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庭”
2021-10-12富丽
富丽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跟房屋连在一起的是庭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庭院的“庭”字。
“庭”外边的“广(yǎn)”表示字的意思跟建筑物有关,里面的“廷”既表示字的读音与之接近,同时由于它本身具有庭院、朝廷等含义,所以也把相关意思带入整个字中。
有学者认为,“庭”最初就是用“廷”来表示的。后来,“廷”主要表示朝廷,人们又在其外增“广”,造了“庭”字来表示庭院等意思。
“庭”最初是指房屋的正室。许慎《说文解字》:“庭,宫中也。”段玉裁注:“宫者,室也。室之中曰庭。”
《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獨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这段文字讲的是孔鲤在正室接受父亲训诫的故事。后来,由这个典故而有了“庭趋”“庭训”“庭诰”等说法。“庭趋”指接受父亲的教诲。明代李东阳《麦舟图》:“亦知父子本同心,若待庭趋嗟已晚。”“庭训”指父亲的教诲。《晋书·孙盛传》:“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虽子孙班(斑)白,而庭训愈峻。”“轨宪”即法度。“庭诰”指告诫家族子弟的话。《南史·颜延之传》:“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
“庭”字的字形演变
“庭”由指房屋的正室,进一步指正房前的院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貆兮?”《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一佾指八人为一行,八佾即八行共六十四人。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礼终乐亦阕,相拜送于庭。”
古代于庭中植树,因此我们在古诗文中常常可以读到关于庭中之树的描写。比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徘徊庭树下。”刘向《九叹·思古》:“藜棘树于中庭。”白居易《晚秋闲居》:“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
古代臣子在庭中朝见君王,所以,君王的“庭”就叫作“朝廷”。在古代文献中,“庭”表示朝廷的情况并不少见。《周易·夬卦》:“扬于王庭。”“王庭”就是朝廷。张衡《东京赋》:“龙辂(lù)充庭。”根据前人的注释,马八尺曰“龙”,“辂”是天子之车,所以叫“龙辂”,也作“龙路”。唐代陈子昂《谏政理书》:“陛下若不以臣微而废其言,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
“庭”也可以表示朝见。那么,“不庭”“弗庭”就是不朝,不行君臣之礼。《诗经·大雅·常武》:“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左传·隐公十年》:“以王命讨不庭。”《尚书·周官》:“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大意是说,四方征讨不来朝见的诸侯,以安抚天下的百姓。
如今,表示朝廷的意思时用“廷”,而不用“庭”了。不过,“庭”现在表示法庭的意思,应当跟它在古代表示朝廷,且当众议事是朝廷中常见的情形有直接关联。
“庭”还指人前额的中央,这应该是从它最初表示房屋正室的意思发展而来的。人两眉之间被称为“天庭”。《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二人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看那小厮时,生得天庭高耸,地角方圆,两耳垂珠,是个不凡之相。”
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还会遇到“庭右”一词。这是过去对人的敬称,常用在书信当中,因不敢直呼其人,所以称呼其左右侍从而禀告之。清末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三回:“栋臣十兄大人庭右,谨复者:连日风声鹤唳,此事势将发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