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2021-10-12郭超年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汤加减传导神经

郭超年

龙岩慈爱医院中医内科,福建龙岩 36400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均发生了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DPN)作为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1]。DPN 可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属于比较常见的慢性、远端及对称性多神经变化与自主神经病变[2]。对于DPN患者而言疾病发生后可表现出四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增大患者截肢、致残的发生风险,这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目前,临床多采用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的西药药物治疗DPN 疾病,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却无法有效消除引起疾病发生的病因,阻止患者的病情进展,且单一应用西药治疗,远期疗效不佳,可增加患者的耐药性,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4]。因此,该文主要将该院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80 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DPN 患者(n=80),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单纯组(n=40)采用甲钴胺治疗,男21例(52.50%)、女19 例(47.50%);最小者年龄52 岁,最大者年龄79 岁,平均(68.18±3.47)岁;最短病程2 年,最长病程11 年,平均(6.05±1.25)年。联合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蛰虫汤加减治疗,男23 例(57.50%)、女17 例(42.50%);最小者年龄53岁,最大者年龄80 岁,平均(68.21±3.45)岁;最短病程2 年,最长病程12 年,平均(6.08±1.2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对该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DPN 疾病相关诊断标准[5],并确诊为DPN;③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临床资料完整者;⑤无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该研究者;②对该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③由其他原因(静脉血栓、药物等)引起的DPN 者;④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⑤合并血液或是免疫系统等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例如:①血糖控制;②血压与血脂调节;③饮食指导;④运动指导等。

单纯组采用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143107)口服治疗,0.5 mg/次,3 次/d。连续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

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大黄蛰虫汤加减治疗。基础配方:水蛭9 g;大黄9 g;桃仁、土鳖虫、杏仁各15 g;黄芩、芍药、生地20 g;黄连30 g。加减治疗:①对于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党参;②对于阳虚者,加桂枝、制附子;③对于阴虚显著者,加麦冬、北沙参。将上述药材与水煎煮后服用,1 剂/d,分早晚服用;再在药渣中加水进行熏蒸或足浴。连续治疗1 个月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疗效评估:①经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增长幅度>5 m/s 或是恢复正常,为显效;②经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显著改善,腱反射还为完全恢复正常,且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变换,但增长幅度<5 m/s,为有效;③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是进一步加重,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00%。

(2)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评估: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作为标本,离心处理后,采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6]。

(3)神经传导速度评估:采用肌电图神经诱发电位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Y)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B)[7]。

(4)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疲乏无力的例数。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 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单纯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指标均明显低于单纯组,且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MNCY、SNCB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联合组和单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35.00%,联合组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n(%)]

3 讨论

DPN 作为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指的是排除其他原因后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以感觉与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8]。该疾病发生后早期阶段患者无明显症状,具有病程缓慢的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患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关于DPN 疾病的发病机制暂时还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氧化应激损伤、免疫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9]。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西药药物治疗DPN 患者,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以及改善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为主要措施;并通知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宜锻炼来控制机体血糖水平[10]。值得注意的是,对于DPN 患者来讲,即使将血糖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虽能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防治患者的神经病变发生、发展[11]。因此,临床需继续探讨一种效果更佳、安全系数更高的方案来治疗DPN 患者。

在我国中医学中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中,并认为疾病的发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而DPN 则为消渴病日久出现肢体麻木、冷痛等症状的总称,多归于“痿病”等范畴;故此在治疗的时候应采用扶正去邪、利湿消肿、化瘀通络的方法[14]。该研究结果中,联合组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李飞等[12]学者的研究中,将32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16,采用甲钴胺治疗)与观察组(n=16,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该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分析可能为:甲钴胺作为一种甲基化维生素B12,患者服用后能够参与到细胞内核酸、蛋白质与脂肪的代谢中,有助于修复患者受损的周围神经轴突细胞,促使患者的神经传导加快,以此来改善的临床症状[13]。同时与中医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辩证论治,则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中,联合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与单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分析可能为:①高血糖损伤患者的神经,脂质代谢异常可损伤患者的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降低患者舒血管因子的产生,进而影响髓鞘修复功。当患者的血液黏稠升高后,则可诱发血栓形成,最终加重患者的病情[14]。甲钴胺具有促进髓鞘脂质卵磷脂合成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受损的神经加快恢复速度,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与代谢,有助于患者的髓鞘修复、受损的轴突部位再生[15]。②大黄蛰虫汤加减方中的大黄具有泻火祛瘀、活血化瘀之功效;黄连与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芍药具有通顺血脉之功效;若诸多味药材共同应用,则能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16]。且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连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血糖的作用;赤芍、桃仁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水蛭具有增加微循环灌注,抑制、溶解血栓形成的作用[17]。二者联用可起到祛瘀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功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周围神经与血管供应情况,进而达到改善患者微循环血流量的作用。该研究结果中表示,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所以需长期服用药治疗,甲钴胺虽然能改善患者的病症,但长期服药患者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远期疗效不佳;若是联合中医治疗则能能起到调理患者机体平衡、降低西药副的作用,促使患者加快康复[18]。

综上所述,采用大黄蛰虫汤加减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病症,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对稳定患者的病情、确保患者的安全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汤加减传导神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神经”病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