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对诊断其病情的意义

2021-10-11胡颖王敏

医学概论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

胡颖 王敏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诊断过程中运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院内的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院内健康体检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都进行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工作,对比两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水平数据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诊断过程中,运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体内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指标水平情况,进而提升诊断有效性。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诊断

多囊卵巢综合征属于生育年龄女性群体中的一种复杂性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无排卵以及高雄激素血症,患者经常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情况、不孕情况、多毛情况、痤疮情况等,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如果可以在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出患者症状,就可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给患者机体造成的伤害,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从相关研究报告来看,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运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诊断准确性与有效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保障[1]。为此,文中对血清抗缪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分配方式将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期间院内的的20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院内健康体检女性2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200例,均为女性,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31.65±6.36)岁;观察组:200例,均为女性,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为(31.59±6.27)岁。纳入标准:观察组所有患者都满足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要求;所有人员都没有认知障碍与意识障碍;所有人员及家属都清楚本次实验活动,并签署了相关知情同意文件。所有人员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都进行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工作,在所有人员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毫升静脉血,将抽取到的血液进行离心处理之后,运用相应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方面、促黄体生成素方面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方面的检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

1.3判断标准

对比两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后的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SPSS22.0系统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如果P值不足0.05,就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等情况,观察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分别为(11.74±5.02)(ng/mL)、(7.01±2.78)(mU/mL)、(6.59±3.25)(mU/mL),对照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分别为(4.72±2.26)(ng/mL)、(4.39±2.89)(mU/mL)、(6.44±3.14)(mU/mL),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结果:(t=18.033,P=0.000;t=9.239,P=0.000;t=0.469,P=0.639),观察组整体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的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水平数据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抗缪勒管激素属于缪勒管抑制物,是临床医学中评估女性卵巢储备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患者卵巢具体情况,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抗缪勒管激素也逐渐成为生殖系统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2]。

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主要包括了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方面、促黄体生成素方面以及促卵泡生成激素方面的检测内容[3]。从相关研究报告来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等会明显超过健康女性,但是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标与健康女性相比较,差异不明显[4]。从文中实验活动来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女性进行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可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值不足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女性的促卵泡生成激素指数水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因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工作中,运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检测方式,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素指标变化情况,进而提升诊断准确性,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很好的推广运用价值[5]。

参考文献:

[1]许义侠,李辉,王婧,等. AMH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价值探讨[J]. 特别健康,2021,2(13):97.

[2]翁瑞文,刘义,张玲. 抗苗勒管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醫学研究杂志,2021,50(3):9-13,54.

[3]马帅,张蓓,李媛.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变迁[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2):6-9.

[4]叶科学. 抗缪勒氏管激素联合性激素检测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J]. 饮食保健,2021,5(1):16.

[5]刘鹏,荀巧巧. 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6):1979-1983.

猜你喜欢

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