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评估∗

2021-10-11牛永界

舰船电子工程 2021年9期
关键词:机动航天应急

牛永界 张 洵 向 磊

(陆军勤务学院 重庆 401331)

1 引言

在太空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实施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快速形成或恢复己方航天体系,成为世界各航天强国研究发展的热点和焦点[1]。随着我国系列快速响应运载器、航天器研制成功并具备实用能力[2],我军组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开展应急机动航天发射成为可能和现实。

后装保障是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十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3],模式确立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发射任务的进程乃至成败[4]。因此,以航天发射快速化、机动化与后装保障一体化为背景,应用数学方法对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拟定的四种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

2.1 模式一:完全自我保障

完全依靠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自身力量遂行后装保障任务,基本不需要军内其他单位支援,以及引入商用、民用力量。

该模式不受外部条件制约,可靠性较高,且协调工作少,更加适应应急机动航天发射的快节奏;但是容易造成“牙齿与尾巴”比率问题,影响机动性,且受部队编制、作战编成等诸多因素影响,实际的自我保障能力较难满足任务需求。

2.2 模式二:自我保障为主,社会化保障为辅,支援保障为补充

以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自身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主力,以引入的商用、民用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辅助,以军内其他单位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补充。

该模式可压缩保障力量规模,提高任务部队机动能力,且比较容易满足任务需求;但是依赖于社会环境,可靠性降低。

2.3 模式三:自我保障为主,支援保障为辅,社会化保障为补充

以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自身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主力,以军内其他单位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辅助,以引入的商用、民用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补充。

该模式可压缩保障力量规模,提高任务部队机动能力,且比较容易满足任务需求;但是协调工作多,不太适应应急机动航天发射的快节奏。

2.4 模式四:社会化保障为主,自我保障为辅,支援保障为补充

以引入的商用、民用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主力,以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自身力量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辅助,以军内其他单位为遂行后装保障任务的补充。

该模式可大幅压缩保障力量规模,极大提高任务部队机动能力,且比较容易满足任务需求;但是非常依赖于社会环境,可靠性较低,且花费较多。

3 建立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的选择是获得最佳评估效果的基础和关键[5]。本文基于完整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6],采用调查法广泛征求并吸收借鉴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建立如表1所示的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6个[7]。

表1 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评估指标体系

4 评估方法

根据建立的陆基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模式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拟定的四种模式进行评估[8~10]。

4.1 确定因素集

第一级因素集为 U={U1,U2,U3,U4},第二级因素集为

4.2 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专家咨询、讨论,采用1~9尺度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A、A1、A2、A3、A4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利用特征根法计算各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一级指标权重为W=(0.2826,0.0759,0.4896,0.1519)T,二级指标权重为

4.3 单因素模糊评价

通过专家打分,得到如表2所示的单因素评价数据表。

表2 单因素评价数据表

根据单因素评价数据和二级指标权重,对二级指标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得到一级指标的评价向量为

由此,得到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

4.4 综合评价

根据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和一级指标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评估数据:

从结果可以看出:V2>V3>V4>V1,即在四种模式中,综合评价排序为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一。

5 结语

评估结果表明,“自我保障为主,社会化保障为辅,支援保障为补充”的模式(模式二)是最合适的模式,“自我保障为主,支援保障为辅,社会化保障为补充”的模式(模式三)与模式二得分比较接近,可以作为备选项。应急机动航天发射部队应将模式二作为遂行任务时后装保障模式的首选项和平时后装建设的出发点,为更好地完成应急机动航天发射后装保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5.1 自我保障力量模块化

自我保障力量包括应急机动发射大队自身所属保障力量及发射基地为应急机动发射大队临时配属的保障力量,是遂行保障的中坚,既可独立完成保障任务,也可协同其他力量共同完成保障任务。应按照与作战编成相适应、与作战装备相匹配、与机动力量相协调的思路,进行战斗化、模块化、综合化编组,广泛开展一专多能训练,坚持定期轮换岗位,全面提升自我保障能力[11]。其中,应急机动发射大队应依托所属保障营连,编配野营、炊事、水电等保障人员,配备宿营车、炊事车、运水车、发电车、综合保障车等主要后勤装备,负责完成野营阵地开设、餐饮保障、水电保障等任务。发射基地应依托所属医院、技术勤务站等后装保障单位,配备运输车、运油车、消防车、野战救护车、工程特装车等主要后勤装备,负责完成物资输送、油料补给、消防救护、工程抢修等任务。

5.2 社会化保障力量明确化

社会化保障力量主要指为任务部队提供餐饮保障、住宿保障、运输服务、油料补给、饮水补给、物资供应、装备检修、伤病员救治等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商户,以及负责保障动员的地方党委政府、负责维护机动交通秩序的交管部门等。在后装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而自我保障力量却很薄弱的情况下,适度引入社会支援保障力量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符合军民融合战略[12]。但是,社会化保障力量数量众多、结构复杂,遴选和对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若在受领发射任务后才突击开展既难以满足任务的快节奏,也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因此,在发射点和机动路线相对明确的情况下,应提前与沿途的地方党委政府、交管部门、省军区等单位建立长效对接协商机制,并考察遴选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商户,建立合格供应商库,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保、保之能胜。

5.3 支援保障力量固定化

虽然应急机动发射部队完全形成战斗力后,应具备无依托发射能力,但无依托发射不等同于无依托保障,其后装保障可以视情申请军内其他单位的协助支援。支援保障力量指发射点、机动路线附近提供支援保障的驻军单位,如招待所、加油站、医院、综合仓库、驻铁路局军代处等。若发射点、机动路线能够事先确定,则应提前与附近的驻军单位进行对接,经逐级请示各自上级机关后,明确保障关系,建立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保障演训活动,避免临时搭配可能造成的责任不清、程序不明、配合不默契等问题。

猜你喜欢

机动航天应急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Robots?
逐梦航天日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