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嘉庆二十二年孝义县师元武卖地官契的保护修复*

2021-10-12欧秀花崔玉娟张睿祥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脱酸色差污渍

欧秀花 罗 丽 陈 璐 崔玉娟 张睿祥

(天水师范学院文物保护技术系 甘肃天水 741000)

1 引言

官契是指买卖土地的双方立契后经过官府验证并纳税,由官府在原契粘贴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约,并加盖县州府衙的官方大印,也称红契[1]。其中载明土地数量、坐落地点、四至边界等,是档案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遗产,用独特的方式记载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土地归属的变更情况,具有民间性、唯一性,是极具权威的社会历史见证,也是研究古代农村经济和中国房产证的重要史料,对于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因年代久远、历经战乱,并受不同历史时期保管条件所限,以及人们对契约的价值认识不够且保护意识欠缺,目前许多珍贵的契约未得到科学的保护与保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与抢救修复工作十分紧迫且任重道远。

本文研究对象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孝义县师元武卖地官契,该契约对于研究清代山西省孝义县土地归属的变更情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契约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该契约在长期使用、流传、保存过程中出现了纸张变色、污渍、皱褶、折痕、残缺以及字迹模糊等病害,亟需保护修复。本文在对官契信息采集、病害调查基础上,参考传统的纸质档案修复技法,借助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官契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实践,可为契约类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资料参考。

表1 清嘉庆二十二年师元武卖地官契的基本信息

2 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

参考标准《馆藏纸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WW/T 0026—2010)》[2]《明清纸质档案病害分类与图示(DA/T-2017)》[3]对该官契的病害进行调查,并结合官契的保存环境和自身构成材料进行病害分析,以期为契约的科学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官契的病害图如图1所示。主要病害及成因如下。

图1 官契的病害图

2.1 变色

该契约载体材料为纸张,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4]。在不适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成分逐渐老化、降解。从该契约所记录的内容来看,其立契日期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距今已有202年的历史。契约自身构成材料易老化的特性,加之年代久远、赋存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这份官契发黄变色、机械强度降低。契约的变色病害,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变色、残缺、变形

图3 变色、污渍、霉变

2.2 变形

变形是指契约载体纸张部分或整体形状发生改变。该契约在保存或使用不当时,其形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变形主要发生在契约的边缘处。变形病害,如图2所示。

2.3 污渍

该契约受到污染后形成的斑迹范围较大,可见的污渍有墨污、人为翻阅过程中留下的印迹等。此外,空气中的灰尘、温湿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灰尘积压沉积在官契表面,进而形成污渍。契约的污渍病害,如图3所示。

2.4 霉变

霉变是由于霉菌作用于地契,地契载体纸张的机械性能、白度等理化性能发生改变的现象。该契约的霉变是存放环境温度、湿度、灰尘等因素所致。契约的霉变现象,如图3所示。

2.5 水渍

该契约的水渍污染病害较为严重。水渍病害的形成与其存放环境息息相关。当契约存放环境过于潮湿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契约表面形成水渍。写印色料的扩散以及纸张上的灰尘等会加重水渍病害。契约的水渍病害是保存过程中受水浸润而形成。契约的水渍病害,如图4所示。

2.6 皱褶

受挤压或受潮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官契表面形成了许多不规则隆起、凹凸皱纹。其中,契约的四周皱褶比较严重。契约的皱褶病害,如图4所示。

图4 皱褶·水渍

2.7 折痕

由于长期不规则的折叠堆放,或者叠压在其他物品之下,该契约出现了多处折痕,甚至断裂。该官契的折痕病害多出现在官契的中间和边缘区域,中间区域比边缘区域更为严重。契约的折痕病害,如图5所示。

图5 折痕·扩散

2.8 残缺

在流传过程中,该契约因使用或保管不当,某些部位出现缺失,无法保持其完整性。残缺病害多出现在皱褶处。除印有红色印章部分的字迹残缺较严重外,契约载体纸张存在残缺现象。残缺多与契约在保存过程中人为破坏有关。载体材料和写印材料的残缺病害,如图2和图6所示。

图6 残缺·水渍·字迹褪色

2.9 字迹扩散

字迹扩散是指契约字迹较深的部位写印色料向周围扩散或沾染的现象。该契约在红色印章部位有轻微的扩散现象,引起扩散现象的原因:一是官契书写完后没有干燥而直接叠放造成;二是官契的存放环境比较潮湿,长期受到潮湿的环境影响所致。契约印章周围部分出现明显字迹扩散的痕迹,对契约而言,一旦发生扩散病害很难消除。契约的扩散病害,如图5所示。

2.10 字迹褪色

该契约的写印色料整体基本清晰。然而,黑色墨迹“官契纸”三字模糊不清晰,这与字迹自身材料的耐久性差以及长期折叠磨损有关。字迹褪色现象如图6所示。

3 检测分析

实施契约保护修复工作前,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检测纸张的相关性能,为契约的保护修复提供依据,从而使修复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采用DCPHDY04型电脑测控厚度测定仪分析契约纸张的厚度,为修复用纸的选取提供依据;采用雷磁pHS-3C型pH计测定纸张的pH值,确定保护修复中是否需要对契约作脱酸处理;采用X-Rite Ci64便携式色差测定仪测定契约不同部位的色度,确定契约污染及老化程度;采用XWY-VII型纸张纤维测量仪对纸张纤维进行观察,以确定其纤维类型,为修复用纸的选取提供依据;采用蔡司EVO1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纸张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加工工艺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经过加填或施胶处理。

3.1 厚度测定

根据《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GB/T 451.3-2002)》[5]规定,采用DCP-HDY04型电脑测控厚度测定仪在距离契约正面上部边缘(以下简称“距上”,其他同此)105mm,距左35mm;距上75mm,距右95 mm;距下88mm,距左210mm处厚度分别为0.125mm、0.103mm、0.117mm,从该数据可知,该契约载体纸张厚度不均一,三处测试点厚度的均值为0.115mm。

3.2 pH测定

pH值是反映纸张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纸张进行pH值测定,可为后期纸张是否脱酸提供依据。参考《纸和纸板 表面pH的测定(GB/T 13528-2015)》[6],采用配有平面电极雷磁pHS-3C型pH计,将官契正面朝上,取3个pH测试点,在纸张表面用胶头滴管滴加1~2滴蒸馏水,然后用平头电极进行测试,等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数据。测试结果显示,契约距左85mm、距下43mm;距右178mm、距上78mm;距上228mm、距右165mm处纸张表面pH值分别为6.26、6.33、5.92,该契约纸张的平面pH值平均为6.17,低于文献所记载的纸质档案文献保存的最有利pH值6.5~8.5[7]。从契约长久保存的角度考虑,该契约需作脱酸处理。

3.3 色度测试

该契约在保存过程中出现了老化、变色、污渍、水渍等多种病害,纸张颜色变化较为明显。仅靠肉眼观察并不能真实准确地描述其颜色变化。为更科学地表征该契约纸颜色变化,本实验采用X-Rite Ci64便携式色差测定仪,测定契约不同部位的色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在CIE标准色度学系统中,L*表示明度,数值从100到0,数值越小表示越暗。a*表示红绿色,正数为红,负数为绿。b*表示黄蓝色,正数为黄,负数为蓝[8-9]。从表2可知,本实验所测试的7个点L*、a*、b*值有明显区别,L*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1.77,即明度变化明显。a*值和b*值变化也比较大,a*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66,b*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6.96。若把肉眼所观测到无明显污染区域作为参照对象,污染区域与其进行比较,色差变化值分别为11.42、8.38、3.01、4.53、11.15、12.02,这说明在保存过程中,该契约外观颜色变化较为明显,可能是污渍、温度、湿度等因素所致。

表2 官契不同部位的色度

3.4 纤维类型及造纸工艺检测分析

契约纸张纤维的鉴别是科学选取合适契约修复用纸的前提。参考标准《纸、纸板和纸浆纤维组成的分析(GB/T 4688—2002)》[10],从契约不太重要的部位选取具有代表性样品,用手指将样品捻成小团后用蒸馏水润湿,用解剖针挑取一部分后放入载玻片,然后滴1-2滴赫氏染色剂,盖上盖玻片,盖时防止产生气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液体。该样品经碘—氯化锌染色剂染色后纸张纤维呈红棕色。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纸张纤维很长,纤维壁上有明显的横节纹,容易分丝帚化,非纤维状的杂细胞很少,无锯齿状细胞。据此推断纸张纤维原料为麻纤维[11-12]。此外,纤维观察还发现,该契约载体纸张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剪切和舂捣加工[13]。剪切可使纤维变短,从而易于分散均匀,有利于制造出高质量的纸张。舂捣能将纤维细胞壁及纤维束打碎, 使束缚在纤维素中的羟基充分暴露出来以形成氢键,舂捣越充分, 则舂捣痕迹愈明显,纤维分丝帚化及破损越严重,经过舂捣使麻纤维微纤维化,并在水中均匀悬浮从而保证抄纸所需的柔软性。纸张纤维测定仪观测到的纤维形态如图7所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纸张纤维形态如图8所示。

图7 纸张纤维测量仪观测的纤维形态示意图

图8 契约样品SEM图

图9 契约样品SEM-EDX谱图

由图8可知,该样品纤维松散、交织不紧,表面有少量物质填充,但形态清晰可见。为进一步明确其填充物的具体成分,对样品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元素组成分析。测试结果,见图9和表3所示。

表3 契约样本SEM-EDX测试结果

由图9和表3可知,除了纤维所含主要元素C、O外(H在能谱图中不显示),该样品中还含Si、Ca、Mg、Al、K、S等元素,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及传统工艺的调研可知,造纸工艺中为改变纸张白度、平滑度和不透明度等可能加入高岭土(A12O3·2SiO2·2H2O)、碳酸钙(CaCO3)等;Si、Al含量均高于其他元素含量,因此推测该契约载体纸张在造纸过程中应该加入了高岭土(A12O3·2SiO2·2H2O)和碳酸钙(CaCO3)作为填料[14]。

4 保护修复过程

4.1 确定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根据档案修复原则和国内外常见纸质档案保护修复方法,结合官契保存现状,在对地契进行信息采集、前期的信息病害调查和检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采用软毛刷除尘后,运用传统技术进行清洗、脱酸、展平、修裱、上墙、下墙、修整,建立并完善地契保护修复档案。在整个保护修复过程尽可能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最大限度地保护该契约的原貌。保护修复技术路线设计如下。

图10 契约的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图

4.2 修复用纸的筛选

补缺是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延长契约寿命的有效措施。修复用纸作为契约修复质量的关键,它除了造纸原料与本体相同外,还应与契约本体强度相当、厚薄相仿、帘纹相近、柔软适度[15-17]。本研究以纸张纤维的类型及厚度等表征手段作为选取修复用纸的标准。

4.2.1 修复用纸的选取

根据上述3.4纸张纤维成分鉴定结果可知,该契约载体材料为麻纸。两种备用修复用纸象牙白麻纸和纤维麻纸的纤维鉴定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备用修复用纸的纤维示意图

4.2.2 厚度的测定

本实验对备用的纤维麻纸和象牙白麻纸分别选取代表性的3个点进行厚度测试。检测发现,象牙白麻纸的厚度分别为0.091mm、0.087mm、0.084mm;纤维麻纸的厚度分别为0.107mm、0.100mm、0.109mm。象牙麻纸厚度均值为0.0873mm,纤维麻纸厚度均值为0.109mm。纤维麻纸厚度更接近契约纸张厚度0.115mm,且纤维麻纸的麻类纤维与官契的麻类纤维相似。综合纤维类型和纸张的厚度,初步选取纤维麻纸作为此契约的修复用纸。

4.2.3 pH值的测试

纸张的pH值及其稳定性是其能否应用于契约保护修复的重要参考依据。因而需对纤维麻纸进行pH值测试,检测发现纤维麻纸的表面平均pH值为5.69,小于契约表面pH值6.17,从保护契约的长久角度考虑,纤维麻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本实验采用浓度0.15%的氢氧化钙溶液和0.15%的碳酸氢钙溶液进行脱酸[18],脱酸后其表面pH值平均为6.63,可用于契约的修补。

4.2.4 色度的测定

为更科学表征颜色变化,本实验采用X-Rite Ci64便携式色差测定仪对脱酸后的纤维麻纸的色差进行了测定,色差的表达式如下[8]:

[本刊讯]2010年 1月 12日,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北京西路 1623号召开了上海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第一次工作会议。42个分队的分队长及骨干队员共 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 2009年 9月服务队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以及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代表们在陆冰队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宣誓并领取了分队活动用装备箱及专用披肩。上海市红十字会领导和上海市护理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各级领导对服务队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志愿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弘扬南丁格尔和红十字精神,拓展志愿服务的内涵,从医院走向社会,为更广泛的人群服务。

研究表明[9],ΔE在0~0.5NBS属于微小色差,在0.5~1.5NBS属于较小色差,在1.5~3.0NBS属于小色差,在3.0~6.0NBS属大色差,6.0NBS以上属于极大色差。对脱酸后的纤维麻纸进行色差测定,L*、a*、b*值分别为76.49、1.69、16.15。依据标准[15-17]《纸质档案抢救与修复规范 第3部分:修复质量要求》《档案修裱技术规范》《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补纸的颜色、质地必须与样品接近。将脱酸后的修复用纸的颜色与契约颜色进行比较,经计算色差ΔE为2.2NBS,属于小色差,故脱酸处理后的纤维麻纸可用于契约的修补。本实验最终选取脱酸后的纤维麻纸作为契约的修复用纸。

4.3 清洗材料的筛选

对契约进行物理除尘后,其表面的污渍依然存在,则需采取其他方法进行清除。文献显示[19-22],常用于纸质类文物的污渍去除的溶剂有蒸馏水、无水乙醇、3%过氧化氢以及3%木瓜蛋白酶,清洗效果良好。清洗之前,先用蒸馏水或酒精清洗进行该契约写印材料的“点滴试验”,检査是否褪色。若有褪色,就应进行写印色料的加固。在契约不重要的字和印章部位用注射器滴一滴蒸馏水,然后用吸水纸压5分钟,实验发现吸水纸上无掉色现象。用注射器吸取少量清洗材料于污渍处,观察霉斑和污渍的去除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清洗材料的筛选过程如表4所示。

表4 清洗材料的筛选

从表4可知,3%木瓜蛋白酶溶液的除霉效果好,3%过氧化氢溶液去污效果好。因此,选取3%木瓜蛋白酶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此契约霉斑及其他污渍的清洗材料。

4.4 具体保护修复过程

4.4.1 除尘

由于长期积压叠放、保存不当等因素影响,契约表面布满了灰尘,不但影响观感,降低契约载体纸张的白度,影响字迹的清晰度,也不利于契约的保护。因而,除尘是官契保护修复的第一步。首先,用羊毛排笔对契约整体正反面进行除尘,接着用小号软毛笔轻刷契约皱褶处,使黏附于契约表面的细小灰尘得以清除。

4.4.2 清洗

(1)首先对契约拍照记录。考虑到契约纸张强度较小且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字迹的褪色,因而,清洗前先使用1%的明胶—甘油溶液[23]对字迹进行加固。

(2)在契约的下面铺一张透明的塑料纸,用棉签蘸取温度65℃、浓度3%木瓜蛋白酶溶液于霉斑污渍处,浸润霉斑污渍30分钟,用干净的宣纸吸取污液。重复上述清洗操作三次。对于仍有污渍残存的地方,用棉签蘸取3%过氧化氢溶液去除。

(3)搭建一个比契约略大的清洗槽,在里面铺一层大的透明塑料纸覆盖清洗槽。将垫有塑料纸的契约放入清洗槽,在契约表面覆盖一层纱网,用来缓冲水的冲力。然后沿着纱网边缘缓缓倒入50℃的蒸馏水,用于清洗残余的木瓜蛋白酶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及表面的污染物和水渍,倾倒完成后去掉纱网,在水的浮力作用下用软毛笔尽可能将契约展平,最后排出污水。

4.4.3 脱酸加固

氢氧化钙与碳酸氢钙缓冲溶液具有脱酸加固作用。将1 000mL0.15%的氢氧化钙溶液沿纱网边缘缓缓倒入清洗槽,浸泡10分钟后排出。再用50℃左右的蒸馏水进行清洗,将1 000mL0.15%的碳酸氢钙溶液[18]缓缓倒入清洗槽,浸泡契约15分钟后排出,用50℃左右的蒸馏水清洗后将塑料纸连同契约一起从清洗槽中抽出。

4.4.4 展平

将塑料纸喷湿刷平于实验台上,将整个契约进行喷湿,使其紧贴于塑料纸上,然后进行展平,展平时对于出现的褶皱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平整的办法。运用钩针和勾线笔将褶皱的地方展平。不易展平的地方则喷水展平,展平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慢慢平整。对于移位的字迹则对其位置进行调整。

4.4.5 修补

依据档案修复原则,在契约缺失处边缘用毛笔蘸取自制防霉浆糊,取适宜大小的纤维麻纸一块,周围用镊子撕成毛边,轻轻放在缺失处用勾线笔压实,用吸水纸吸水压实,修补时尽可能少补。

4.4.6 托裱

契约本身强度较低,为增强契约整体强度,修补完成后在契约背面上一层托纸。首先在契约背后刷上一层薄薄的稀浆糊,然后将脱酸后的蝉翼纸用鬃刷刷于契约上。若在排刷的过程中出现了折痕,则将蝉翼纸提起后借用两层纸之间的水分的吸附作用进行贴合展平。最后在蝉翼纸上垫吸水纸进行吸水排实,使契约和蝉翼纸之间结合更为紧密。

4.4.7 上墙

在蝉翼纸四周刷上稀浆糊。借用塑料纸的强度将托裱好的契约提起上墙,上墙时画心朝外,用鬃刷将刷有浆糊的蝉翼纸四周进行排实。待上墙完成后,慢慢揭取塑料纸。注意揭取塑料纸过程中易粘起纤维,可借助钩针小心揭取。

4.4.8 下墙、修整

经修补后的契约在木墙上干透后,用竹起子取下来,将其四周修整,拍照记录。契约修复前后的效果图,如图12所示。

图12 契约修复前后对比图

4.5 建立完善修复档案

契约的保护修复档案是契约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记录和组成部分,相当于契约的“病历”,在传递历史信息方面与实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地位。规范的保护修复档案可以对契约的历史、保存、保护修复、管理状况作全面的记录,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提供更为真实、有效、具体的信息。因而建立该契约的保护修复档案很有必要,将该契约修复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工艺步骤及操作条件、影像资料等一起存档。

4.6 修复后契约的预防性保护

本文所保护修复的契约属于有机质地档案,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若贮藏方法合理,可对契约产生保护作用,减缓契约受损伤的速度,延长契约寿命;若不合理,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加速契约的损伤,缩短契约的寿命。为使该契约更好、更长久地保存下去,必须严格控制契约的保藏微环境。经修复后的契约在保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光源采用不含紫外线的冷光源,光照度小于50LUX。灰尘、霉菌、蛀虫的入侵是契约保存过程中面临的又一大威胁,故应注意防尘、防霉、防虫。此外,建议将契约放入采用无酸纸材料制作的囊匣,置于温度为14-24℃、湿度为45%-60%洁净的环境中予以保存[24],并定期检查契约的保存情况。

5 结语

清嘉庆二十二年师元武卖地官契是研究清代山西省孝义县土地归属的变更情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的重要实物。本文科学开展该官契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得出以下结论:

(1)清嘉庆二十二年孝义县师元武卖地契约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载体纸张的霉变、皱褶、污渍以及字迹缺失、扩散等病害,病害的形成与契约本体材料和保存环境息息相关。

(2)针对清嘉庆二十二年孝义县师元武卖地契约存在的问题,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可辨识性、可再处理和安全耐久性”的保护修复原则,通过借助SEM、纸张纤维测量仪等检测手段,采用“现状调查与评估→检测分析→编制修复方案→实施保护修复→整理修复档案→验收入库、预防性保护”的技术路线,利用传统修复技法和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契约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修复后的契约能较好地保持其原真性、整体性和观赏性,其原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同时对今后契约类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契约前期病害调查及评估,纸张厚度、pH值、纸张纤维类型及其加工工艺等分析检测是科学开展契约保护修复的前提,有助于提高契约保护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修复用纸是契约破损部位得以恢复完整的重要材料,是保证修复质量的关键。造纸原料除与契约本体相同外,还应与契约本体强度相当、厚薄相仿、帘纹相近、pH接近、柔软适度。因而,修复用纸的选择应慎重。

猜你喜欢

脱酸色差污渍
内墙涂料耐污渍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负载MgO固体碱对聚甲氧基二甲醚脱酸精制性能的影响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10款洗衣液推荐,搞定各种难洗污渍
医疗废物焚烧脱酸技术的应用思考
Bookkeeper脱酸应用效果评价
湿法脱酸系统尾部烟气换热器酸腐蚀分析与解决方案
湿法脱酸系统尾部烟气换热器酸腐蚀分析与解决方案
基于脑电波信号的色差评价研究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