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艺崇德 耄耋元老

2021-10-11宋好

曲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清音张老曲艺

宋好

96岁高龄的张尚元先生,是重庆曲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全国享有盛誉。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曲艺家协会顾问,数十年热心曲艺,笔耕不辍,著有《张尚元曲艺作品选》《四川清音》《曲艺艺术概论》等专著,在全国及省市报刊上发表作品、论文300余篇,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曲艺作家、理论家和活动家。

张老出生于1925年1月,籍贯四川犍为,1943年考入当时由北大、清华、南开3所大学联合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他曾受到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等老师的教益,与梅祖彦、罗广斌等同窗学习,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这样的经历使他一生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包容开放的创作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张老在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从事经济研究和杂志编辑等工作。爱好文艺的他,在工作之余创作、发表了《李代表上银行》《这多不好意思》等曲艺作品,且一发不可收拾,并于1959年正式调入重庆市曲艺团任专业创作员,从事文艺写作、曲艺创作和曲艺理论研究。

张老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常说:“曲艺作品不仅是写给演员唱的,也是写给读者看的。”每当一篇作品脱稿之后,他总是反复吟唱,字斟句酌地修改。他笔下的曲艺作品,既有可演性,又有可读性,人物千姿百态,曲词雅俗共赏,有些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佳作。

1959年他执笔创作的四川清音《江竹筠》,塑造了一个在敌人酷刑面前大义凛然、气壮山河、誓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女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实现了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该作品由重庆市曲艺团清音演员邓碧霞演唱,1960年1月进京参加全国部分省市优秀曲艺节目汇演,引起曲坛轰动。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观看《江竹筠》的演出后,向主创人员询问了作品的创作情况,并提出将唱词中的一句“苏菲亚的精灵”改为“秋瑾的精灵”,使之更富有民族精神。该作品经《曲艺》杂志发表后,在全国发行单行本和唱片,作为四川清音的代表作被列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并收录进《中国新文艺大系曲艺集》。

张老经常引述闻一多先生“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他的祖国和他的人民”的这句名言,并以此作为源源不竭的动力。他的曲艺作品之所以多姿多彩,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生活情趣,与他长期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是分不开的。他在煤矿下过矿井,钢铁厂上过平炉,机械厂当过钳工,在川江航道上、石油钻井旁,在铁路工地、农村、商店、学校、街道、革命根据地和边远山区,都留下了深入体验生活的足迹。他创作的四川清音《华蓥山上》《赤脚医生过山来》《卖火锅》,四川盘子《想红军》《十二老将战矿山》《峡江渡》,四川扬琴《夏更芳》《奶场姐妹》,琵琶弹唱《梳妆台》等作品,留下了每个时代的历史印记。

在進行曲艺创作的数十年间,张老对曲艺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也从未停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始终强调,曲艺只有不断变革,才能得到发展。借用汉代文学家杨雄“不因不生,不革不成”的名言,他指出:曲艺有丰富的传统,不因袭继承,就没有今天的曲艺,但若不改革创新,曲艺也就不会发展。为了论证这一见解,他在深入民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以后,对各种曲艺形式的兴衰起落状况,作出了具体分析。

例如四川花鼓这一曲种,产生于民间,语言朴实丰富,形式短小集中,演唱明快流畅,曾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盛行一时。但长期以来,花鼓的唱词仍主要停留在三句一转调的四行格律里,又总是由一个演员表演,一锣一鼓伴奏,曲调重复单调,久而久之,逐渐脱离现代观众的审美,慢慢淡出了舞台。而同为传统曲艺形式的相声,之所以长盛不衰,艺术生命力旺盛,就在于它一直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观众对艺术的欣赏、爱好,也有了多方面的要求。相声恰好适应这种要求,在不违背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寻求改革。“化装相声”“相声小品”“相声剧”等形式的出现,也正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益尝试,使相声变得更富情趣,为更多的听众所接受。

对于曲艺的市场规律,张老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观看的关系与产品的产、供、销关系,极其相似。产品的优劣与销售的多寡,全在于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从产品的产、供、销关系来看,产品的质量是属于第一位的。同样,从文艺活动的角度来看,创作、表演、观看这三个环节中,创作又是属于第一位的,一篇没有特色、缺少个性的平庸之作,即便组织演出的工作搞得再出色,其演出效果也必然欠佳。但是,产品的供应或组织表演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如果组织工作得法、宣传有力,就会招来一批数量可观的消费者或观众,就能为销售产品或组织演出烘托气氛、大壮声色、增添效果。因而,他指出:“创作、表演、观看这三个方面,有主有次,也有相互的内在联系。只有认清了它的主次及其相互关系的重要性,我们的创作、演出才会从观看中体现出最佳效果来。”

对曲艺家协会的工作,张老更是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是首届重庆曲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曾于1982年参与策划、组织了“天府书荟”。本届书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川专业评书演员代表第一次相聚的盛会,来自成都、重庆、南充、内江、绵阳、自贡等全川有代表性的老中青评书艺人齐聚一堂,积极传达贯彻陈云同志“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讲话精神,交流艺术经验。后又于1983年至1988年连续主办三届“渝州书荟”,摸索交流经验,创新会议形式,使更多的新老曲艺家参与进来。张老整理和编选了《陈琼瑞清音唱腔选》上下集(与李敏康、刘贵民、李静明、杨大为等合作)、张国栋长篇四川评书《铁血将军》(与蔡佳伶合作)70回共70万字,留下珍贵曲艺资料。

如今,年过九旬的张老,仍然笔耕不辍。先后完成了《张尚元曲艺作品选》《曲艺艺术概论》《四川盘子》等100多万字专著。2017年,花费张老3年心血撰写的近70万字的专著《四川清音》作为重庆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终于出版,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张老从事曲艺工作60余年,是重庆曲艺界的耄耋元老。他以高度的艺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曲艺事业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为曲艺界引领新风,在曲艺创作、理论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著作等身。晚年的张老,淡泊名利,毫无保留地向晚辈传授经验,堪称曲艺界德艺双馨的典范!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清音张老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南风清音——南方风景青年油画五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梅魂
《曲艺泉城》
寒溪
雨后山中漫步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办月刊,你们胆子很大啊”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耄耋老人的快乐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