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

2021-10-11马西亚衡莉姣王晓明李东密

科技视界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案生物学

马西亚 衡莉姣 王晓明 李东密 张 英

(1.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2.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山东 青岛 266510;3.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1]。可见“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个体自主发展的前提[2]。课前预习是听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3]。当前高中生物学课前预习方式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阅读生物学教材或借助于教师布置的导学案进行[4]。微课是近年兴起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针对某知识点在短时间内进行讲解的音视频,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前微课是用于课前预习的微课,是微课以时间和作用划分中的一种,在时间上是用于课前,作用的用于课程预习[5]。陈桃[6]将微课用于初一数学教学的课前预习,发现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李成芳[7]指出将教师根据学情自己制作或是从网络上精心选择的他人制作的视频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前置性学习,可以助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突破高中生物教学重难点;叶舒[8]指出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及新课所应具备的衔接知识点出发设计课前复习微课,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观看,以达到复习旧知识衔接新知识的目的。为了了解课前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本文通过问卷星设计了“课前微课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为课前微课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对微课的了解程度较低

在“你对微课有了解吗?”调查题目中,有35%的学生表示对微课不了解甚至从没听说过,有60%的学生表示听说过微课,仅有5%的学生表示对微课非常了解,说明县级高中学生采用微课等信息化手段学习的机会少,对网络学习和网络学习资源等了解很少。在“你是如何获取微课资源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59%的学生是依靠教师提供来获取微课资源,这对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和相应选择或制作微课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56%的学生微课资源来自网上搜寻,还有5%的学生愿意花钱购买优质的微课资源。

1.2 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预习积极性较高,但课前微课的利用率低

在“在上生物课前,你会预习吗”调查题目中,有13%的学生表示会经常进行生物学的课前预习,有76%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进行生物学的课前预习,但有11%的学生几乎没有或从来没有进行过生物学的课前预习,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生物课程的预习积极性较高。

在“你一般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生物预习?”调查题目中,有48%的学生表示是通过阅读教材进行生物课的课前预习,但这种预习方式目标性不强,效率低下。有44%的学生表示是借助于教师发布的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但有研究表明一方面由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学生对导学案的理解程度低,分配的预习时间较少,使得导学案这种预习方式大多是走形式,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9]。只有5%的学生使用微课进行生物学的课前预习,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够和课前微课资源的匮乏。

1.3 课前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成熟

在“在生物预习中,教师有应用过课前预习式微课吗?”调查题目中,有65%的学生反馈其生物学教师偶尔使用课前预习式微课,17%的学生反馈其生物学教师经常应用课前预习式微课,18%的学生反馈其生物学教师从未使用课前预习式微课。从侧面反映了教师对课前预习式微课的了解程度较低,而教师既是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制作者,又是学生获取微课资源的重要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为课前微课的应用造成了一定阻力。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县级高中师资力量并不充盈,存在一个生物教师承担了四到六个班的生物课程教学现象,一些教师感到精力有限,于是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没有对课前预习环节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制作或使用课前微课,多是在网络上的微课平台寻找并下载微课,然后发给学生们观看,但由于不同教师的上课方式以及对课程进度的把握存在一定差别,用别人制作的微课可能不能达到最佳预习效果。

在“你有使用过生物课前预习的微课吗?”的调查题目中,41%的学生表示曾听过生物课前预习的微课,59%的学生表示没有听过生物课前预习的微课,即被调查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课前微课。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县级高中的封闭式管理是常态,学生几乎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再则由于高中生学习任务较重,电子设备和网络容易让人分心,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或是上网,学生们缺少了解和使用生物课前微课的渠道。

1.4 课前微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通过微课的学习,你认为课前前置型微课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调查题目中,21%的学生表示课前微课对自己的学习很有帮助,62%的学生表示课前微课对自己的学习有点帮助,17%的学生表示课前微课毫无帮助或者还不知道是否有帮助。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前微课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2 结论与建议

对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进行生物学课前预习的总体积极性比较高,但仅有5%的学生采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大多数学生仍采用阅读教材和导学案这种比较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课前微课,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偶尔使用课前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总之,课前预习式微课在高中生物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太成熟。为加快推进信息化手段教学,有效利用课前微课来推动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课前微课。虽然课前微课已经在很多课程预习中得到应用且具有明显优势,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课前微课,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偶尔使用课前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结合有59%的学生是依靠教师提供来获取微课资源,说明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教师和学生仍然习惯于课本和导学案这种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对课前微课认识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其在生物课程预习中的应用。对此,学校应积极组织的教师参加课前微课的相关培训,加强教师对课前微课的特点、制作原则及优势的了解。教师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识课前微课,通过恰当地使用课前微课进行生物课程的预习,让学生爱上课前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形成有效预习—高效听课—快速完成课后习题—有效预习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2)营造课前微课应用环境。虽然学生对课前微课的了解不深,但在“你愿意利用微课来进行生物课前预习吗?”调查题目中,35%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59%的学生表示都可以,结合83%的学生认为课前微课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前微课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县级高中是封闭式管理,手机和电脑是限制使用的,学生缺少观看课前微课的平台,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安全地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为课前微课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环境。

(3)建设符合班级学情的课前微课视频库。众多一线生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由于教学任务重或非本专业等原因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课前微课[10];各大微课网站的微课资源多却不精[11],从中选择费时费力;受微课时长的限制,课前微课展现的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很难兼顾复习旧知和新课预习[12]。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用于课前预习的微课来源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有效预习。而一线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比较了解,由教师自己制作所教班级的课前微课最为合适,但每个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制作出适合于所教班级学情的课前微课?这就需要学校生物教师的共同合作,由对应年级的生物教师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制作针对本年级学情的课前微课视频库,然后由教师将每次课对应的课前预习微课及时的发送给班级学生进行预习[5]。

(4)创新基于课前微课的课前预习模式。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课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前预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化被动为主动[5]。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微课作为课前预习的主要环节,建立一种新型的课前预习模式。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7]:第一,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预习目标;第二,将自己制作或者从网络中进行选择的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前微课发给学生;第三,根据预习目标、预习内容等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卡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第四,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询,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五,收集并归类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解决。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学案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乡愁导学案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比例尺(一)”导学案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