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2021-10-11何金娇孙国鹏李凤梅陈磊山新乡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导论教学模式能力

徐 鑫 何金娇 孙国鹏 李凤梅 陈磊山(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生物相关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涉及农、工、医、生物等众多领域。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实现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传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高等教育转型的发展,应用型高等院校正在积极推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教学的体系改革。

1 存在问题

在十余年教学实践中,发现新乡学院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1 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物学部分重复,缺少最新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导论的课程知识一部分是高中知识的重复,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革命使得生命科学发展迅猛,新的研究进展层出不穷。但目前高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现有的教材很难跟进,难以满足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实际教学中需要提炼重点内容、筛选优化知识体系、补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科研进展,激发学生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2 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

长期以来,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的传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主要参考教材。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媒体课件和板书授课,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听课,以笔记为辅助,削弱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学相长,缺少师生和同学间的互动与合作。

1.3 考核方式缺乏全面性

考核主要以期终闭卷考试为依据,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平时学习。这种考核方法以分数为中心,突出了期终测试,使得学生更注重于书本知识,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优化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本位”,重构教学模式,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而提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大势所趋。

2 改革内容

2.1 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更新课程内容

针对现有教材的局限,将免疫治疗癌症、克隆猴、海水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生命科学科研进展有机地融合到相关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每学期都要更新和拓展最新的研究进展。让学生感受和关注到生命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了解一门课程的发展历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在最近几十年中,生命科学和化学、物理学、数学、信息学等学科广泛交叉成为带头学科。在课堂上适当补充生命科学发展史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生命科学文化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2 强化“学生本位”

“学生本位”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避免平铺直叙式的讲解,更侧重于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权。“学生本位”要自始至终地体现在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牢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自觉性的主旨和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知识和发展的习惯,自觉地将个人的生活和理想与专业的发展密切联系,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实现课程目的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2.2.1 案例式启发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或事例,提出问题,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1]。在教学中教师描述典型生产案例,提出需要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理论知识,深入分析原因,设计方案,最后由教师对不同团队的方案进行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是案例教学的特点,学生在自主收集资料、讨论、分析和设计中提升各种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设计了抗冻草莓基因工程流程设计、应对寒冷的人体应答机制、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案等实际案例,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中引导启发学生。

2.2.2 团队学习协作教学模式

在学习中学生自发结成学习团队,开展交流协作,每组选定组长,统一组织团队成员查阅资料、探索、设计方案、讨论等学习过程。在学习到教学难点时先由教师进行传授,然后在团队内学习,成员间相互讲解、补充,然后抽选团队进行汇报,检验学习效果。这种团队学习协作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互动,学生充分融入学习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团队学习协作教学模式注重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2.3 构建课程网络平台资源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涉及后续的13门课程,知识面广泛,单一的纸质教材学习效果很有限。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在线课程平台优化构建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将抽象的理论用生动的图画或视频形式展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网络资源平台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包括PPT课件、拓展阅读、拓展视频、练习题。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课堂内容、授课方式、节奏进行调整,并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师生多元化的平台交流可使教学内容更加通透和容易掌握[2]。

2.4 注重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

期终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制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互动参与度、课堂讨论、课外学习等学习过程。导致了某些学生期末临时突击,懒于参与教学互动。这对于把精力用于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的同学是非常不公正的,会严重挫伤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要更加注重过程的考核,并且增加了平时综合表现的考核。团队作业中,按贡献率给分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体会集体合作的好处。注重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全面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更加公正、有效的评定学习成绩。

3 结语

近五年来,通过以上各方面教学改革的实施,我校构建了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模式。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高的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显著增加。我院学生在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竞赛中实现了国家级奖项的突破,累计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获奖9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获奖5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立项1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硕士研究生录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在复试中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表现突出。近年来硕士录取率都超过3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善于交流合作、自学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这些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导论教学模式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