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打“板子”,让忠言悦耳
2021-10-12赵晓丽
[摘要] 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必要而适当地批评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教育中,批评使用得适当、巧妙而有效,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对于每个学生,班主任应细心观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之后再批评,冷静并灵活采用批评方式,讲究语言艺术,学会巧打“板子”,让批评的“忠言”也能悦耳,以智慧和柔情感悟学生。
[关键词] 批评教育;有效手段;艺术
我国教育家林崇德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包含着对学生的爱。”批评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必要而适当地批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教育中,批评不可无端缺席,当然也不能滥用,而怎样用得适当、巧妙而有效,是值得班主任探究的问题。
一、轻声低调,和风细雨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犯错,但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没人喜欢当面被揭短。 “颂善于公堂,训诫于密室”,批评孩子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场合低调进行。有些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批评孩子,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尊严,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弱点。学生会在惊恐担忧下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会因极度反感和痛恨产生逆反心理,又怎能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呢?学生犯了错,班主任应给予引导性批评,切不可一味地指责,否则就如垒土截流,积水越来越多,最后“水漫金山”。
著名的“南风效应”,可应用于教育批评艺术。法国作家拉封丹以北风和南风比武的寓言表明:即使出于同样的目的,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着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发现别人要对自己进行教育,就会扣上心灵全部的纽扣,把整个心裹得严严实实。教育者只有学会和风细雨,“南风”式的低声批评,才会轻而易举地让孩子脱掉包裹内心的大衣,达到教育目的。从物理学角度上讲,如果你低声讲话,对方就必须要集中精力才能听清。即使孩子并没有打算认真听,但由于条件反射的听觉动作,还是会不自觉地捕捉谈话内容并且进行理解。低声谈话可形成一种促膝谈心的良好气氛,有利于缓解学生在接受批评时的紧张和排斥的心理。若是声嘶力竭地炮轰数落,结果可能是学生极度惊恐害怕或者师生竞相拔高声音,双方对峙,使矛盾升级。班主任冷静下来,用低平的声音、沉稳温和的语调耐心指出错误,为说服学生知错改错创造条件。
二、不翻旧账,点到为止
批评教育,要讲究就事论事,不能新账旧账一起算。从犯错中累积经验教训,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过程,在屡次强调规则的前提下,学生仍然一次次知错犯错,怒其不争的愤懑情绪难免会让教育者冲昏头脑,于是不少教师会“扯动荷花带起藕”,搬出陈芝麻烂谷子,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说教“轰炸”。表面上看,孩子迫于老师的权威低头应承,可事实上,由于教师的无限延伸扩大,学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改过无望,内心会滋生强烈的反弹情绪。如果班主任说得太多、太啰嗦,分不清主次,学生也不知听哪一句好,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在批评面前完全“失聪”,对任何话都无动于衷。
例如,小A同学因从二楼抛下空饮料罐而被班主任批评,起初他惴惴不安,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可班主任一番批评后仍紧揪着不放:“如果砸到了别人后果会怎么样?如果抛的不是罐子而是铁块或其他危险的重物砸到了人又会有什么后果?你以前在教室里就喜欢乱丢乱扔,现在竟然学会高空抛物了……”班主任喋喋不休,翻陈账揭伤疤,还进行假设和引申,小A顿时觉得班主任令人讨厌至極,原先犯错后的愧疚不安早已消失殆尽。
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指人的心理对外部刺激通常有一个承受的极限,如果超过极限,就会物极必反。若批评这种外部刺激过多、过强、过久,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逃避,产生不耐烦甚至是逆反心理。偏偏班主任在批评时越说越起劲,情不自禁地加以引申,翻旧账,穷追不舍,使小A原本犯错后的内疚转变为不耐烦,甚至发展为反感至极并产生“我偏这样做”的不良心理。要想批评生效,班主任就不要一下子说太多,要一事一议,犯什么错就纠正什么错,不引申,不翻旧账,掌握好火候,点到为止,给学生留点面子,这样的批评才容易被接受,从而起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反弹琵琶,讲究方式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当看到乖乖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的王友时,陶行知并未直接批评,而是用四块糖对王友进行了奖励:第一块糖奖励他准时等候,第二块糖奖励他及时停止错误行为,第三块糖奖励他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第四块糖奖励他正确认识错误。学生犯错后,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过错没有急着直接批评,而是从错误行为中发现他的闪光点,并充分肯定、赞扬,以此刺激孩子主动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种委婉含蓄的批评方式,正是所谓的反弹琵琶效应。
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却不大容易。”在批评前,班主任先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认同、赏识,建立宽松的氛围,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再提批评和建议,用商量的口吻尽量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来描述孩子的行为,在认同的基础上提建议,最后再表示对孩子的信任和希望,并真诚地鼓励他、支持他。这样,受批评的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认识错误并振作精神,重整旗鼓,避免陷入一错再错的泥潭中。
当然,“批评”二字不可忽视,千万不可把批评变为表扬,要让孩子感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使其改正,才是批评的核心所在。
四、因人而异,多样批评
古代孔子、朱熹曾提出因材施教,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提出“气质学说”,学生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特点也会不同。面对不同气质、不同个性特点的孩子犯错,有效而高明的教育讲究的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地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比如,对待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不妨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蜻蜓点水”点到即可,学生自会明白并乐于接受。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应以退为进,批评时不训斥、不颐指气使,言语谨慎却循循善诱,感情真挚而饱含关爱,待其发泄内心的不满后,再严肃告诉他犯错后的不良后果,最后表达自己愿意为他的努力和进步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愿意改正错误。面对聪明又极爱面子的学生,千万不可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留情地批评,可尝试给学生搭建台阶助其下台;或间接提醒,用暗示性的批评让其心领神会;或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来批评,学生在幽默中心领神会,愉快接受。
对于每个学生,教师都应细心观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之后再批评,冷静并灵活采用批评方式,努力追求“心中有剑口中无剑”的最高境界。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班主任也可以如水一般,考虑学生的心理,讲究语言艺术,学会巧打“板子”,用温和、友善、真诚和智慧为批评裹上“糖衣”,让批评的忠言也能悦耳,在孩子的心里开出美丽的花儿。
赵晓丽 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