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21-10-11兰紫悠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师资实训

兰紫悠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0 引言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金融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与之相对应地,我国的金融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尤其在疫情期间,各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概念引导下,对一系列金融服务及其产品进行创新,为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稳定注入活力。其次,在当前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年攀升。与以培养全能型、通识型人才为目的的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在于重点培养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适配度。这对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不仅是机遇,同样是挑战。

1 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课时原则上应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但在高职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设置上,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依然保守且流于形式。如经济学基础、金融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于知识覆盖面广而不深、杂而不精,更多的是为新入校的大一学生提供对于本专业简要的入门级认识。但在“职教20条”规定之下,各高职院校为了完成实践课时要达到总课时数一半的目标,这类基础课的教学课时也相应被调整为“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实践课时无法落到实处的问题。

1.2 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的师资渠道大多是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及企业人才引进两种。与理工科类的应届毕业生不同,金融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大多缺乏实践能力,且无实战经验。在本科及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届毕业生更多的是接触理论教学,且技能欠缺。此外,高职院校聘任在金融行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校兼职授课也有一定困难。高职院校所给出的课时费低,且各种教学材料考核压力大。此外,校外教师在授课时间上难以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师资力量的欠缺。

1.3 学生实践能力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完善。部分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内容滞后且重理论,不仅与实际工作的岗位适配度不高,也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实战经验的匮乏,教师授课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更偏重于概念讲解,缺少相应的案例也很难把学生带入知识情境中,容易出现“干讲”“满堂灌”现象。并且,教师以传统的讲授为主,并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条件尚不完善,硬件、软件的配备不齐全。尤其是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所需的实训软件多为模拟如银行业务系统、证券交易系统、互联网业务系统等类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发现,市面上的实训软件与实际岗位应用时的业务系统在界面、功能和内容的设置上相差都比较大。因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所能锻炼的实践能力其实十分有限。

2 对于高职院校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满足社会需求

针对金融服务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应推进校企合作,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应通过多走访企业来切实了解、沟通各金融机构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只有掌握了金融服务业真实需要的“人才密码”,即掌握从事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专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课程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金融人才。此外,深入行业一线调研还有利于对行业新兴热点,如“科技金融”“网红营销”等概念的把握。根据行业前沿动态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快地适应潮流。

2.2 革新教学内容及方法,紧随教学潮流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过多地依赖于已有教材,而应更多地补充案例。此外,当社会或金融行业出现热点问题时,教师根据对时事新闻的专题剖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专题环节也可以让学生一起参与进来,进行启发式教学或“闯关式教学”。引导学生从被动接纳知识转变为主动求索,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另一方面,为有效落实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全覆盖体系的建设,教师也应在授课中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做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2.3 多方位加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

上文中已有提到过高职院校主要的两种师资渠道,那么对于不同类别的师资,各高职院校应针对其特点进行不同的培养及建设。首先,针对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的专业教师,要多采取鼓励政策。鼓励专业课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主动走访企业,并积极参加顶岗实践及企业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面对金融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随着“科技金融”理念的提出及迅速发展,专业教师更要主动出击,不能坐以待毙。要主动学习大数据、区块链及Python相关知识,及时跟进学科前沿,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企业人才的招聘或转聘,高职院校可以在招聘条件上适当放宽相应学历条件。此外,对于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外聘教师,学校可以做好“桥梁”工作,多为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提供合作平台。校内外教师不仅可以合作上课,课后也可以做进一步交流、学习,互通有无,协同发展。

2.4 完善实践条件,加强校企合作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与财经类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实践性较强,因此对于实训软件的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在实训软件购置方面,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要到位,其次是要对实训软件的岗位适配度及仿真度进行测评。这就需要加强及落实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一起对实训软件进行测评,以便发现问题。若无匹配的软件,高职院校也可借此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的软件,提高实训软件的仿真度及适配度,来完善实践条件。

另外,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本地金融企业的校企合作,更多且有效地促成“订单班”合作模式,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是为学生后续跟岗实习及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一环。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金融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要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基于此,不仅要优化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更要落实校企合作、完善教学条件,建立符合行业发展的高职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师资实训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