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版产业“隐形冠军”
2021-10-12新望吴浩然
新望 吴浩然
“隐形冠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指一般大众不熟悉,但在细分行业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中国近年来大力支持中小制造业企业,西蒙“隐形冠军”的观念被不断提起,而且其内涵也不断得到延展。从“专精特新”到“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业态不断丰富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群体逐渐发展壮大,造就了中国版“隐形冠军”的梯型阵营。
一、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版“隐形冠军”
2008年后,西方各国开始“回归制造”“再工业化”,制造业全球化格局出现新的变化。中美经贸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产业链回缩,安全性代替效率性,成为各国首要考虑的原则。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需要适应全球竞争格局变化,需要尽快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隐形冠军”梯队的打造,正是适应了这种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制造业企业不再追求无序扩张,大而不倒。从“大”到“专”成为新趋势。周小川在近期著文明确表示反对“流量为王”“赢者通吃”,否认“大而不倒”。只求短期的“全”“大”,而不求长期的“精”和“强”,对产业长远发展无益。“隐形冠军”深耕细分行业,能够做到“小而美”“小而精”,能够打造产业链上长期稳定的一环,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安全自主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其次,制造业从“集成制造”向“基础制造”转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制造业的发展都是以装配、集成为主,产业规模大,大多数产品能够生产,但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容易被“卡脖子”。虽然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产业基础牢靠不牢靠的问题没有解决。装配虚胖,基础零部件没油水、没韧性。“隐形冠军”在细分行业,立足基础制造,能逐渐实现产业链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高端化,补短板、疏堵点,可以解决“卡脖子”之痛。
其三,从“跟随战略”向“自主战略”转变。对先进制造化和高端制造,美对我“精准脱钩”“定点脱钩”,而且制造业一旦到了“无人区”,便无以模仿。以往的跟随模仿策略可以说已经走到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隐形冠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依靠技术原创和极端制造,将推动中国制造业从跟随模仿迈向创新驱动。
二、“隐形冠军”有哪些
第一,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目前,“专精特新”企业的评选由各省、直辖市组织。地方政府已进行过多轮评选,确定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名单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目前,全国的“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有11.3萬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已有4万多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是参评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前提,“专精特新”企业是“隐形冠军”梯度培育的重要基础环节。
第二,专精特新“小巨人”。
具有企业魅力的公司,需要抵制规模增长的诱惑,潜心追求卓越品质。美国学者伯林翰《小巨人》一书中,阐释了不扩张也能成功的企业经营新境界,最早提出“小巨人企业”的概念。工信部从2018年起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这类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专注于细分市场,是创新能力强、市占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评选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主导,是国内广泛被认知的“隐形冠军”企业。
第三,单项冠军。
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培育“单项冠军”,并提出了“单项冠军”的标准:
长期专注于瞄准一两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在70%以上,从事相关业务领域的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或从事新产品生产经营的时间达到3年或以上);
生产技术、工艺要国际领先,产品质量精良,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
企业经营业绩优秀,利润率超过同期同行业企业的总体水平,一般要求年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
目前,单项冠军的认定,分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两类。
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由省级层面组织申报推荐,工信部组织评审认定。 “单项冠军”的评选由产业政策法规司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导,从定义到经营特征上,都可以看做是典型的“隐形冠军”。
第四,新兴产业领航企业。
早在2019年,工信部就发布过《培育制造业领航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领航企业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在新闻报道中,指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的大型优质企业。这一概念近期在国家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被特别强调。《意见》指出,在构建优质企业梯度格局的过程中,要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领航企业在制造业“强链补链”过程中功能重要,对“隐形冠军”的培育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江西省目前是较早推进“领航企业”培育工作的省份,进入省内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库的标准包括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产品竞争力高,企业成长性强,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等。工信部正在依照《意见》的精神,规划部署全国“领航企业”培育的相关政策。
第五,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独角兽企业与瞪羚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制造业企业,是地区版的高成长性“隐形冠军”。这类企业定义较为宽泛,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评选一般由省市以及各地高新开发区组织,属于发展潜力大,拥有一定创新技术优势的企业,是“隐形冠军”培育最具活力的初级梯队。
独角兽概念最初是由种子轮基金创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具有发展速度快、相对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企业。各地政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独角兽”企业的评选,市场也自发形成了一些“独角兽”的榜单。据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独角兽企业已达25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