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之美渗入语文教学之中

2021-10-12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孙悟空中华民族传统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小学 刘 甜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同时也是最为根本的自信。从中国历史发展沿革方面分析,形成了非常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基。中国人民素质逐步提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分不开的,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依托,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语文属于语言、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而语文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知识传授,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更加要重视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如何才能更好地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浓烈的热爱,这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议题。

一、教育和熏陶,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路径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经过数千年沉淀,形成很多经典论著,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概念,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积极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传承。从形式角度出发,由简到繁是最为理想的,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诵读《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中高年级应该逐步学习复杂性高、篇幅较大的宋词与古文章。每周一两节课程,让学生多次反复吟诵,直到熟记、理解透彻。传统文化的特点就是文章有丰富的内容,蕴含哲理与情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选择具备较高价值的词句与语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中,从学习孙中山的故事,我们发现了他的品质,从而让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谦虚、好学精神。文化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熏陶学生。

二、通过课外阅读平台,逐步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数千年积累之下所形成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多年来一直滋养着华夏儿女,民族精神也会因为传统文化积淀与发展而逐步深化。教师需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利用课余时间给小学生推荐一些经典优秀文化论著,让孩子们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阅读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可充分利用资源,例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对小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而很多书店都有儿童版本的四大名著,除此之外,还可以观看纪录片、电影等。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高,此时可以给学生推荐难度适中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特点的古文化作品,如《世说新语》《项脊轩志》等。这种情况下,利用课外阅读让学生更具有学习兴趣,积累丰富的知识,也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培养民族精神。

如五年级课文有《西游记》中的《猴王出世》与《儒林外史》中的《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这些名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典范,教学这类课文,我主要的做法是“以篇带本”。

例如,学习《猴王出世》一课前,我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让孩子去重点关注《西游记》中的人物和主题,为下一步讨论做铺垫。在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和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探究,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分析人物形象。例如,举行辩论会,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讨论。如孩子们对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讨论,有学生说喜欢孙悟空,因为他聪明,勇敢无畏,每次师傅被抓走,他都能将师傅成功救出。面对白骨精的淫威,他勇敢举起金箍棒救出师傅,当孙悟空被师傅冤枉时,扭头就回花果山,但又因不舍师徒之情,回到师傅的身边,由此可见孙悟空的忠诚……

还有学生说,不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没有规矩,如《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没有长幼、君臣之分,大闹天宫,结果被压五指山。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还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那么就会有很多的人出车祸;学校没有规矩,那就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一定要有规矩,等等。经过这样的讨论后,学生对《猴王出世》中的孙悟空有了更深的认识。

学完了整本书后,课下我们可以就《悟空传》等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归纳总结其文学形象、民间形象,分类整理《西游记》中的故事、诗词、对联、歇后语等内容,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孩子们下课后认真讨论,积极背诵、积累,在写作中把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经典真正融入了骨髓。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吸取文化精髓的营养,陶冶情操,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蕴

文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真实存在于经典文学作品中,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真实存在的,从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都能反映出来,更具有文化底蕴,所以应该走出课堂、进入生活深刻体会。“百善孝为先”,传统文化中,“孝”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例如,某教师在六年级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孝”的含义后,给学生发放一张白纸,让学生书写出自己父母的生日。很多学生接到这个任务会愣住,他们虽然已经十几岁,但是却不能准确记住父母生日。经过必要的引导,教师布置任务:写一篇回忆父母奉献的作文,让学生感悟父母的爱。此后,学生会积极地和父母沟通,并且改变生活中对待父母的态度。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节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端午节到来时,让学生自主查询相应端午节信息,例如,名称由来、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屈原生平、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等,并且让学生吟诵屈原的作品,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展现出民族风情,也会让学生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文化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可以是:

节日名称 课题 课程内容春节 欢欢喜喜过大年①了解春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等。②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做家务和准备年货的活动。

元宵节 我们一起闹元宵①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点花灯、品元宵。②学校布置花灯长廊,开展猜灯谜活动。惊蛰二十四节气——惊蛰①了解惊蛰这个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特征以及惊蛰节气对农民的重大意义。②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惊蛰期间的民间习俗:祭白虎化解是非、惊蛰吃梨、蒙鼓皮、“打小人”驱赶霉运等,收集关于惊蛰的农事谚语。春分 画春分、玩立蛋①学生在长长的画布上画下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②所谓“春分到,蛋儿俏。阴阳日,蛋方立。”学生玩“立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清明节传统节日——清明①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等。②开展扫墓活动,让学生在祭扫活动中悼念亲人,缅怀先烈。端午节走进端午,品爱国情怀①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②开展包粽子活动,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 赏月对诗话团圆①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②收集、诵读有关中秋佳节的诗词;品月,赏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重阳节 话重阳,敬长辈①了解重阳节的由来、传说及习俗。②开展“话重阳,敬长辈”活动,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不仅需要传承文化,还应该发扬文化中的精神,产生与之对应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长期进行。只有合理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中华民族的血脉,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渗透应该长期进行,变为学习的常态,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猜你喜欢

孙悟空中华民族传统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雷伊大战孙悟空
酱爆西游⑤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