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研究
2021-10-11徐珺
徐珺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成长,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从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出发,简要分析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探究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意义;策略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是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教育中,并通过修订教材、推动课程改革等方式实现文化的渗透。基于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分析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相关内容。
一、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开始涌现,当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都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特点,这些新特点必然会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让其面对严峻的挑战。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因此,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符合当今学生思想道德特点的德育工作,则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至今、亘古不绝,其中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慎独内省,见贤思齐”“以诚相待,诚信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形成良好的熏陶,进而提高德育工作效果。此外,在德育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理解文化的思想内涵,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立足课程,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是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文化熏陶环境。例如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教师组织学生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学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回顾了近代歷史中国人在列强的压迫下不断抗争的历史,在厚重而严肃的历史文物中感受爱国主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逐渐走出了课本中抽象的文字阐述的局限,并根据近代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行为感知他们的高贵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延续爱国主义传统的思想情感。
(二)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强调“因材施教”。小学生受知识积累、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性格、兴趣和心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因此教师应充分分析各自的特点,适时、适当地给予受教育者恰当的引导,实施教育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良习惯,教师可以根据“吾日三省吾身”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我,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有的学生缺乏自信,教师可以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予以鼓励,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等。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三)优化环境,利用文化环境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文化育人”,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如一些学校将“尊师重道”“勤学好问”“知行合一”“诚信待人”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建筑、设施、布置、景色之中,这样让原本静态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笼罩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还有些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环境,呈现古代的杰出人物和国学经典作品等,以构建德育载体,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还有些学校组织国学诵读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推荐经典国学书目,要求学生每日坚持诵读,并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评选,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等。对此,教师应配合学校要求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并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探究文化教育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组织实践,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内化
在古代典籍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那些提醒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句子,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在提醒我们在学习知识之后积极地应用于实践之中;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陶冶其道德情感,锻炼其道德意志,促进其心理健康,规范其道德行为。当然,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反思,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促使德育工作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刘锦辉.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57.
[2]陈丽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课程的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19(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