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海盆尺度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场的重建

2021-10-12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盐度潮汐深海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桂芝教授等基于遥感数据反演的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气候态模式建立了经验正交函数,以实测海表二氧化碳分压数据为时空基准,重建了海表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场。相关成果发表于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由海-气二氧化碳通量来体现。该研究集成了南海海盆2000—2017年夏季海表二氧化碳走航的实测数据和南海定点时间序列站SEATS(18°N, 116°E)的观测数据,结合对应年份整个海盆区遥感反演的海表二氧化碳数据,以0.5°×0.5°的网格精度成功地重建了南海海盆海表二氧化碳分压完整的时空场。

中国东部边缘海沉积有机碳活性及埋藏评价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宋金明团队揭示了黄东海泥质区显著不同的有机碳活性与埋藏模式。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s。黄海泥质区由于受到黄海冷水团和气旋型涡流的影响,导致有机碳沉积速率较慢,且有机碳在水柱中经历了较高程度的降解,其所埋藏的有机碳活性较低,倾向长久保存。东海泥质区沉积速率较快,埋藏的有机碳活性较高,复杂的水动力过程促使物理再造过程和活性有机质对惰性有机质的激发效应使得有机碳的再矿化速率较高。文章解释了尽管东海泥质区有机碳的沉降通量是黄海泥质区的5倍,但两个区域有机碳埋藏效率却相差不大(~35%)的原因。

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研究员修鹏团队在大气沉降对深海碳输出的影响机制和模拟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研究海区属于季节性寡营养盐海区,大气N输入在夏秋季时能促进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浮游动物为冬春季硅藻的生长带来了捕食压力,降低了硅藻的生物量。由于硅藻个体较大并且其产生的蛋白石对于POC具有压舱效应,硅藻生物量的降低导致了深海POC输出通量的减弱。夏秋季时,大气Fe输入的影响不显著。冬春季时,垂向混合带来了充足的N,大气Fe输入促进硅藻的生长,增加POC深海输出通量。

潮汐变化对美国海岸洪灾发生频率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柳林涛研究员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评估了潮汐变化对海岸洪灾发生频率的影响,指出潮汐长期变化对海岸洪灾的贡献。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海岸洪灾一般是指沿海地区由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增水和天文大潮等引起的极值水位而导致的洪水。该研究对位于美国海岸的40个验潮站的潮汐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由于潮汐增强,有18个地点的小型洪水的频率增加,而潮汐的减弱抑制了11个地点的小型洪水发生。河口的NF频率变化最大,主要由人为因素,例如河道疏浚等引起。此外,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潮汐变化(增强)额外增加了约27%的小型洪水发生频率。

深海难培养微生物特殊生命过程认知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孙超岷课题组开展了深海难培养微生物-软壁菌门(Tenericutes)细菌纯培养及其特殊生命过程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ISME Journal。深海蕴含着海量的微生物资源,却是地球上人们了解最少的生境之一。迄今为止,99.9%以上的深海微生物无法获得纯培养,称之为难培养微生物,是地球上尚未实现有效开发的巨大生物资源库。课题组通过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大肠杆菌DNA的新颖手段,富集并纯培养了一株Izemoplasma纲的软壁菌,揭示了其代谢有机物和硫代硫酸钠进行能量转换的机制。借助“科学”号科考船的装置进行了深海原位实验,验证了该菌在自然生境中也具有降解DNA参与能量合成的独特生命过程。

咸海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关系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罗格平研究团队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合作,从“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关系出发,研究如何优化咸海流域的水资源综合管理。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Hydrology。研究表明,贝叶斯网络能够有效模拟该流域的“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关系。在苏联解体之前,咸海入湖水量对径流量、农业用水等较敏感,而解体后对流入绿洲外部洼地水量、水库运行等敏感程度显著升高。短期而言,减少流入洼地水量、改善种植结构可改善咸海生态环境;长期而言,全面普及节水滴灌可增加咸海入湖水量并遏制土壤次生盐渍化、水质恶化等生态问题。

将三甲胺氧化为氧化三甲胺协助海洋细菌适应高静水压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张玉忠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深海细菌耐压机制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论文以深海细菌Myroides profundi D25为研究对象,发现该菌株能够利用三甲胺(TMA)转运载体TmaT吸收深海环境中的TMA,然后在细菌胞内诱导表达三甲胺单加氧酶MpTmm,将TMA氧化為氧化三甲胺(TMAO),并在胞内累积。在深海高压下,TMAO能够保护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维持正常的构象,发挥生物学功能,从而使得D25菌株具有耐受深海高静水压的能力,维持生存和生长。

海表盐度的内部变率特征及其对长期趋势评估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试验室(LTO)研究员杜岩团队研究了全球海表盐度的内部变率特征及其对长期趋势评估的影响,修正了IPCC关于全球水循环增强的结果。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尽管全球海表温度(SST)持续增加,但水循环/海表盐度(SSS)在空间和时间上均表现出多样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海表盐度作为“海洋雨量计”,SSS内部变率对热带区域长期趋势的贡献可高达40%,因此海表盐度长期趋势的评估需要重新考虑内部变率的影响,该结论修正了IPCC关于21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水循环增强的结果,有助于提高预测盐度/水循环未来变化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盐度潮汐深海
影响海水盐度的三个因素
绝美海滩
银化期间盐度刺激对太平洋银鲑鱼苗 致死率及生长速度的影响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闪电潮汐转化仪
神奇的潮汐
水深和盐度对河蟹苗种培育成活率的影响
盐度调节的简易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