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10-12董荣芳宫丽华孙晓淇苏永彬
董荣芳,宫丽华,孙晓淇,苏永彬,张 文,丁 宜
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lar schwannoma, CS)属于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占所有神经鞘瘤的2.8%~5.2%[1-2]。由于CS细胞丰富,呈假肉瘤样改变,且局灶可呈侵袭性生长方式,故易被误诊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 MPNST)、滑膜肉瘤等梭形细胞肉瘤,从而导致过度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30例CS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20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存档的30例C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病例均经两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核诊断。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包括S-100、SOX10、H3K27me3、GFAP、vimentin、Ki-67、EMA、CK、SMA及NF,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二抗购自丹麦DAKO公司。
1.3 结果判读S-100、SOX10、H3K27me3和Ki-67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GFAP、CD34、EMA、vimentin、CK、SMA和NF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
2 结果
2.1 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本组30例CS中,男性8例,女性22例,男女比为1 ∶2.75。患者年龄12~68岁,平均44.6岁。发生部位:椎管内15例(其中4例位于腰骶丛),四肢神经干10例(其中坐骨神经2例、正中神经1例、臂丛神经7例),肢体软组织5例(4例位于四肢肌肉内,1例位于背部),腹腔内(脊柱旁软组织)1例。2例为多发病变,1例为颈椎管内和臂丛神经,1例为椎管内两个独立结节(表1)。临床表现:术前病程14天~8年,位于椎管内与周围神经走行密切相关的病例,以神经压迫导致的感觉障碍等为首发症状,肢体软组织内病变多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腹腔内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胀等。
表1 30例CS的临床资料
MRI检查示:肿瘤呈结节状或条片状,部分椎管内跨椎间孔生长的病灶为哑铃形,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后病变中等至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大部分边界清晰,1例腹腔内及3例腰骶丛病灶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可见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图1)。B超提示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回声不均,肿瘤血流信号较丰富。
图1 骶1-3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局部不连续,并可见软组织肿块
2.2 病理检查眼观:30例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状(跨椎间孔生长),部分呈分叶状,27例肿瘤界限清晰,表面光滑,并有厚薄不一的纤维性包膜(图2),1例腹腔内、2例椎管内腰骶丛肿瘤送检为碎组织,并掺杂少许骨碎片,肿瘤切面灰白至灰褐或灰黄色,质地中等(图2),个别可见小灶出血,包膜下呈胶冻样,肿物最大径1~20.5 cm,平均5.8 cm。镜检:低倍镜下,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楚,有厚薄不均的包膜,包膜内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可形成袖套样结构,3例部分包膜不完整并破坏周围骨组织。梭形肿瘤细胞致密,呈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图3、4),间质内厚壁血管玻璃样变性(图5),血管壁周围可有淋巴细胞浸润,个别病例中可见管腔不规则的薄壁血管扩张充血。高倍镜下,肿瘤细胞呈胖梭形或长梭形,胞质丰富,部分区域细胞核染色质粗糙、深染,可见小核仁,有轻度异型性,核分裂象(0~8个/10 HPF),仅1例核分裂象为8个/10 HPF,其余0~4个/10 HPF,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个别病例间质内有少许泡沫样组织细胞散在或小灶聚集分布(图6)。
图2 分叶状结节表面被覆纤维性包膜,包膜下局灶黏液变,肿物灰黄色,质中,点状出血 图3 致密的胖梭形细胞呈编织状排列 图4 局灶呈漩涡状结构 图5 间质血管玻璃样变性 图6 间质内可见泡沫细胞小灶聚集或散在分布 图7 S-100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8 SOX10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9 H3K27me3弥漫阳性,EnVision两步法 图10 CD34包膜下部分细胞阳性,EnVision两步法
2.3 免疫表型30例CS瘤细胞S-100(图7)、SOX10(图8)、H3K27me3(图9)及vimentin均呈弥漫阳性(30/30,100%),12例GFAP阳性(12/30,40%),2例CD34小灶阳性(2/30,6.7%)(图10),Ki-67增殖指数均≤20%(23例1%~5%,6例5%~10%,1例20%),CK、SMA、EMA及NF等均阴性。
2.4 预后本组中2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5~62个月,其中4例分别于术后56个月、4个月、28年和30个月复发,2例位于锁骨后软组织内(与臂丛神经关系密切),2例位于椎管内,二次手术切除后状况良好。
3 讨论
CS是一种少见的显示周围神经鞘膜分化的肿瘤,1981年Woodruff等[3]首次报道了14例,其中6例(约42.9%)因其局灶侵袭性生长,或致密活跃的梭形细胞增生而被误诊为各种类型的肉瘤,但术后随访提示其为良性。关于其临床病理学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4-6]。
CS主要见于中年人,女性多见,本组患者平均年龄44.6岁,男女比为1 ∶2.75,与文献报道一致[7]。CS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好发于盆腔、后纵隔和腹膜后的脊柱旁区域,约1/4发生于肢体深部软组织内[8]。本组病例肿瘤部位以椎管内和四肢为主,14例位于椎管内,位于四肢的病例多与神经干走行关系密切,临床首发症状以神经压迫导致的感觉障碍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骶尾部解剖结构复杂,此处的CS常与椎管内外的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导致骶孔扩大和骨质破坏,本组5例位于该部位,其中3例破坏周围骨组织。CS的影像学无特异性,MRI多呈等T1、等/稍长T2信号,增强后显示中等至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9]。B超显示界限清楚的低回声结节,血流信号丰富。
大体上,CS肿瘤多为单发的界限清楚结节状肿物,偶可多发,目前文献中尚未见多发的报道,本组报道2例,部分椎管内跨椎间孔生长的呈哑铃状,切面从灰黄色、质软到灰白色、质中不等。组织学形态归纳如下,(1)生长方式:肿瘤多有纤维性包膜,纤细菲薄或厚薄不均,个别病例局灶呈浸润性生长,尤其位于骶尾部的病变可破坏周围骨组织[5]。(2)组织结构:肿瘤包膜内淋巴细胞多少不等,可形成袖套样结构,致密的梭形细胞束状或编织状排列,与经典型神经鞘瘤的Antoni A区类似,但缺乏细胞稀疏的Antoni B区和Verocay小体结构,局灶漩涡状结构可提示神经分化。偶见泡沫细胞散在或小灶分布,因泡沫细胞胞质内及周围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考虑为陈旧出血灶引起的反应性改变。间质内有玻璃样变明显的厚壁血管是诊断的重要线索。(3)细胞形态:肿瘤细胞呈胖梭形或长梭形,部分有轻度异型性,核深染,染色质略粗糙,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少见,多﹤4个/10 HPF[7],但偶有病例核分裂象可高达8个/10 HPF,与MPNST等恶性肿瘤鉴别困难。
免疫组化对CS诊断具有提示意义。S-100和SOX10在CS中均呈弥漫阳性。CD34一般阴性,偶有病例阳性时一般位于肿瘤包膜下,为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所致。约半数经典型神经鞘瘤中GFAP阳性,本组CS中的表达与之相仿,而在大多数MPNST中仅呈小灶弱阳性或阴性[7]。本组病例中Ki-67增殖指数平均4.9%,高于经典型神经鞘瘤的3.5%。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研究表明H3K27me3是诊断MPNST较敏感且特异的标志物[10-11],60%~90%的MPNST中存在H3K27me3表达缺失[12]。H3K27me3在本组病例中均呈强阳性,因此其有助于CS和MPNST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上,(1)MPNST: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及病死率,一般分为三种类型:NF1相关型、放疗相关型及散发病例。文献报道初诊时超过1/4的CS病例被误诊为MPNST[13],其中在NF1相关的MPNST中H3K27me3表达缺失率较低,仅约60%,但因患者有神经纤维瘤病病史,易于与CS鉴别。散发和放疗相关型MPNST中H3K27me3表达缺失率高达90%,且组织形态上细胞活跃并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常有坏死,S-100和SOX10仅局灶表达甚至阴性。(2)滑膜肉瘤:是一种具有间叶和上皮双相分化的恶性肿瘤,具有特异的SS18(SYT)-SSX融合性基因。位于手足等指/趾端的滑膜肉瘤,细胞异型性轻微,核分裂象少见,与CS鉴别困难,且免疫组化S-100和SOX10部分病例呈灶阳性,因此必须通过FISH检测加以鉴别。(3)混杂性神经鞘瘤/神经束膜瘤:镜下主要由交织状或席纹状排列的胖梭形细胞组成,与CS类似,但仔细观察可见其间掺杂着一些纤细的梭形细胞(神经束膜细胞),胖梭形细胞S-100、SOX10阳性,纤细的梭形细胞表达CD34、EMA等[14],依此可与CS鉴别。(4)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其形态多种多样,经典型SFT肿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席纹状、鱼骨样或束状排列,CD34和STAT6均呈弥漫阳性,有助于与CS鉴别。
CS首选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完整切除。局部复发率为5%~45%,多是因为肿瘤位于骶尾部、颅内、脊柱旁等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或与神经干粘连严重,导致切除不净而复发,复发率最高的部位为解剖结构复杂的骶尾部,但不能因此将其视为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本组28例获得随访资料的患者中仅4例复发,经二次切除后患者状况良好。
综上所述,CS是神经鞘瘤中的少见类型,其发病年龄和部位分布较为广泛。组织形态学显示由致密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细胞轻度异型性,且存在较活跃的核分裂象,可能造成误诊,需联合应用S-100、SOX10、CD34、CK及H3K27me3等免疫标志物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