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效能ROC曲线研究
2021-10-12满涛赵兴玲
满涛,赵兴玲
(枣庄市肿瘤医院,山东 枣庄 2775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会侵犯脏器,且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但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能发病。有研究表明,肺结核好发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疾病及糖尿病等人群中,临床多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等,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1]。结核菌培养和纤支镜检查是肺结核患者常用的检查方法,并作为金标准,但结核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难以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而纤支镜检查属于一种入侵式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创伤性,导致患者诊断依从性较低。近年来,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T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获得完整的病灶信息,并为医生提供清晰度相对较高的影像,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2]。同时,CT 操作简单,可避免对患者心脏、骨骼、呼吸产生影响,但目前关于该方法诊断效能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4~49岁,平均(33.59±4.61)岁;病程2~8个月,平均(4.34±0.61)个月;双肺下叶基底段23例,隐藏部位病灶27例,双肺上叶间后段病灶18例,双肺下叶背段4例。纳入标准: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均经结核菌培养和纤支镜检查(金标准)确诊[3-5];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及低热等症状;均拟行抗结核治疗,并拟行CT检查;均可耐受[6-7]。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疾病者[8];凝血功能异常、除肺结核外存在其他肺部疾病者[9];恶心肿瘤或难以耐受治疗者。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患者均行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CT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时取仰卧位,接受胸部平片及薄层CT检查。扫查范围为肺尖到肺底;根据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层间距为10 mm、层厚5为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00 mA,检查时患者上举上臂,并保持屏气;平扫完毕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CT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前经肘静脉注射碘帕醇对比剂100 mL,以静脉团注方式注入,并在团注后60、120 s 进行检查,并将获得的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建[10]。
1.2.2 治疗方法 所有肺结核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抗结核方案为2HREZ/4HR方案,异烟肼(福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387,规格:0.1 g)治疗,每次0.3 g,每天1次;利福平(中山可可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77,规格:0.15 g)每次0.6 g,每天1次;吡嗪酰胺(苏州弘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490,规格:0.25 g)治疗,每次0.75 g,每天2次;乙酰丁醇(大同市利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4020503,规格:0.25 g)治疗,每次1.0 g,每天1次,连续治疗6 个月(1 个疗程,强化期2 个月,巩固期4 个月),治疗后再次行CT检查。
1.3 观察指标 分析CT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符合率,并绘制ROC 曲线,分析CT 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患者CT征象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72 例肺结核患者均经金标准确诊,CT 检查最终确诊69 例,诊断符合率为95.83%。肺结核病患者CT 下伴有毛玻璃样影、树芽征、支气管增厚;部分患者还伴有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水;ROC 曲线结果表明,CT 在肺结核患者中AUC 值为0.845,诊断灵敏度为84.29%,特异度为0.67%,见图1。
图1 肺结核诊断ROC曲线
2.2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 征象比较 治疗6 个月后,肺结核患者毛玻璃样影、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空洞、斑块、支气管扩张、纤维索条及线影、球星病灶及节段肺部小叶中心结节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征象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CT在诊断肺结核病患者中应用广泛,且效果理想。本研究结果表明,CT 检查最终确诊69 例,诊断符合率为95.83%。肺结核病患者CT 下伴有毛玻璃样影、树芽征、支气管增厚;部分患者还伴有钙化灶、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水,说明CT用于肺结核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同时,CT可通过对层距与层厚的合理设置,能避免由于体位、其他疾病等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从而帮助患者确诊。有研究表明,影像学检查方法是检测肺结核的主要手段,具有简单、无创等优点,检查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实变、磨玻璃密度、空洞及树芽征等,也可与胸水、肿块等相互结合,实现不同疾病的诊断与鉴别,降低临床诊断的误诊率与漏诊率。本研究中ROC 曲线结果表明,CT 在肺结核患者中AUC 值为0.845,诊断灵敏度为84.29%,特异度为0.67%,说明CT用于肺结核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以抗结核方案治疗为主,通过药物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同时,抗结核方案的使用能降低患者治疗后复发率,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毛玻璃样影、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壁增厚、空洞、斑块、支气管扩张、纤维索条及线影、球星病灶及节段肺部小叶中心结节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说明肺结核病患者经抗结核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进而改善患者影像学征象,能预测及评估患者预后。但由于肺结核治疗时效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治疗前应完善有关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态;治疗过程中定期加强患者肺部CT检查,了解病灶的吸收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CT用于肺结核患者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提高患者诊断灵敏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