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军的第一篇煤矿小说《四条腿的人》
2021-10-12吴晓煜
听说作家萧军有个短篇小说《四条腿的人》。我就开始寻找此书,问了几个煤矿作家以及我认为可能知道情况的同志,均未果。也买了《萧军文集》等书,还是未能如愿。前几天我在成善一先生的《活着要有点精神》一书中见到他写的《再读〈四条腿的人〉》一文。此文写于2009年12月,说明他在2009年见过此书。于是与成老联系,在他女儿成艺丁的帮助下,有了线索。9月8日成老来电话讲:这篇小说收入在《中国大众创作文艺丛书》中,于是从网上买到此书。此书属于该丛书第一辑的“工业编·煤炭集”,也是“中国乌金文库之一”,还有个副标题“中国煤矿短篇小说精选”。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共收录煤矿小说28篇。《四条腿的人》就列在第二篇。此外,经进一步查找获悉,此文收于萧军的小说集《十月十五日》一书中,该书由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6月初版,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新版。我记述这些情况,并不是要说明找到一篇文章的不容易与曲折,主要是想使其他同志不至于再走弯路。
作者在该小说之后注明写于1936年11月23日,距今已过去83年了。这是萧军的第一篇煤矿短篇小说。为什么要用“四条腿的人”作为标题呢?萧军在1982年回忆说:“那个采煤工在德国帝国主义者经营的煤矿被轧断了双腿,给了他很少的钱,逐出矿外,从此就爬着、乞讨着生活在人间。”他还说,“这篇小说是我在一九三六年秋和一位朋友路经山东博山,到那时由日本帝国主义者经营的矿上参观以后所留下的印象和事实而写下的。”(《十月十五日》新版前记)据成善一先生回忆他访问萧军时所言:“那是1936年10月,他第二次从青岛返回上海,在胶济铁路的火车上,一个博山人约他去看煤矿。他去了,借了一套窑衣就下井了。那时的矿工背煤不是走,而是用绳索拖着煤筐像蝎子一样往上爬。上井后看到一个没有双脚爬着讨饭的人。他的双脚是在井下受伤被医院锯掉的。于是产生联想,写了《四条腿的人》。人本来是两条腿嘛,可是那个时候,矿工受着非人的待遇。”(成善一《活着就要有点精神》作家出版社2011年12版)据查考,这个“博山人”就是萧军的朋友吕吟声。“他到淄博煤矿区参观,在街上亲眼见到被抛弃街头的四条腿的矿工,于是就寫成了这个短篇小说。”(徐塞:《可贵的精神,痛苦的选择》见《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3)以上情况,使我们了解了萧军创作此篇小说的缘起、背景以及他到山东淄博煤矿考察的简要过程。这也说明小说的素材来自于煤矿,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还是回到《四条腿的人》的文本中来吧。该小说共三个部分。小说的情节围绕矿工王才井下遇险、被医院锯掉了双脚、成为两手着地,必须爬着走的四条腿的人的种种情况。
一开始作者交代,一个叫王才的青年矿工,在德国人占领与统治的煤矿里,踝骨在煤坑中被砸碎。当王才在医院里醒来的时候,得到回答是:“你的踝骨不能用了,我们已经锯去了它。”面对双脚被锯掉的这个残酷的事实,看到“从那黑色裤管中伸透出来”,“已经不是脚了,只是在顶端上有紫色褶皱的肉棒”!他愤怒了。然而他的愤怒在德国人的煤矿中是没有人当成一回事的。当管事的外国人给了他300元钱时,王才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他不要公司的钱,把这300元撕碎了,他决不低头,他只要“我的脚”,“我要用脚走”,“还给我的脚”!这嘶嚎的呼号,深深地撞击、撕扯着读者的心。就这样,他不用穿鞋袜了,被强行赶出了医院。于是他成了一个两手着地,爬着走的“四条腿的人”,这一走就“在这个灰色的城市中爬了二十年”。
二十年过去了,如今德国人已经换成了日本人。在街上,不论大人小孩都叫他“四条腿的人”,他认为这是对牲畜的称呼,是对他的侮辱。他用“石块攻击这样侮辱他的人”。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还有比他更不幸、更老的“四条腿的人”,人们称之为“老四条腿的人”。人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也忘了自己的名字。日本人更加残暴,只给了他150元的脚钱,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却比德国人少给了150元。但他甘于忍受这种侮辱。他说:“像我们这样残废的人”,“要想活下去”,“只有忍受侮辱了”。这是王才所不能认同的。
这时,又一个残废矿工出现了。此人叫常春,是王才“儿时的朋友”,他们曾一块儿在井下当童工,“一同下的煤坑”。到他俩长到可以下井干活的年龄,便分开了。常春到“更远更深的煤洞里”刨煤。然而一次井下事故,他失去了一只眼,“眼睛里陷下去”,日本人说他还能劳动,只给了100元完事。当然,常春花完100元后,还要下井,他极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四条腿的人”。
时间过得真快,二十年过去了。那些嘲笑“四条腿的人”的孩子们,如此也纷纷下井挖煤了。王才知道,他们当中会有不少人成为“四条腿的人”,这还算是好的,更多的则是连命也保不住。
然而,这些“四条腿的人”并没有熄灭煤矿工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火。这个希望就是中国人从外国人手中收回煤矿。他们等待着,那个常春要用“轰山的炸药”焚烧山顶上所有的白色建筑,结果被抓进了监狱。他们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不要让外国人践踏中国的煤矿,他们追问那些“有脚的人,为什么不收回自己的煤坑”?“你们要把自己的脚……还不如我的价目……卖给外国人吗?我的脚卖给德国人了……可是,我并没有收他们的钱!”这种带血含泪的反问,铿锵有力,掷地发出金石之声,撞击着读者的心。这不仅是对煤矿工人精神的真诚肯定与褒扬,也寄托了作者忧国忧民、同情矿工、愤恨黑暗、企求光明、盼望解放的情怀。
《四条腿的人》是萧军在新中国成立前创作的唯一的煤矿题材短篇小说,是那个时期煤矿短篇小说的佳作。
此小说有另外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直接描写煤矿中最特殊的群体,即因工伤残的矿工群体。他们是煤矿中被抛弃街头、生活最艰难、处境最悲惨的一群,是最值得同情与关爱的人。这一题材的小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仅有的一篇。作者在小说中涉及的伤残矿工的救治、医疗、抚恤标准以及社会如何对待他们等一系列要害性问题,都是值得深思的,即便在今天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是煤矿童工问题。王才与常春都是在少儿时期下煤井背煤的童工,这是旧煤矿多数矿工子弟的归宿。童工们在环境极其恶劣的煤井里,“像一只蝎子似的,尾巴拖着装满煤石的篮筐,整年在的坑底下竞赛地拖运着”。孩子们“仰着、卧着,乳羊似的一条腿跪落着”,“在低洞下全是蝎子似的爬着”。这些孩子在井下就是“四条腿的人”,或者就是未来的四条腿的人。他们只能“挣着成人们三分之一的工钱”!童工的悲惨遭遇与命运,不仅与小说的标题及主旨暗合,也提出了解放煤矿童工这一重大而沉重的课题。
三是宣扬矿工的团结友爱精神。作者写出了那位无名的“老四条腿”矿工让王才到自己在破庙中的住处,以便给饿了三天的王才一些吃的。王才的同伴,瞎了一只眼的常春,执意要背着王才走路的细节,都折射出矿工心中的爱,表现出矿工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团结互助的真情。这些都是非常感人而且值得书写与肯定的。
(2019年9月10日)
吴晓煜:河北滦县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炭工业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总纂。已出版《华夏与海国游记》《欧非见闻录》《中国古代咏煤诗》《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纠正错别字》《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矿史读本(古代部分)》《中国煤矿安全史话》《煤史钩沉》《修志指要》《矿业史事杂俎》《中国煤炭碑刻》《名人与煤炭》《酒史钩沉》《瘟疫纵横谈》《向善的轨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