自己所带研究生的一切学术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务。导师负责制曾经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推动力,其践行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知识融合、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创新人才的“标配”,这种“单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研究方法雷同、研究方向单一、研究活力不足等弊端,无法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人才跨学科、综合性、创新性等方面的要求,使得所培养的研究生创新意识不足、创新能力匮乏。

(2)“严进宽出”的过程管理导致学生懈怠: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存在“严进宽出”现象,国家把关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求严格,但学校把关的研究生毕业关口有失守风险。研究生入学考试把关严格,一旦录取便万事大吉,学生缺乏学习紧迫感,极易松懈。个别学校或专业,由于报考人数不足,甚至会出现“宽进宽出”的情况。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导师指导学生太多,分身乏术,往往采取放养式管理,其引导和督促作用十分有限,学生很容易荒废学业。在毕业答辩阶段,一些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和授位率,常常主動降低要求,更让学生无所忌惮。松散的过程管理助长了学生的懈怠心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

(3)研究生课程教学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研究生课程内容虽然重在基础,但由于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不够,新知识补充不够,而且课堂讲授,灌输式学习方法,以及试卷考核、小论文等方式仍然注重应试,课程学习重在形式,无法把控效果,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没有得到体现,使得研究生课程学习成了“为基础而基础”的鸡肋。

(4)准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空白:保送研究生获得保送资格到入学,有接近1年时间;考研的学生,从获得入学通知书到正式入学也有大约半年时间。绝大部分准研究生,在这段空隙时间,无人指导,也没有主动学习,没有充分利用该时段为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准备,白白浪费时间。

(5)研究生专业基础及软件应用能力差:本科教育的“宽”口径,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肤浅,基本很少有人会用专业软件,导致研究生进入课题后,还需要一段时间学习软件,而对课题深层次的问题分析弱化,最后导致课题任务完情况不理想。还有部分考研专业户,专业基本是空白,使得研究生后期培养难度加大。

(6)查阅文献能力较弱,难以追踪领域前沿:当前还有很多地方院校的本科教育采用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基本是被动接受型,进入研究生阶段,主动寻找资料,查阅课题研究相关进展的学习思维还未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难以快速建立,具体表现为:英语能力,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差,看外文文献困难,一二年级研究生还不会查阅文献,还不懂如何去追踪研究领域前沿。

3 基于团队指导的培养体系建立与实践

学科团队历来重视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针对上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2015年率先在校内成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导师团队,不再遵循传统的导师制,而是采用导师团队指导方式,并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团队于2019年获批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通过对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导师团队制订了研究生培养的6大培育计划,并严格把控6大关键环节(如下图所示)。制定导师团队指导制度和培养计划,并严格把控关键培养节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突出问题。

创新导师团队建设。打破传统“导师——研究生”一对一指导制度,建立团队导师指导机制,研究生入学时,根据学校要求选择一位第一导师,团队再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组合一个2~3位导师的指导小组,负责日常指导,而关键节点的把握仍然是学科团队集体审核把关。通过这种模式,形成多元思想碰撞、多研究领域交流、多交叉学科融合培养,有效提高研究生思维、认知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制订6大培育计划。根据研究生培养阶段变化,制订了针对性的培育计划,加强导师团队指导,实现科研创新能力的持续培养,筑牢每一阶段培养基石,巩固提升每一阶段培养质量。

本科生阶段,实施“优秀推免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计划”。“优秀推免生科研创新计划”,在大二和大三年级选拔致力于读研究生的优秀本科生,进入到团队导师的课题组,由导师和研究生进行初期指导,指导本科生开展各类专业科技竞赛,或者由指导教师从科研项目中抽出具有代表性的小专题,让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并且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也可以由此而来。通过这种方式,让本科生根据科研或者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有针对性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在本科生“宽口径”的基础上,有自己较深入的领域和方向。该计划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专业基础以及团队协作与组织等方面的能力。“大学生暑期夏令营计划”,吸引有考研或保研计划的校内外学生参加,团队负责人主要介绍学科的发展、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介绍学科的科研平台、软硬件条件、团队师资力量等情况。然后团队导师与学生进行座谈,介绍各自的科研方向、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以及取得的科研成绩,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对学科研究领域的热情,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本学科。该计划主要目的是吸引优秀生源参与本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想象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
基于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研究
青岛市拓展行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
基于Web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基于PDCA模式的基础医学专业实验过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