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演化博弈及政策建议

2021-10-11张文鹏李经展

体育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县域公众监督

张文鹏 李经展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借助演化博弈论对县域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的多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认为:(1)公众参与监督的行为将影响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行为;(2)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和当地公众在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处于三方制衡的模式;(3)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需要对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进而促进县域学校体育治理效能提升;(4)在利益整合过程中,注意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积极性,将县域教育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嵌入到学校体育治理代表的国家公共利益之中,以推进县域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体育管理;学校体育;县域治理;协同治理;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1)05-0030-06

The evolutionary game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governa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Wen-peng1, 2,LI Jing-zhan1

(1.Research Institute of Healthy China,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rrangement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player game behaviors in the process on the governance of coun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the instruc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The study finds that: (1) the behavior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upervision will affect the behavior of governance in country physical education; (2)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nty schools, county governments and the local public are in a tripartite check-and-balance mode; (3)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ance for coun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the interests of multiple stakeholders to form a balance between personal and national interests, so as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ance for coun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4) in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integra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stakehold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governa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multiple interests in the county education process should be embedded into the national public interest, which is on the behalf of governance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unt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ports management;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ountry governance;coordination governance;evolutionary game

縣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它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途径,还发挥着“治理第一线”和“资源集散地”的功能与责任[1]。可见,县一级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2]。新时代学校体育不仅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且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还肩负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点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研究以演化博弈论的“时间”“利益”“博弈参与群体”等,作为分析县域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博弈行为的逻辑起点,即把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过程看作一种动态的演化博弈过程,并在其“时间”互动设定下的演化性选择中,建立含有“博弈收益”函数特征的复制动态方程,析出博弈参与三方“演化稳定性策略”,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县级政府监督、县域学校执行、当地公众参与在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县域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主要博弈参与主体的行为策略及影响,以期为新时代推进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

1  演化博弈论模型的应用解析

1.1  演化博弈论模型

演化博弈论是Maynard Smith等[3]在经典博弈论和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结合动态演化博弈而提出的新型博弈理论。威布尔[4]认为参与演化博弈主体是受自然选择力的影响,且影响因素是外生环境强制赋予,演化博弈过程是多个博弈主体由外生变量到内生变量的动态化活动。演化博弈论应用于社会现象的分析是“理性主义”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抽象化、逻辑推理研究社会现象的延展。因此,运用演化博弈论动态分析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三方博弈行为具有客观合理性。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中,县级政府监督属于国家层面,公众参与属于社会层面,学校执行则属于政策落实层面。从三方权力划分看,具有明显权力压力性行为的特点,并存在非对称竞争关系,且归于演化博弈理论之中的非对称竞争博弈。非对称竞争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程[5]为: ,其意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博弈参与主体选择策略的比例会不断变化,博弈参与主体会通过重复试错、模仿的方式,逐步寻求博弈稳定性策略集。

1.2  研究区域概况与博弈假设主体

研究以H省W县为调研地点。W县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 3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02万人。截至2020年,该县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437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 973元、15 355元,分别增长7.4%和10.1%,与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期增长率相比,处在我国中游水平,具有一定研究代表性。依据社会学研究方法,先按照W县管辖内的乡、镇英文首字母对其进行排序,并采取间隔1个的方法对18个乡镇进行抽样,共抽取9个乡镇,每个乡镇至少调查1所小学和1所中学。资料收集方式主要以向W县政府主管教育、督察的领导(含教育、督察部门)、学校领导、教师等群体进行座谈、访谈及问卷调研为主,获得录音资料19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基于W县调研情况分析,并结合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主体、监督主体的差异性和受益群体特征,依次分别提出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博弈假设主体为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含教育、督察部门)及当地公众。

1.3  演化博弈基本假设

1)假设县域内学校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正常收益为S,学校体育治理成本C1。若未按国家政策参与学校体育治理,则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配比无法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那么学生的体育成绩和身体素質就会受到影响。这里将县域内学校未执行国家政策所产生的影响记为声誉成本H。假设当地公众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监督,未参与学校根据县级政府要求对学生提出“行为补偿”E。假设县级政府对在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表现优秀学校的奖励记为J。在新时代体教融合、健康中国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技能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这意味着注重学校体育的综合性学校更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生源招收方面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县域内学校不参加体育治理而受影响的声誉成本H则会大幅度上升。

2)“在其位,谋其政”,县级政府有监管学校体育治理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假设县级政府惩罚未执行学校体育治理的学校,将对下一学年该校的经费进行削减,这笔削减则假设为县级政府进行监督而得到一笔“额外收益”F。同时,县级政府为了对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实行监督,则需要付出监管成本W。假设由于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存在消极行为,则会引起直属上级行政部门的批评,在这里把批评成本记为C2。再者,由于县级政府因放松监管学校体育治理而受到当地公众的质疑和不满,县级政府形象则会受到影响,在这里把县级政府受到的损失形象成本记为C3。

3)马克思指出最有效的监督是建立在民主制基础上的监督,即公众的监督[6],公众参与监督是社会运行的保障性因素。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也需要公众的参与,即当地公众可通过建议、举报、控诉、监察等方式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县域内学校等进行监督。目前,虽然当地公众监督仍处于弱势,但十九大报告提出“应把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7]。因此,对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中当地公众来说,积极参与当地学校体育治理监督,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在这里把当地公众所付出的监督成本记为D,对公众造成的消极影响记为K。

2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构建县域学校体育治理演化博弈模型是基于“选择”和“突变”两个维度下进一步对演化博弈理论的实践运用。“选择”是博弈参与主体较高收益策略集的选择,“突变”是指博弈参与主体以随机演化的方式选择策略。三方博弈收益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在上述构建博弈收益矩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假设县域内学校选择不执行学校体育治理的概率为X(0≤x≤1),则县域内学校选择执行的概率为1-X。当地政府实行监管策略的概率为Y(0≤y≤1),则地方政府不实行监管策略的概率为1-Y。公众参与监督的概率为Z(0≤z≤1),则公众不参与监督的概率为1-Z。根据Cressman[8]提出的复制动态方程分别得到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当地公众的三方博弈策略。(1)县域内学校的博弈策略由公式P4=-EYZ-FY+S-H、P5=JY+S-C1,得到公式P1=XP4+(1-X)P5,并把平均期望收益代入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公式FS (x)=X(1-X)[-EYZ-(F+J)Y+C1-H]。(2)县级政府的博弈策略由公式P6=-W-J+X(F+J)、P7=(-C2-C3)X,得到公式P2=YP6+(1-Y)P7,同理,把平均期望收益代入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公式FG (y)=Y(1-Y)[-W-J+X(F+J+C2+C3)]。(3)当地公众的博弈策略由公式P8=-EXY-KX-D、P9=-KX,得出公式P3=ZP8+(1-Z)P9,进一步把平均期望收益代入复制动态方程得到公式FP (z)=Z(1-Z)(-EXY-D)。

3  县域学校体育治理博弈分析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稳定性判别条件,令FS (x)=0,FG (y)=0,FP (z)=0,可得到8个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当地公众三方博弈策略点,分别为M1=[0,0,0],M2=[1,0,0],M3=[0,1,0],M4=[0,0,1],M5=[1,1,0],M6=[1,0,1],M7=[0,1,1],M8=[1,1,1]。由-EYZ- (F+J)Y+C1-H=0、-W-J+X(F+J+C2+C3)=0、-EXY-D=0,可求出X、Y、Z分别为: 、 、 。进一步求导函数式FS (x),FG (y),FP  (z),可分别得到: 、 、 。

3.1  县域学校体育治理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经上述分析,发现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当地公众有8个已知策略点和一个未知稳定平衡策略M9(范围为Ω={(x,y,z)|0

1)县域内学校的稳定策略分析。

在公式-EYZ-(F+J)Y+C1-H=0中,县域内学校的选择策略不参与其中的演化过程,县域内学校任何策略选择都处于稳定性状态,这是因为县域内学校的任意x概率无法影响-EYZ-(F+J)Y+C1-H=0的结果。因此,三方博弈系统内的演化处于稳定状态,“县域内学校”停止继续演化。当-EYZ-(F+J)Y+C1-H>0时,代入 则可得到: ; 。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别条件,当 时可取得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其稳定性策略选擇为1(选择执行),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县域内学校的期望收益状况,县域内学校将会从不执行逐渐地演化为执行。因此,县域内学校的演化稳定性策略为选择执行。同理,当-EYZ-(F+J)Y+C1-H<0时,则可得到: ; 。其稳定性策略选择为0(选择不执行),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县域内学校的期望收益状况,县域内学校将会从执行逐渐地演化为不执行。

2)县级政府的稳定策略分析。

在公式-W-J+X(F+J+C2+C3)=0中,县级政府的选择策略不参与其中的演化过程,县级政府的任何策略选择都处于稳定性状态,这是因为县级政府的任意y概率无法影响公式中-W-J+X(F+J+C2+C3)=0的结果。因此,三方博弈系统内的演化处于稳定状态,“县级政府”则停止继续演化。当-W-J+X(F+J+C2+C3)>0时,代入 则可得到: ; 。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别条件,则可得到县级政府的稳定性策略选择为1(选择监督),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县级政府的期望收益状况,县级政府会选择不同的博弈策略,即县级政府将会从不监督逐渐演化为监督。同理,当-W-J+X(F+J+C2+C3)<0时,则可得到: ; 。其稳定性策略选择为0(选择不监督),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县级政府的期望收益状况,县级政府将会从执行监督逐渐演化为不监督。

3)当地公众的稳定策略分析。

在公式-EXY-D=0中,当地公众选择概率z不参与其中的演化过程,当地公众的任何策略选择都处于稳定性状态,这是因为当地公众的任意z概率无法影响公式中-EXY-D=0的结果。因此,三方博弈系统内的演化处于稳定状态,“当地公众”则停止继续演化。当-EXY-D>0时,代入 则可得到: ; 。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判别条件,其稳定性策略选择为1(选择参与),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当地公众的期望收益状况,当地公众将会从不参与逐渐地演化为参与。同理,当-EXY-D<0时,则可得到: ; 。其稳定性策略选择为0(选择不参与),表示在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过程中,根据当地公众的期望收益状况,当地公众将会从参与逐渐演化为不参与。

3.2  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中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

1)“县域内学校”的模型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依据县域内学校的选择概率 可以看出县域内学校的博弈选择策略受到奖励、县级政府监管成本、学校补偿、学校收益、上级政府责罚以及县级政府成本的影响。可见,县域内学校的执行与不执行策略选择是受到外部和内部环境双重影响:一是来自县域内学校自身成本的考虑;二是来自于县级政府部门的监督行为。因此,为促进县域内学校增加选择执行的概率,县级政府应该增加监管成本,增强对选择不执行学校的处罚力度。当来自上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责罚和县级政府付出的形象成本越高时,县域内学校选择不执行的概率就越低,反之,若县级政府处于不作为时,且上级政府也不监督时,此时县域内学校也就会选择不执行。其次,县级政府高投入的监督成本将会促进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反之,低投入的监督成本将会阻碍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的开展。再者,县域内部分官员往往追求当地办学水平、重点学校录取率以及存在“唯分数论”的不良心态,驱使县级政府层面忽略当地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基于此,县级政府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既要考虑当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要着重评估学生参与体育的满意度。

2)“县级政府”的模型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依据县级政府的选择概率 可以看出县级政府的博弈选择策略受到县级政府监管成本、当地公众参与、学校补偿、政府成本以及县级政府对学校奖励力度的影响,并且其策略选择与公众监督成本D成正比,与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补偿”E成反比。当公众参与县级政府监督学校时,县级政府的监督成本就会增高。可见,县级政府付出的监督成本受到当地公众参与的影响。若县级政府消极监督县域内学校执行,则当地学生体质健康将受到影响,或许引发当地公众不满和质疑,或向上级政府部门提出反馈,而上级政府将会启动“问责”机制,那么县级政府的成本C2和C3将会增加。若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补偿”E增加,那么当地公众对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监督的积极性则会提高,县级政府付出的监督成本将减少。这也会促使县级政府减少对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注意力,则县域内的学校体育治理就会陷入“不作为”状态。再者,县级政府领导在“晋升锦标赛”行政体制下,为追求“显性”政绩,仅把“升学率”作为行政压力体制下的利益追逐点,并以“升学率水平高低”彰显其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政绩工程,进一步促使其由“公共服务提供者”转向“利益攫取者”。因此,县级政府除让当地公众参与学校体育治理之外,也应强化自身对辖区内学校体育治理的调控。

3)“当地公众”的模型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依据当地公众的选择概率 可以看出当地公众的博弈策略选择受到当地公众监管成本、县级政府奖励、学校对学生的补偿、学校治理成本的影响。根据期望收益状况,当县域内学校治理成本等于学校所损失的声誉成本,那么县域学校将会犹豫选择不执行或执行学校体育治理。若学校所损失的声誉成本低于治理成本,且县级政府和当地公众不参与监督下,县域内学校将大概率选择不执行学校体育治理。若学校所损失的声誉成本高于治理成本,且县级政府和当地公众参与监督,那么县域内学校将选择执行学校体育治理。若当地公众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当地公众将会对县级政府治理行为产生质疑,县级政府将会投入监督成本以此切实维护当地公众权益。由上可知,当地公众不同策略的选择将影响县级政府和县域内学校策略的选择,当地公众和县级政府是否共同参与监督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将会影响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的策略选择。

4  深化改革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政策建议

4.1  观念调节:县域内学校应树立协同治理观念和端正三方合作态度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可以反作用于人们的行为逻辑之中,积极观念可以促进执行并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治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县级政府、县域内学校、当地公众的策略选择观念影响着三方期望收益P1、P2、P3,同时也决定着三方稳定性策略的选择。可见,县域内学校体育是否拥有良好的学校体育治理观念决定了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效果。基于此,研究认为县域学校需从3个方面加强观念调节。首先,县域内学校要树立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观念,减少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重塑学校体育协同治理“法治观念导向”的理念,端正参与学校体育治理态度。其次,县域学校主管领导應增强对学校体育协同治理的前瞻性思维,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新治理格局,促进学校体育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高质量发展。如引入“校长负责制”参与学校体育治理,优化学校体育治理成本C1合理配置,矫正县域内学校主管领导“唯分数论”的不良心态,矫正“体育是副科”“体育与升学关系不大”的观念,破除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绩效奖励等方面的差异。再次,县域内学校处在博弈三方承上启下的连接点之上,应充分认知自身作用和治理优势,主动加强信息公开建设,转变非对称竞争关系思维方式,以沟通、协商、交流表明三方合作态度和意愿。最后,在政策层面上,县域内学校只有端正态度才能更好深度解读学校体育治理政策,也才能更好地完善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方协同治理制度。

4.2  厉行监督:县级政府应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和主导建立三方问责考核体系

监督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对权力滥用的制衡。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存在“共谋”“串通”现象,而“共谋”“串通”则需要监督的压制。只有构建有效监督反馈体系,县域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隐藏的“共谋”“串通”的“一群人”才会暴露。这“一群人”包括“县域内学校校长不作为”“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挤占体育课”“县级政府相关人员推诿卸责”“体育教师出工不出力”“当地公众缺乏监督注意力”等。基于此,县级政府应厉行监督和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加强对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的监督力度,增加监管成本W,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频率,以降低县域内学校选择不执行学校体育的概率,进而维护因县域内学校未执行学校体育的国家政策所产生的声誉成本H。其次,在执行监督方面,实施由综合监督到专项监督、由静态管理到动态治理的监督治理模式[9],积极引导当地公众参与到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之中,鼓励当地媒体参与学校体育治理效果的监督。最后,县级政府应主导建立三方问责考核体系,实行“第三方”评估机构评定结果公告制度,县级政府、教体局、督察部门在学校体育治理过程中,对表现优秀的县域学校提供适当奖励J,对消极应付的学校进行问责。这是提升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效能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学校体育政策在县域落地生根的有益路径。

4.3  良性互动:当地公众应积极参与治理,以增加对县级政府和县域学校监督概率

当地公众参与自身利益的维护是一种权力担当、责任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一大特征。当地公众是一群扮演“裁判”的群体,它担负着对当地政府和县域内学校美誉度的评判。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公众作为“第三方监督”的一部分已成为县域学校体育治理政策制定和执行所考虑的因素,也是提高县域内学校选择执行概率和县级政府选择监督概率的重要力量之一。当地公众是否参与监督,影响着县级政府和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行为,当地公众的监督对县域内学校和县级政府的策略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县级政府需明确引领当地公众共同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核心定位,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合理性地位,持续赋予当地群众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权利[10],以“补偿+奖励”的形式增加对县级政府和县域学校监督概率。其次,当地公众所受影响K是当地公众维护利益的“导火线”。因此,当地公众应担负起监督县级政府和县域内学校的责任,切实履行自身监督义务,以责任和义务为先导反推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例如,可向政府网留言、邮递信件、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监督县级政府和县域内学校体育行为,或以多媒体“线上+线下”的形式发表学校体育协同治理的意见。最后,当地公众参与当地学校体育协同治理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参与观念,形成社会调节、当地公众自主参与的良性互动模式。

4.4  共治共享:三方博弈主体应明确自身定位和利益分配

诚如马克思[11]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样,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三方博弈主体所争取的一切,也都同他们的利益攸关。因此,协调县域学校体育多层级间的动态利益分配成为县域学校体育治理博弈问题解决的关键点。研究认为,构建三方“共治共享”的学校体育治理新格局,需要综合考虑县域内学校声誉成本H、县级政府对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实行监督成本W、当地公众影响K和监督机构收益,这些是平衡县域学校体育多层级动态利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县级政府应将学校体育的发展纳入政府绩效的考核体系中[12],强化监管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体育治理心态,完善学校体育治理的网格化,提升县级政府、县域内学校、当地公众三方网格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主导寻求三方博弈合作意向。其次,建议县级政府明确界定三方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主体责任,增加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将治理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再次,县域内学校除需明确自身的定位以外,也应加快完善学校体育治理自治制度,构建“中心领导、分解治理、绩效考核”的新治理体系。最后,要坚持多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作为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三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之上破除利益壁垒。推动三方治理主体将县域教育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嵌入到学校体育治理所代表的国家公共利益之中,以形成国家利益与学校利益、县级政府利益、人民利益平衡的局面。

通过构建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发现,县域内学校、县级政府和当地公众在学校体育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处于三方制衡的模式。在县域学校体育协同治理过程中,形成县级政府主导下,当地公众参与县域内学校体育治理的治理模式。当前阶段,我国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既受到当地协同治理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国家学校体育治理顶层设计的引导,同时还受到不良利益博弈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完善县域学校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依然漫长。在新时代语境下,县域学校体育治理需对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平衡,进而促进县域学校体育治理效能的提升。同时,在利益整合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积极性,并将县域教育过程中的多方利益嵌入到学校体育治理所代表的国家公共利益之中,以推进我国县域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俊莉,姚清晨. 内容指向与结果导向:县域治理评估框架构建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0(1):71-79.

[2] 习近平. 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心中有党 心中有民 心中有责 心中有戒[EB/OL]. [2020-12-27] (2015-01-1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 12/c_1113967219.htm.

[3] MAYNARD S J,PRICE G R. 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 Nature,1973(246):15-18.

[4] 威布尔. 演化博弈论[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4-10.

[5] 陈恒,卢巍,杜蕾. 风险集聚类邻避冲突事件随机演化情景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4):131-141.

[6] 譚培文,张百顺. 马克思主义国家异化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学刊,2010(5):4-7.

[7] 赵园园,张明军. 协同监督的现实困境及拓展路径[J]. 行政论坛,2020,27(4):13-18.

[8] CRESSMAN R. The stability concept of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A dynamic approach[M]. Berlin Heidelbergy:Springer-Verlag,1992.

[9] 樊莲香,孙传方. 治理视域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机制研究[J]. 体育学刊,2020,27(6):75-81.

[10] 陈丛刊.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构成要素与实现途径[J]. 体育学刊,2020,27(6):46-50.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12] 刘斌,曹婧. 我国学校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35(2):10-16.

猜你喜欢

县域公众监督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公众号5月热榜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