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不提“当年勇”
2021-10-11汪金友
汪金友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真话能走多远》一书中说,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为了战胜金融危机,“天宫讲坛”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各方神圣结合本地实际,谈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个发言的是项羽。他历数早年指挥雄师数十万,横行天下,各路诸侯皆俯首称臣。他是诸侯盟主,颐指气使,没有敢违抗者。鸿门设宴,吓得刘邦像一只小耗子一般。项羽滔滔不绝,正说到尽兴之处,忽然站起一位天神,问他:“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是怎么一回事呀?”项羽立即垂下了脑袋,仿佛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
第二个发言的是吕布,他手握方天画戟,英气逼人。一开口,吕布就大肆吹嘘自己如何戏貂蝉,怎样杀董卓,为天下人民除害。还有虎牢关力敌刘、关、张三将,天下无敌。正说得眉飞色舞,张飞高声打断了他的发言:“白门楼上向曹操下跪,恳求饶命,是谁干的?”吕布面色立变,流满了汗,立即下台,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
第三个发言的是关羽。他久处天宫,大地上到处都有关帝庙,房子多得住不过来。他发言时,首先提出要“稳定房价”。但话没说三句,就谈起“过五关斩六将”。尤其说到用青龙偃月刀挑起曹操捧上的戰袍时,便不禁圆睁丹凤眼,猛抖卧蚕眉,兴致淋漓,令人肃然。但有一位记者突然发问:“能不能讲一讲走麦城的全过程?”关公立即灰头土脸,神色仓皇。
组织大家开会,本来是要解决“金融危机”的问题,而项羽、吕布、关羽这些发言者,怎么都讲起了自己的威风和战绩?幸亏有人及时出面制止,要不然,还不成为“政绩展示会”和“评功摆好会”?
初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很好笑。但掩卷遐思,却发现这样的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开会的时候、汇报的时候、总结的时候、评比的时候、喝酒的时候、聊天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讲成绩滔滔不绝,讲能力眉飞色舞,讲劳苦慷慨激昂,讲贡献口若悬河,讲优点长篇大论,讲毛病惜墨如金。
每一个武将,都会有一些战绩;每一个官员,都会有一些政绩。即便没有政绩,但起码也在这个岗位上开过一些会议,发过一些文件,做过一些决策,干过一些事情。而且不论这方面那方面,总会收到一些效果,取得一些进展。甚至,每一个成年人,都会有一些闪光的历史。或者学习成绩优秀,或者体育比赛获奖,或者歌喉一鸣惊人,或者为人诚实善良,或者曾经见义勇为,或者多次慷慨解囊,或者能够吃苦耐劳,或者敢于闯荡四方,或者文章出类拔萃,或者技术不同凡响,或者从政步步高升,或者经商业绩辉煌,或者学生桃李满天,或者美誉传遍城乡。好事人人做,好心人人有。只是有些人愿意讲,有些人不愿意讲。
私以为,好提“当年勇”的,主要是这样六种人。一是好大喜功的人,一旦得志,便趾高气扬;二是骄傲自满的人,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三是升官心切的人,总嫌自己的官小,总怨自己的权少;四是争名逐利的人,虚荣心极度膨胀,所以便时时处处把自己的光环顶在头上;五是信心不足的人,现在没有成就,未来没有思路,只能拿过去说事;六是发展不顺的人,只有曾经的战绩,才能掩盖内心的不平。
我认识一位作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自己的坎坷经历和辉煌业绩,大家都感动得不得了。但此后十年,每次见面和开会,他总是像祥林嫂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唠叨自己那点儿破事儿,所有人都听腻了。
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无论什么样的“当年勇”,都是一段历史。过去的辉煌,不等于现在的辉煌,更不等于将来的辉煌。就像农民种田,播下新的种子,付出新的努力,才会有新的希望。
【原载《清风》】
插图 / 开会变成“表功会”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