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填补空白的扛鼎之作
2021-10-11柯琳
柯琳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瓜熟蒂落,令人鼓舞振奋。这是当今中国曲艺事业的一大盛事,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多少年来,中国曲协为弘扬中国曲艺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曲艺学科建设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在中国曲协分党委的部署和直接领导下,该教材凝聚了大批少数民族曲艺艺人和理论研究者的智慧和心血。该书的出版“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利在千秋,功德无量!
一、标志着少数民族曲艺迈入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阶段
当前,中国的曲艺学已进入综合性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学科基础理论还是方法论研究,或是具体的调查还是各种专题研究,都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绩,这些研究成果展现出中国曲艺学正在发生迅猛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曲艺真正被纳入曲艺学科,迈入专业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教学和研究范畴。二是从本质上产生了大量的相关调查报告、著作和论文。如由中国曲协和各省市文化部门共同编撰的《中国曲艺艺术概论》《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等理论丛书。三是中国曲艺学的发展不仅具有综合特征,同时具有传统曲艺特征和各民族曲艺特征。四是中国曲艺理论队伍不断壮大,起到了推进曲艺教育和理论研究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曲艺学发展蒸蒸日上,短短几年,在理论研究和研究方法上更系统、规范。表现在思维方法上更注重强调科学的考察,研究方法上积极展开关于方法论本身的讨论。2015年7月2日至3日,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教育论坛在辽宁科技大学举行。部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评议组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曲艺院团、曲协组织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对高校曲艺教育的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围绕曲艺学科体系建设,当前曲艺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為曲艺学科的全面构架开起了良好的开端,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曲艺艺术的理论建设。
《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出版,补充完善了中国曲艺学科,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角度加强了曲艺学科建设,为培养曲艺人才构筑了理论基石,这对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教育和研究将起到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对有效地开展少数民族曲艺教育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起到鼓舞奋进的作用。
二、填补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教材的空白,具有教育认识论价值和理论价值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大多数民族没有通用文字,其历史文化靠“口传”。因此,“听书唱曲”在历史上曾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曲艺为各民族传承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历来成为广大民众接受教育,认识事物和学习生产知识、生活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我们考察、研究、发掘和认识中国各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各民族曲艺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既古老又常新。它承载着民间喜闻乐见的民风习俗,是各民族观念传承和知识传递的呈现,关系到各民族群众认识世界和阐释世界的方式,也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听书唱曲”作为各民族口头传统,其功能、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曲艺面临着如何继承各民族文化传统,如何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值得思考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教育改革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中华民族曲艺因其学科的发展要求,对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理论的许多问题,如少数民族曲艺概念,曲艺起源、流变,曲艺新范畴,曲艺分期、层次、转型等亟待建设。目前中国曲艺教育及理论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具有数百个曲种的少数民族曲艺传承的需要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不能满足传承、传播和经营管理等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出版是对曲艺理论及学科建设的投入与耕耘,对形成现代化曲艺教育和研究格局有积极推动作用,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曲艺教材的空白,使学习者对少数民族曲艺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具有教育认识论价值和理论价值。
三、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国曲艺文化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民族曲艺产生年代、历史背景、表演特点等各不相同,但却互相影响,共生共长。
少数民族曲艺源远流长、形式各异,从诞生起就伴随着本民族的生存、繁衍、迁徙和发展,并传播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知识,陶冶着本民族的情操,记录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成为考察、研究和认识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依据。如三大英雄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分别记录着3个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曲艺艺人们长期说唱传承,便成为了解研究民族历史、民俗、文学、音乐等的重要参考。《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对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曲艺,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和补充了中国曲艺史,为中国曲艺史的书写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曲艺文化宝库。
我国少数民族曲艺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按本质特征分为说唱、歌唱、舞唱和杂艺等形式。诙谐,生动,可抒情,也可叙事。有宏大的长篇史诗,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短篇小品;既有美丽的传说,也有现实生活的歌颂。少数民族曲艺与民歌、歌舞、戏剧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表演艺术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少数民族曲艺作为民歌向民间戏曲过渡的中间艺术,担负承载着表演艺术的转型作用。许多曲种都与本民族的民歌有着直接的联系,一些少数民族剧种的形成就是在本民族曲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并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世纪少数民族曲艺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曲艺教育,如何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曲艺文化传承下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重视。曲艺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承载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各民族的精神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曲艺这种主要基于传统农业社会和渔牧业社会的艺术类型,在现代社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培养新人,已成为当下曲艺事业发展刻不容缓的实事,这一切都有待大家前仆后继继续努力。
(作者:中国曲协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