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省马尾松丰产林培育技术
2021-10-12王卫中
王卫中
摘 要 马尾松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树种。马尾松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是安徽省的鄉土树种,也是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之一。其板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和造纸等行业,树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基于此,从苗木培育、栽植、抚育、病虫害等方面分析马尾松丰产林的培育技术,推动马尾松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 马尾松;丰产林;培育技术;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S791.2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33
马尾松在安徽省分布广泛,省内淮河流域、大别山以南地区均具备该树种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因为马尾松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强,且木材产量高、板材质量好,成为了安徽省人工林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此,研究马尾松丰产林培育技术对促进安徽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马尾松的适生环境
马尾松是阳性树种,喜光喜温,在海拔800 m以下、年平均温度12~22 ℃、年降水量800 mm以上的区域生长良好,而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及大别山以南地区特别适合马尾松生长。马尾松生产力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当海拔超过1 300 m时生产力严重下降,因此不宜在高海拔地区进行人工造林。马尾松虽然对土壤质量要求不甚严格,但喜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土壤,pH值在4~6的山地红壤、黄壤、黄红壤和黄棕壤等均适宜马尾松生长,甚至在山脊石砾土、黏土及岩缝中都能生长。同时,马尾松不耐涝、不耐盐碱,因此应选择丘陵山地的阳坡造林。为降低马尾松病虫害发生概率,造林时应与阔叶树种进行块状、片状或带状的镶嵌混交。
2 马尾松苗木培育
2.1 选择良种
为了实现速生丰产的同时降低马尾松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概率,育苗时应采取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的皖马抗1号、皖马抗2号、皖马抗3号、皖马抗4号和皖马抗5号5个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无性系品种,对松材线虫病具有较强的抗性,林分发病率可降低70%以上。近年来,在安徽省淮河以南松材线虫病疫区和非疫区的造林实践也证明,这些品种具有优良的抗性。因此,育苗时应优先选择抗病品种。
2.2 培育壮苗
选择抗病品种育苗时,应采用扦插或嫁接方式育苗。
2.2.1 扦插育苗
在5月中旬,选择2~5年生马尾松优良无性系为采穗母株,采集当年生木质化春梢作为插穗。采穗应在阴天、晴朗天气的早或傍晚进行,穗长15 cm左右,以母株为单位捆成一捆。将采下来的插穗基部浸入盛有清水的盆内。完成采集后,把穗条剪成8~10 cm,在0.1%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30 min后取出待用。
扦插前7 d,每平方米育苗基质用50 g多菌灵粉剂进行消毒。扦插时在基质上打3~5 cm深的小孔,孔径0.5 cm,株行距5 cm×5 cm。将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孔内,轻压插穗基部基质即可。苗床采用全光照自动喷雾装置进行浇水,使用pH值为中性或微酸性的优质水源[1]。扦插次年2—3月起苗,剪去过长根系,把苗木根系平展后放入20 cm×22 cm的无纺布育苗袋中,装满菌根土,轻轻压实。栽后立即浇一遍透水。至扦插第3年,即可起苗出圃造林。一般2—3月出圃,随起随栽。
2.2.2 嫁接育苗
将1年生马尾松实生苗移栽至苗床或14 cm×16 cm的无纺布育苗袋中,株行距50 cm×50 cm,第二年选择地径1~2 cm的马尾松苗木作为砧木。接穗要从生长正常、主干通直及无病虫害的10年生以下的马尾松优良无性系母株上采集。接穗宜选择一年生健壮、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枝条,粗0.4~0.7 cm,长度15 cm左右。一般在2月中下旬采穗,随采随接。采用劈接、切接法和腹接法嫁接。嫁接后立即用遮阳率50%的遮阳网遮阴,至当年9月上旬去掉遮阳网[1]。3年生(2年砧木)裸根苗要在休眠期起苗,随起随栽。起苗前7 d浇一次透水,起苗时带20 cm土球,以保持根系完整。容器苗在去除遮阳网后即可出圃造林。
2.3 苗期管护
马尾松育苗过程中,要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扦插育苗的苗木可视天气情况及时浇水或排水。6—8月,叶
面喷施0.5%的复合肥3次。嫁接育苗的苗木可在9月去除遮阳网后对叶面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间隔15 d,共喷2次。苗期做好猝倒病防治。视苗木生长情况可每隔7~14 d喷淋1%的波尔多液溶液或5%的石硫合剂。
3 栽植
3.1 造林地整理
根据马尾松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造林地。马尾松裸根苗造林一般选择在2—3月进行,容器苗造林除6—8月高温季节外的其余时间均可栽植。在造林前1个月必须完成造林地整理工作。在造林前一年冬季来临前完成林地清理,清除林地上的杂灌、杂草、乔木蔸和杂木,捡除石块、树枝等杂物。如在荒山造林,则应在取得管理部门批准后,设置好防火带和护林人员进行炼山。造林前1个月开始整地。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当的整地方法:1)地势平坦的林地采用机械全垦;2)15°~25°的山地采用带状束整地法,带与带之间保留2 m宽的自然植被带;3)25°~35°的山地采用块状整地法,规格不小于70 cm×70 cm;也可采用穴状整地法,规格不小于50 cm×50 cm×40 cm。整地深度为20~30 cm,要求土壤细碎、平整、无石块和明显的土块。整地完成后,撒施或堆施土杂肥、厩肥等农家肥,视土壤肥力混施适量过磷酸钙。
3.2 栽植时间及方式
选择阴天或雨后的晴天进行栽植。起苗后立即在蔽荫无风处选苗,一般使用一、二级苗上山造林。苗木应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顶芽饱满和生长健壮。造林时先挖定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25 cm。挖穴时先铲下定植点40 cm范围内的表土,堆放在下侧,然后开挖明穴。挖穴要求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土壤回填,表土归心。栽植时,把苗木垂直立于穴中央,舒展根系,回填表土后轻轻踏实,再覆盖松土。栽植过程中严禁提苗,以防损伤苗木根系。栽植时不能窝根,切忌吊空,做到根系舒展,踩紧踏实。回填完成后,在苗木基部堆积土壤及枯落物,做成高于地面10 cm的圆台状土堆,防止穴内积水。
3.3 造林密度
视造林用途和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一般造林密度为每667 m2种植120~240株;用脂林每667 m2栽植80株;脂材两用林每667 m2种植120株[2]。
4 抚育
4.1 幼林抚育
幼林抚育管理是促使马尾松尽快进入速生丰产期的关键。主要做好松土除草和培土工作。造林当年抚育2次,不松土,以免损伤苗木茎部和根系。需要人工清除杂草、扩盘,并视苗木长势施肥。除草、扩盘不可触动苗木根部土壤,同时注意宜浅不宜深,以不超过10 cm为宜。遇苗木倾斜时,要慢慢扶正并适当培土,防止苗木倒伏。造林第2年抚育2次,第3年抚育1次,以除草、施肥为主。如造林第4年,林分仍然没有郁闭,则当年抚育1次,以促使林分丰产。
4.2 成林抚育
马尾松造林后5~6年,林分基本郁闭,抚育管理转为以修枝为主。修枝要在每年冬季进行,去除枝干下部的枯枝,不可砍伤主干和活枝。此后每隔3年修枝一次,连续修枝2次即可。修枝要“轻修”,刀口平滑且与枝干平齐,以免撕坏树皮。修枝既能改善林分的通透性,又能促进主干和主枝生长,有利于林分丰产[3]。造林后8~20年,马尾松林分郁闭度达到0.9以上时,可以开展间伐抚育。第一次间伐强度为林分体积的10%,与修枝同时进行。10年后间伐强度为20%~30%,使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即可。
5 病虫害防治
马尾松病虫害在安徽境内发生较少,最主要的病虫害是马尾松毛虫和马尾松松材线虫病。
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主要害虫之一,以3~4龄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成材面积减少,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松林成片枯死。防治马尾松毛虫,要注意以下3点。1)营造混交林,降低虫口密度。2)加强抚育管理,保护捕食性天敌。3)做好生物防治。可在3月底在林间释放1亿/mL的白僵菌菌液或1亿/g的白僵菌高孢粉,防效良好。还可人工繁殖散放松毛虫、赤眼蜂、寄生蜂和寄生蝇等,以减少害虫数量[4]。
松材线虫病是马尾松的毁灭性流行病,一旦流行会导致松林大面积枯萎。受害树木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直至变成红褐色,最后病树整株枯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媒昆虫是松褐天牛,因此,做好害虫防治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具体步骤如下:1)在造林时要选择具有高抗性的马尾松品种;2)大力营造复丛林,降低发病概率;3)发现病情时要及时清除病死树,并对病树全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杀死线虫和其他传媒昆虫;4)在林间喷撒白僵菌防治昆虫幼虫,在天牛羽化初期和盛期喷洒50%杀螟松的200倍液进行杀灭[5]。
6 结语
马尾松作为经济型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马尾松为工业、林业、医药及建筑等多个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也对地方经济发展、林农增收致富起促进作用。对马尾松丰产林培育技术开展研究和应用,有利于推动马尾松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增长,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马尾松嫁接扦插育苗技术规程:DB34/T 3039—2020[S].2020.
[2] 李冬梅.馬尾松的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J].林业科技情报,2015(4):33-35.
[3] 陆志锋.马尾松种植技术与推广策略探寻[J].农家参谋,2019(4):121.
[4] 丁亚斌.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97-98.
[5] 汪秀风.马尾松常见病虫害防治简介[J].安徽林业,2010(3):67.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