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艺术特色和传承保护路径探索

2021-10-11徐光庆

大众文艺 2021年17期
关键词:号子曲调原生态

徐光庆 李 晔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扬州 225009)

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属于一种广义上的概念。由于里下河地区没有山,具有非常多的稻田湖荡,同时,该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衍生出丰富的文化,为南北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活跃的环境,也正是因为此原因,该地区原生态的劳动号子在不断发展中演化而来的民间小调,成了江淮地区民族民间歌曲的主体,在劳动人民智慧创作下,数量不仅多,而且题材非常宽泛,形式也多种多样。其在传唱过程中,体现的艺术魅力以及音乐特征,促使其历久不衰。

一、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

原生态劳动号子,方言的使用赋予了其生命。在里下河地区,人们主要说的是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按照地理进行划分,该地区不仅和南方地区相接,同时也与北方地区相邻。而里下河号子作为土生土长的劳动人民歌曲,整体风格呈现,受到了南方“吴韵”、北方“楚风”等不同方言的影响。大家所熟悉的北方方言区的淮安、山西的北部地区,在语音上与普通话非常相近,风格较为粗犷。而吴方言区的苏州、无锡,由于临近上海、浙江,最大的特征就是“嗜”。所以,江淮方言区介于吴韵、楚风之间,包含了五个声调。综合来看,里下河号子突显出来的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不仅涉及了苏南吴歌、苏北楚歌,同时又与二者有着明显区别。例如,高邮民歌,既体现了苏南民歌柔婉特点,同时,也突显出了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里下河水乡风格非常浓郁,比如《数鸭蛋》《高邮西北乡》《我的家乡在高邮》《回家乡》《送夫参军》等。既不如淮安向北地区的民歌的“垮”,也与以“哮”为特征的苏南地区民歌形成了对比,文化特征非常明显。

(二)包含了较为齐全的门类

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具有非常多的类别,其中有几大类型号子,如农事号子、工程号子、船工号子、盐工号子,还有窑工号子、码头号子、作坊号子等。而在各类号子中又分支出了众多号子,例如,在船工号子中,涵盖了撑船号子、起锚号子、抖篷号子、拉纤号子等;而在秧歌号子中,包含了插秧号子、抛秧号子、拔秧号子、挑秧号子等等;在渔民号子中,不仅有织网号子、下网号子,此外还有起鱼号子、返航号子等。正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号子,才使得里下河地区原生态劳动号子成了特色。除此之外,号子的命名也与众不同,极具特色,其中《刮地风》《西凉月》等,是通过曲牌命名的;《四句头》《抢八句》《五句半》等号子主要是以句式命名;还有以衬词命名的《隔里隔三垛》《黄黄子》《格朵朵》等;而《七字唱》《串十字》等则主要是根据唱词字数进行命名。

(三)整体结构小巧玲珑

里下河地区原生态劳动号子在曲式结构上,主要是“上下句”,也有“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而在歌词形态方面,则是分一句头、两句头……四句头……多句半等。单句式、双句式、四句方整式则是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主要曲调,此外,还有上下分片的多段体、两段体、自由体等。比如兴化车水号子《太阳下山黑呼呼》,其唱词和曲调二者的句式并没有对应,不完全对应。其中“太阳下山黑呼呼,摸不到行子乱插棵”句子,是多句构成的曲调,除了一些实词,其他主要使用虚词衬句进行曲调填充,如“哎晦呀”一类。而姜堰漆渔的《拉田号子》,整首号子中,只有一句“东方(哎)发白晓星(的)上(呕)”属于实在的唱词,其他都是虚词衬句,主要的作用就是借助强有力的曲调来对应高亢、激昂、自由的领唱。

(四)绚丽多彩的调式调性

分析里下河劳动号子的调式,不难发现,包含了非常全面的五调,即“宫”“角”“商”“羽”“徽”五调。其中主体是“宫”“徽”两调。《黄黄子》《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等是宫调式的典型;而在徽调式中,主要包含了《虞美人》《孟姜女》《茉莉花》《鲜花调》,此外还有《梳妆台》《一根丝线牵过河》等。纵观里下河劳动号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调式,通常情况下,在整个旋律进行时是不会进行调性转换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劳动号子,对曲调进行展衍时做了调式调性变化,但整体安排非常巧妙。

(五)音乐旋律清新唯美

由上文可知,在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中,不仅体现了江南丝竹的恬美、清新,同时也表现出了淮海民歌的奔放、爽朗、粗犷。整体音乐,无论是在旋律还是在音调上,都与其他民歌表现出了不同。江淮方言区的劳动号子由于地处南北文化交融地区,所以,其中最为明显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就是以窄声韵为主,以单四度框架的宽声韵为辅。在旋律方面既有吴方言区的简洁明了,也有北方方言区的丰满。例如,扬州栽秧号子《拔根芦柴花》,第一句中的“叫(呀)我(这么)来(呀)”,其中“叫呀”就属于大三度起句,而像《茉莉花》的首句中,“好”“我有心”中的“我”以及“满园花开”的“满”字,都是上声字,此外,还有《下盘棋》中的“姐在(呀)”中的“姐”,都是因上声而衍生旋律下行。

除此之外,在劳动号子中使用虚词、衬句,都会直接影响到号子的旋律。分析虚词、衬句的作用,不难发现,可以起到调整、承接情绪的效果,而在音乐曲调上,主要作用就是对旋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目的。例如,在《杨柳青》中,当中的“杨柳叶子青儿略”的“儿略”便是衬词,作用就是,通过这一词语表现出杨柳青的活泼、轻盈的旋律、张扬的性格。此外,扬州栽秧号子典型代表《拔根芦柴花》,在整体曲调上,非常流畅,具有悠扬韵味,整体节奏也较为明快。在其歌词中出现了多处衬词,充分体现出了地方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风味。需要注意的是,在里下河劳动号子中,还有很多用没有实意的衬句进行命名。例如,上文提到的《隔离隔三垛》《撒趟子撂在外》《拔根芦柴花》以及《黄黄子》等。所以说,这些衬句在旋律方面,能够和号子的曲调联系密切,几乎是整首劳动号子曲调的生命。

二、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传承现状

基于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下,无论是渔民、农民还是盐民,在劳动作业中,逐步引入了现代化机械,这使得劳动号子原本生存的情景发生改变,彻底打破了以往原始劳动形式,而劳动号子本身就是反映现实劳动场景,但现代自动化设备的劳作,改变了这一环境。而从现代号子生存环境看,除了政府组织的表演比赛、媒体(如电视、网络等),再就是农村极少数老龄村民的生活里,以及高校、专业艺术院的教学中。这是现实,也是当下劳动号子传承面临的困境,多元流行音乐文化以及网络歌曲如雨后春笋般繁衍,再加上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很多优秀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传播、传承受到了阻碍,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分析、研究找出如何传承号子这种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实践方法。

三、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传承实践对策

(一)全面与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融合

在传播传承原生态劳动号子中,作为文化部门,需要积极发挥自身职能,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农村,参与到实际劳动现场,提升对原生态劳动所传达的文化感受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完善,为号子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例如,《拉纤号子》引入了“兴化民歌”的非遗元素,同时,也加入了现代音乐创作风格,在整体旋律上非常豪迈奔放,与此同时又不失质朴,使之获得大众的喜爱。此外,还有高邮地区的劳动号子,如夯号子、渔号子、挑担号子、薅草号子、鸭蛋号子等,群众文化工作者可以积极整理收集这些原生态的号子,作为原生态文化素材,通过二次创新、创作出新的作品,并将其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在群众文艺舞台上进行展示,为传承古老农耕文化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二)积极渗透到旅游文化发展中

通过搜集、汇总这些历史悠久的茅山号子、窑工号子,可以将其编辑成册,融合到教材中,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号子文化,比如,可以开展艺术节等活动,借此丰富原生态劳动号子展现形式。此外,还可以利用旅游景区,如水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管理部门可以在原始劳作场面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为游客提供能够参与的旅游娱乐项目,促使其可以成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元素,在突显出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借助旅游传播的方式,进一步传承原生态劳动号子文化。通过实践也足以证明了开发融入乡村风土人情的休闲项目,有利于提高劳动号子此类特殊传统文化项目的生存价值、利用价值。

(三)灵活的和家庭文化相结合

通过庙会、庆典、接潮、送港、赶集等活动,积极引入传统习俗,搭配合适的号子,营造出非常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鼓励更多的年轻一代,深入了解传统习俗,自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家庭文化建设进行融合。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古老原生态文化素材,进行积极创新与发展,为大众呈现出更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劳动号子作品,从而促使原生态号子可以通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得到普及与传唱。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艺术特点分析,以及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传承现状,提出了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的传承实践对策,希望在日后发展中,为进一步传播里下河原生态劳动号子所蕴含丰富地域文化与劳动精神,应当积极与群众文化工作、旅游文化发展、家庭文化建设等进行有效结合,促使原生态劳动号子得到良好传播空间,实现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号子曲调原生态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渔民号子》研究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我家的“号子”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