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第一单元写作·新闻写作
2021-10-12徐浩
徐浩,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温州市鹿城区教坛新秀,曾获温州市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温州市学科命题竞赛二等奖。
一、写一则消息
我校后勤团队助力中考学子提前入驻“温馨教室”
◎徐睿晨
6月7日上午10点10分,在校园广播的宣告中,我校“温馨教室”正式启用。新装的吊顶型中央空调取代了原先的六架电扇,用清风驱赶走暑气,为这个夏天注入盼望已久的凉爽。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校政教处主任张帆老师代表学校管理层介绍了“温馨教室”项目的初衷和施工历程,并提醒广大师生在后续使用中注意安全,厉行节约。该项目原计划是当气温达到30℃以上时再启用,后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准备提前启用。我校以林雷、张帆老师为首的后勤团队从5月初起,利用晚上和周末等时段加班加点,加速施工进度,最终让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生提前入驻舒适的“空调房”。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温州市2021年度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旨在通过加装空调和新风系统,改善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的“温馨教室”。
[【徐老师评】]
这则消息语言精练,简要报道了“温馨教室”项目的启动仪式、施工情况和背景;结构清晰,导语、主体、背景形成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倒金字塔结构”;话题新颖,立足“教室新装空调”这件在校园中热度较高的“当前事”“身边事”,容易激起同龄人关注现实生活的热情。该消息写作中,小作者准确掌握了消息“短、平、快”的基本特点,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报道,反映出一名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写一篇新闻特写
挑灯夜战改造忙 “温馨教室”送清凉
◎陈雨鑫
“太棒了!我们以后再也不用在闷热的教室里上课啦!”随着同学们的一声欢呼,装设在教室天花板上的中央空调开始运行,清凉的风徐徐流淌到教室的每一处角落。这幕欢呼雀跃的场景,发生在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温馨教室”启用仪式上。
历经近三个月的攻坚克难,学校后勤部门联同校外施工团队在6月7日提前完成了“温馨教室”这一备受瞩目的大工程。
据校总务处林老师介绍,校“温馨教室”项目通过审批后,4月初校领导便商讨计划,明确工期;5月工人师傅入场,对校供电系统、房屋结构等进行排查、分析,“针对教室的电路结构及空调集中控制的技术难题,制订专项改造方案,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和最优举措,尽快让‘温馨教室惠及全体师生。”
由于教室里的旧有电路无法承载中央空调的功率,施工团队决定将空调的电路独立走线,并入新的配电箱。在工程量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后勤部門与施工人员不辞辛劳,牺牲双休日和夜间休息时间,甚至经常忙到半夜十一二点。衣服上沾满打洞时落下的灰尘,靠着矿泉水解渴消乏成了他们的常态。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施工团队创造性地同步铺设管道线路、安装机器设备。在启用仪式前一晚,后勤部门还在对空调性能、温度集中控制效果等进行反复测试与检查,确保安全投用。
此外,学校将出台《温二实“温馨教室”文明公约》,让清凉之风和文明之行在这个夏天深入人心。
[【徐老师评】]
本则新闻特写的文首撷取“温馨教室”启用仪式上同学们的反应这一“镜头”,典型地反映了此次事件的新闻价值。由果溯因的写作逻辑带领读者深入认识热门时事“送清凉”的背后是后勤部门和施工团队“挑灯夜战改造忙”,为我们展示了新闻写作在高阶思维培养上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写作不是程式化、工具性的表达,而是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的相互交融。
“细节是新闻特写的活力所在。”本文选用衣服沾灰、喝水解乏、双线施工等细节,显示出作者敏锐的捕捉与观察能力,赋予了本则新闻特写真实、鲜活的生命力。
三、写一篇新闻评论
仲夏日的凉与热
◎熊家瑞
作为2021年温州市民生工程之一的“温馨教室”,预计6月中下旬在市区各中小学正式落地。而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温馨教室”的项目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将近两周,6月7日,该校每个教室新装的中央空调开始运行,使“在‘蒸笼里上课”“下午热得犯困”的经历成为过去式,同学们的学习体验得到极大的改善。
都说慢工出细活,为什么该校却要缩短工期呢?在采访中,校总务处主任林雷老师道出了赶工背后的良苦用心:“我们原先打算6月中旬完成安装,进行调试,但考虑到备战中考的九年级学生需要一个更舒适的学习环境,经过多方沟通,在各方的大力配合下,最终提前完工,也算是送给考生们的饯别礼吧。”后勤老师们的爱意化为凉风,伴随温二实的学子们迎接人生中的第一场大考。
身为该校学生,我感动于后勤部门的老师们,他们牺牲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带领施工团队日夜奋战,这份不计回报的付出,与春风化雨的师恩别无二致。我自愧于往日享用校园里各种便利设施时的理所当然,无论是操场边的直饮水机、脚踏式洗水台,还是教室外的雨伞架和风雨走廊上的防滑垫,都离不开后勤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我深刻地意识到,校园生活中哪怕是点滴的幸福,都离不开这群负重前行、默默无闻的人。不是我们告别了酷夏暑气的烦扰,而是他们庇护着我们免受酷夏的煎熬。
在这个浸润着清凉的仲夏,在这所充满着情怀的校园,师恩以各种形式感动着我们的心。
[【徐老师评】]
该新闻评论采用一语双关式的标题,“凉”与“热”直截了当地呈现出作者对“温馨教室”的个性化感受与思考。文章选取了“后勤老师的付出”这一普通的切口,但没有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而是另辟蹊径地引出“后勤老师的关怀是另一种形式的师恩”这一观点,既增强了文章的辨识度,又发挥了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功能,传播契合学生群体的正面能量。适当精简描述性的文字,将“后勤老师”的形象推而广之,探讨此类社会群像的普遍意义,是本文值得尝试的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