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推手
2021-10-12王占斌
王占斌
推手古称“擖手”,又叫擖摸手,两个人摸摸劲儿,看上去交上了手,肢体黏在了一起,但并不是以性命相搏,所以带有娱乐的性质。
推手和散手技击有着本质的区别,推手好的不一定散手就好,但散手好的推手一定也差不了。
太极拳理论上的八个劲儿,运用到推手上,就形成了太极推手。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讲到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不偏不倚”“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舍己从人”等经典论述,不仅可指导拳架,更是为推手和散手点亮了指路明灯。
推手是讲功力的,两个功力相差悬殊的人,是推不到一起的,勉强推了,也难以相互进步。一开始推手,要找一个水平差不多的伴儿,推着推着,双方都有了进步。
推手和站桩是两回事儿,有的人硬是要把站桩的要领往推手上套,遵循这个,注意那个,犯了死搬硬套的错误,推手就学不好。但推手和站桩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桩站得好,推手就更易把握用劲儿的尺度,其实推手也是在检验站桩,阴阳转换,虚实变化,松沉刚柔。
有人问,推手用意不?意气君来骨肉臣,操持拳路和站桩一定要遵循这个原则,但推手就不行了,推手更多的是肢体的接触和反应,想得越多,反应越迟钝。
还有人问,推手用力不?推手是介于拳路与散手之间的过渡,自古以来就是快打慢,有力打无力,不用力怎么推?两个人黏在一起过家家吗?推手是要用力的,但推手的用力是不能用僵力、死力的。
推手的第一要领是松。放松了就自然了,反应就灵敏。松不是懈,松并不等于不用力。站桩不得法,就体会不到松。推手时看似松,实际上是松沉兼备,不用拙力而给了对方压力,还是功力问题。
推手的又一要领是随。会随的人,只要对手不用足够大的力,都会迎刃而解。太极拳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四两拨千斤”,对这句话要正确理解。事实上四十斤也拨不了千斤。本身没有千斤之力,到时候就用不上“四两”之力。随要快,慢了就被对方推出去了。随完了就要马上变化,变化方位,变化手法,变化空间,不然,随了也是白随,反而给了对手可乘之机。随的时候自己突然没了,突然又有了,就是舍己从人。
推手的再一要领是得机。机就是机会,没有机会要寻找机会,有了机会要善于利用机会。要知道,推手过程中,机会稍纵即逝。机有先机、巧机,有了机才能夺位放人。机会的创造要用假力来引诱,诱导对方以为我用拙力,这实际上还是个太极拳虚实转换的问题,转换得好,就可得机后赢人。
推手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太多,真的是一言难尽。不丢不顶,但最重要的法则是守中护中、夺位放人。不管是单推还是双推,不管是定步推还是活步推,都要一方面守住自己的中,不让对方攻进来,另一方面破坏对方的中,让对方落空。对方哪儿空了,我就往哪儿推,对方整个空了,就彻底被拨了根。
推手要从单推入手,单推入了门,自然會双推。推手要用脑子,左右脑都要用,前面说了,推手带有娱乐性质,能调动人的本能。推手也应有临敌意识,否则永远接触不了技击。
过去推手练习没有太多的花法,一进一退之间,推手的手法也明晰,掤捋挤按就过去了,就这么几招,俗称老三捣(刀),前后捣、左右捣、上下捣。其实说白了就是横纵垂三个圈,有人叫平圆、立圆、面圆。这三个圆,看似简单,其实里面的变化无穷,一圈一个太极。乱圈里的生杀变化太快,顺逆缠丝变化纷繁。
但所有的推手都离不开单推手,因此要从反复的单推中找推手的感觉和状态。腰要活,活到什么程度?旋腰转脊的幅度不要太大,要恰到好处,刚好避开对方的锋芒。太大了,就收不回来了,除非你的腰脊有扭转乾坤的力量。现在的双推都是程式化的东西,好看而不实用,一到正式比赛就成了摔跤外加顶牛,顶了牛也发不出去,还是功夫尚浅。并不是说程式化的东西不好,对于初学者来说,还必须按部就班,了解劲力的生克之法。但一定要记住,要很快从窠臼中脱出来,否则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就真把这样的推手当回事了。
太极拳的核心在于内功心法和技击。站桩,还是站,站出来,推手就成小儿科了。过去好多技击卓绝优秀的老一辈太极拳家都不练推手,哪一流派的都有,功夫达一定程度时一搭手就是临敌状态。不是说玩不到一块儿,是太极拳的境界达到了融入自然的境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完全是本能的反应,达到这样的境界就不能推着玩了,一推就伤人。
说点儿题外话,人们都说八极拳厉害,其实所有的武术都是在人不在拳,关键是八极门的李书文得到了易筋经、洗髓经的真传,内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和人比武非死即伤。天下所有的功夫都是殊途同归,陈发科的功夫修炼到了太极拳的较高层次,其力单手握住对方脚踝可将人举起,打人如挂画。据说,太极拳修炼至高深处,掌心劳宫穴可变红变黑,打老虎老虎死,打豹子豹子亡,摧碑断石更不在话下,谁敢跟他推?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