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人命救助任务应急管理创新初探

2021-10-12孙万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命险情救助

孙万

0 前言

海难事故属于海上突发事件,具有瞬时性、灾难性和不确定性等灾情特点。据国际海难统计资料:全世界每年发生海难近万次;沉没渔船、货船近千艘;死亡人数十万余人。发生海难事故时,在人命、财产、环境救助中,人命救助任务是永远排在首位的。中国救捞是我国海上人命救助专业力量,隶属交通运输部,拥有191 艘专业船舶,20 架救助直升机,救助船舶在6 级海况(风力9 级、浪高6 米)能够实施有效人命救助,直升机可以在接警90 分钟内迅速转运遇险人员,救助区域已覆盖我国所有海域,现已形成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可应对任何类型的海难事故。海上人命救助作为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促进我国海运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海上人命救助任务特点

海上遇险事故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船舶故障失去动力;风浪太大或者船舶发生碰撞触礁等意外造成破损或沉没;船舶起火造成人员处于险境;船员突发伤病等。由于海上遇险的环境不同于陆地,受天气、潮水、风浪、船舶受损程度、船员伤情等因素影响,为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首先保证人命安全,而海上交通工具有限,人员不像陆地上这么密集,出现险情时,很难得到旁人的协助,总体说来,与其他事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事故险情信息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险情发生的描述要准确。接到险情信息时,管理部门要第一时间对险情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救援方案。如果夸大险情,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对险情描述不准,会干扰救援方案的制定,缺少相应的救援设备,也会造成决策失败甚至救援失败。二是定位信息要准确。险情发生时在海面上,为保证救援力量迅速识别和定位难船,必须能够准确反馈事故发生的位置,风速和流速等信息。由于海上不是固定场所,船舶故障后会发生漂移,在风浪作用下还会发生位移,尤其是夜间发生事故,目测搜寻会受一定的影响,船舶在海上行进速度有限,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应该确保定位信息准确,避免搜寻时间过长,耽误救援时间。

1.2 救助任务实施的紧迫性要求较高

与其它医疗救援、地震救援类似,在海上遇险也有所谓的“黄金救援时间”。由于海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时效性快、危害性大、救助难、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海上遇险黄金救援时间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指这个时间段内遇险人员生存概率较高。根据不同的险情,有相对不同的黄金救援时间。比如直接落水的人员,水温越低,黄金救援时间越短。水温低于零下,存活时间仅有十几分钟。而如果是在相对有一定空间的沉船中,比如船体发生翻扣,人员在气穴中停留,最长存活时间是72 小时。有专家测算,海上遇险事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 小时。对海上救援时间进行分析,找出海上遇险黄金救援时间非常必要,有利于科学制定海上搜救措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地增加遇险人员获救的可能,提高海上人命救助成功率。

1.3 救援力量的专业性要求较高

海上人命救助任务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救援人员和专业的救助方案。在大风浪下发生的海难事故,需要救助船舶有更高的抗风浪能力;根据不同的险情,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工具,比如灭火工具、呼吸器、特殊带缆设备和救援装备等;救援人员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人,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具有专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专业能力。水下救援则需要专业潜水员下水探摸,有经验的潜水员会根据经验迅速找到幸存人员,提高救援存活率。

2 海上人命救助应急管理现状

为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最大程度减少海上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海上搜救应急机制,工作指导原则为“政府领导,社会参与,依法规范;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防应结合,资源共享,团结协作;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快速高效”。发生海上突发事件时,应急响应和处置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步:海上遇险报警——海上遇险信息的分析与核实——遇险信息的处置——指挥与控制——紧急处置——分级响应——海上应急反应通信——海上医疗援助——应急行动人员的安全防护——遇险旅客及其他人员的安全防护——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救助效果评估与处置方案调整——海上应急行动的终止——信息发布。[1]

图1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运行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现场指挥、应急救助力量等组成(如图1 所示)。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是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中的运行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大海上搜救等工作以及指导、监督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企业海上搜救等工作[2]。中国救捞作为国家海上唯一的专业救助力量,负责航行在我国沿海水域的国内外船舶、海上设施和遇险的国内外航空器及其他方面的具体的搜寻、人命救助任务等。

中国救捞在山东烟台设有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和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在上海市设有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和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在广东广州设有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和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其中救助局下还设有救助飞行队和救助基地、救助船队。在北京设有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为三个救助局和三个打捞局的垂直统一领导机构。这三地六局加上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共计七家单位,组成了中国救捞这支队伍。

中国救捞是海上遇险事故现场救援的专业救助力量,具备专业化的人员、装备、技术。中国救捞自1951 年8 月24日成立以来,历经数次体制改革,根据党中央“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要求,致力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作风坚强、执行坚决、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国家专业救捞队伍”,目前拥有救助、打捞、飞行三支专业力量,救助范围基本覆盖了我国沿海水域,重点水域出动快、到达早,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形成了大、中、小三种船型和航空器相配套,快速、高速相结合的装备体系,构建了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的立体救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

70 年来,中国救捞作为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在海上遇险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挽救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从1951 年中国救捞成立到现在70 年来,面对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救捞职工在海上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了国家队的关键作用,如“桑吉”轮救援、南海海上国际大救援等事件。70 年来,共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近8 万名(其中外籍人员1 万余名),救助遇险船舶4 千余艘。

3 海上人命救助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天灾人祸等意外事件愈发呈现性质复杂、情况复杂、边界复杂等问题。传统的海上人命救助事件已经不仅限于因海上台风,船舶触礁、碰撞等引起的近海范围内的海上事故,一切有可能威胁海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都有必要做好应急管理,海上人命救助的外延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参与救援数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水上人员遇险险情,这些险情已经不仅仅是发生在海上,而是已经扩展到了其他区域。

比如2015 年在长江航道内发生的“东方之星”客船沉没事件,中国救捞派出专业潜水员携带专业设备赶往救援,历经90 多个小时将难船打捞出水,共打捞出14 具罹难者遗体;2018 年发生在重庆万州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国救捞派出力量从水深70 多米的江底成功打捞出失事公交车,尤其是专业潜水员随后成功探摸出在事故中被震落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行车记录仪芯片,及时还原了事故的真相;2020 年发生在贵州安顺的公交车坠湖事件,中国救捞同样派出了专业的人员和装备,协助完成救援任务;在汶川、玉树等地震救灾中,中国救捞出动直升机到灾区投送救灾物品,成功实施部分伤员转运等等。这些虽然都不是发生在海上的遇险事件,但是只要人民有危难,在需要专业救援力量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出手相助。因此,从人命救助的空间来看,呈现从海上扩展到内河水上水下,甚至陆地救援的趋势。

目前救捞的力量配置是部署在我国沿海海域,由于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74 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9 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等,对于公海以外的区域出现人员遇险事故,将根据公约规定由相关的国家负责搜救。2014 年发生了马航MH370 失联事件,飞机上共有来自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澳大利亚、意大利、美国、荷兰、新西兰、法国等11个国家227 人至今下落不明。事件发生后中国救捞派出了一艘大功率救助船舶,携带深海扫测设备,赴南印度洋海域开展失联客机搜寻任务。因此,从救助搜寻的范围来看,有从我国沿海延伸到公海甚至到远海的可能。

4 海上人命救助应急管理的新需求

由于海上人命救助面临上述的新问题,对应急管理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海上人命救助应急管理工作。

4.1 更加高效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

由于海上搜救工作涉及面广,牵涉不同的部门和社会力量,经常需要陆海空协同行动,虽然在国家海上搜救应急处置机制下,交通运输部海上搜救中心牵头负责救助行动,各省、各地方也有相应的搜救指挥部门,但由于整个过程还需要协调各地不同的部门和力量,因此,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组织协调机制,用于协调军队、水产、气象等不存在隶属关系的部门,避免出现职责界限不清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搜救组织的协调能力。

4.2 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数据库

由于海上事故的高度紧迫性,需要完备的数据库进行支撑,对海域的水文情况、船舶信息、人员信息、可调用的搜救力量等,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搜救资源共享库,便于在搜救过程中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快速作出搜救方案,协调合理的搜救力量,以赢得更多的救助时间,取得更高的救助成功率。

4.3 更智能化的搜救手段

4.3.1提高信息获取精准度

开发研制智能化芯片,每个船员随身佩戴或作为手环,如发生人员落水可以自动报警,发出定位信号。救助船配备能够在恶劣天气下使用的无人机,在接近目标海域时就开始搜寻,比目视更可靠,以实现“早发现、早报告、迅捷处置”的救助目的。

4.3.2提高通讯智能化手段

在搜救人员出发时可以与遇险人员建立即时联系,通过远程音频或者视频,指导他们做好第一时间自救工作,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缓解遇险人员的紧张情绪,在搜救人员到达后更容易配合救援,提高救援效率。

4.3.3提高水下搜寻能力

探索使用声呐设备、微型无人潜航器等水下智能设备,结合专业潜水员水下探摸等方式,可以尽早发现幸存人员,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提高遇险人员的救助生存率。

4.3.4提高主动巡航发现和预警水平

要探求主动巡航式的获取遇险信息。类似公安部门不但有110 接警台负责接听群众报警,还有巡逻警察,能够在受害人无力或未来得及主动报警时,及时发现险情。海上险情不能完全依靠海事船舶巡航来发现,也可以探求主动巡航的技术手段。比如利用无人水下探测器定时探测水下沉船沉物,或者利用航天遥感卫星对海平面定时巡查等智能化手段。

5 结语

今年是建党100 周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也是中国救捞成立70 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救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初心,发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继续向救捞百年节点奋进。危难关头我们不怕牺牲,但是根本的还是要在危难出现之前,从机制、队伍建设、信息支撑手段等方面努力完善,才能在实际的救助任务中实现高效精准安全救援。本文旨在探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对海上人命救助应急管理提出的新需求,下一步将针对如何提高人命救助关键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上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人命险情救助
我将赤脚走向荒野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河北销售备战险情
人命在几间
水下救助抢险
水下救助抢险
这样戴套小心搞出“人命”
春节
基于模糊理论的拦河闸病险情分析及安全评价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