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时间与空间束缚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021-10-11李婷婷
李婷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产生了焕然一新的感覺。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为生动形象的展示功能优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成为数学教学的好帮手。
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很多时候抽象的问题让小学生难以理解。然而,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能直观地展示知识,从而降低数学教学难度。所以,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让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示出来,从而让教师的教学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因为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抽象的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其兴趣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就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创设出“切生日蛋糕”的情境。首先,让学生一起唱生日歌,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请谁来切这个蛋糕的环节,课件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妈妈说:“我们每人吃这个蛋糕的三分之一。”爸爸却说:“我要吃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此时,教师乘机提出问题:“妈妈说的蛋糕与爸爸要的蛋糕谁的大?”这样的教学情境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调动了他们探究分数大小的欲望。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切蛋糕的过程。学生直观地感受了切蛋糕的过程,并从中发现:同样大小的蛋糕三分之一比四分之一大一些。实践证明,虽然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出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链接生活,培养学生认知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小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链接生活提供了可能,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汽车行驶的视频,引发了学生探究圆的兴趣。为了突破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束缚,我还利用课件把相关的动画、图像巧妙地加以组合,在课堂中播放,从而让学生跳出书本发现圆在生活中的作用。再如,在教学“千克、克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我利用信息技术虚拟了一个购物情境:某超市中摆满了各种商品,有吃的食品如面粉、大米、猪肉等;而黄金首饰柜台中摆满了各种首饰。对众多的物品,我要求学生学会用千克或克作为单位计算金额,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重量单位的欲望。再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学概念时,我利用电子白板演示从校门口到教室的路线,并提出“有几种路线?”“哪种路线最短?”等问题。这样,学生就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并了解到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因。实践证明,信息技术链接生活常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知识,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试金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往往与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但信息技术可以整合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如在教学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演示运动出发的不同时间,还利用其演示运动的结果,等等。学生弄清了这些概念后,有利于其建立等量关系。所以,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让学生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思维。而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满足了小学生的需要,既解决了问题,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再如,我在教学 “统计”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不同色彩的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展示出来,并且配上动听的声音,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清晰地看到各种图形从上往下一个一个地落下来。当这些图形堆积在一起时,教师乘机提出问题:“每种图形分别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图形?”此时,学生在观察中并不能记清有多少个图形,于是我再通过多媒体课件用慢镜头演示,并把每种图形进行分类。这样的演示过程方便了学生统计,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模糊到具体、由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有利于提高其理解能力,有效地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