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渗透审美教育的课堂

2021-10-11孙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防疫科学

孙伟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科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要彰显科学之美,在科学教学全过程渗透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促进小学生提升科学想象、温润科学心灵、激发科学活力,努力实现立德与树人和谐统一、科学与美育相得益彰。

一、关注自然,透过表象美探究科学的内涵之美

科学教材是美的大观园,植物的千差万别、动物的千姿百态、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都被纳入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透过外在表象,运用观察、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内在的科学知识,进而形成科学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需要科学教师认真思考。为了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相关知识,笔者设计了“拍、讲、评——家园寻美”活动,让学生在看美、寻美、赏美、悟美的过程中,深刻认识科学的内涵美。要求学生拍摄自己眼中的最美家园,并将自己得意的“作品”发到班级“最美科学微信群”共享。为了引导学生科学观察,设问:仰望天空最美的是什么?眼前景象最美的是什么?置身户外最美的声音是什么?观察是科学研究之源,而观察力是众多科学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学生各显其能,积极感受大自然的美韵美意,许多照片唯美生動、视角独特。在课堂则要求他们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诠释美照的内容。最后再联评10个最美照片最美讲述。学生由于是亲身体验,激动写在脸上、讲述活泼有趣,从观察美、讲述美到评比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问题激发思考、讲述传导智慧,整个活动契合小学生心理特征,顺应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理论,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其科学思维的广度。

二、关注实验,通过操作美感受科学的创造之美

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饲养,是学生学习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支撑,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创造之美、体验科学之美。小学一年级有个自制天平寻找平衡点的实验。笔者先引导学生回顾公园里玩跷跷板的情境,再指导学生操作。生性好动的小学生一边自己做,一边左顾右盼,静静的教室很快乱了,“我做的和他的怎么不一样呢?”“我的对还是他的对?”热闹的课堂期盼科学的答案,随着教师讲解学生才明白,找到平衡点是实验的重点,只要平衡都算操作正确。课堂设计从生活回忆到操作实验再得出结论,完成了一次科学思维之旅,让学生见识了科学课的魅力,操作的真投入、深投入使学生享受到思维的快乐,促进知识理解与素养生成的最佳融合。这个实验也颠覆了小学生的一些固有观念,操作千差万别,答案不唯一。实验课堂往往比较乱,但“乱”体现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乱课堂、乱回答成为科学课的新常态。教师要善于从表面的乱象中用慧眼发现问题,呵护学生创造创新的幼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寻求多样答案中生成发散性思维。

三、关注疫情,超越知识美升华科学的精神之美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社会经历了一次科学的洗礼,科学家钟南山、李兰娟成为时代“最美网红”,科学知识和科学家成为防疫抗疫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和事成为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案例。笔者结合小学五年级的“面包发霉了”与六年级的“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我印象中防疫抗疫的最美瞬间”活动,让学生通过“忆、查、做、绘”四个步骤,认识新冠病毒与教学内容中微生物、细菌的关系,认识科学在防疫抗疫中的作用。忆,即回忆影响深刻、感觉最美的一个情境;查,查找支撑防疫抗疫行动的科学知识;做,通过制作手抄报、参加演讲竞赛等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绘,就是绘制总结学生的成果。疫情尚未走远,学生记忆犹新,教室后面张贴版上的“成果”越来越多。然后师生以时间为横轴、以最美瞬间为纵轴,勾勒全景画面并汇集瞬间体现的科学要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是贯穿防疫全程的一条主线:武汉封城是科学决策,戴口罩与宅家是科学防护,健康码是科学技术,核酸检测是科学方法。学生回忆、思考、寻找、研究、分析素材,梳理总结,从瞬间探究科学内涵,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结论。整个活动也还原了开展科学研究、培育科学素养的基本路径,直观的坐标图也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有的学生还从科学家感人瞬间总结出迎难而上、严谨认真、敢说真话的科学精神,这是引导学生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最佳切入点。从科学知识之美升华到科学精神之美,既传授知识,又培养态度,把智商开发与情商发展相结合,把授业与树人相融合,才是科学教学的应有之义。

四、关注研究,显现合作美孕育科学的素养之美

如何最近似地模拟科学研究的全过程?笔者在深入思考后申请在校园划出一分地,建立了“乐娃科学实验田”,让身处城市的学生通过探究植物的科学密码激发科学研究的乐趣。学生讨论后成立了三个研究小组,分别种植茄子、向日葵、南瓜等。每个小组自己命名,于是菜当家、小青虫、小太阳这些稚嫩而又响亮的名号就诞生了。学生投入极大的热情,查找播种方法和播种时节,寻找有经验的家长指导,选购种子,刨坑撒籽,汗水伴着希望埋在这块田地上。轮值观察员的发现,激发了大家无穷的兴趣,教师适时指导:为什么出苗的时间、数量与网上的资料有差别?同样的种子出土后为什么长势不同?与土质、气温、选种、浇水量、播种方式有关系吗?探索、思考与讨论随之展开。学生稚嫩的面孔上充满求索的表情,这不正是小小的“科学范儿”吗?小小实验田牵挂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他们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是看看自己的宝贝,一片叶子、两片叶子……小昆虫也出现了,一个微型自然生态系统逐渐形成。随着观察日记越来越丰富,教师在鼓励学生观察的同时,引导学生验证课堂所学知识:为什么要间苗?南瓜的雄花和雌花如何区分?向日葵花盘为什么随着太阳转?这些活生生的标本,活化了课本上的知识,整个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科学、在合作中形成能力成为研究小组的共识。小小田地,丰富了学生科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呈现了学习合作之美。春华秋实,小小园地成为学校一道最美的风景;允许失败、贵在坚持、协作共享,成为学生学习科学最真切的感受;在研究中验证知识,在收获中体验成长,成为学生素养生成的最美之路。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防疫科学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