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和对策
2021-10-11奚萍子
奚萍子
(马鞍山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100)
城乡收入差距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实际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的增大。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和质量也越来越好。2018年的人均GDP是1978年27倍多,绝对量上扩大62 287.4元。安徽省顺应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凭借处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地理位置,并在依靠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全省的经济,使得全省GDP迅速上升。但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伴随经济发展不容忽视。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1978-2018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每隔十年分别为1.86、2.21、2.56、3.09、2.46。尽管最近十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下降,但绝对数量差距进一步变大,其中2008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12 990.4元和4 203.0元,2018年分别为34 393.0元和13 996.0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一方面会影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因而,采取有效的政策改变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有利于全省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使得安徽省经济水平登上新台阶。
一、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从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发展历程来看,1984年之前农村推广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积极组织生产劳作,农村劳动力收入快速增加并超过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率,城乡收入差距出现缩小趋势。1984年之后,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先后经历快速扩大、缓慢回落、缓慢扩大及缓慢缩小四个阶段(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自1984年以来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18年安徽省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 393元)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 996元)分别是1984年的61.5倍和43.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2018年(20 397元)是1984年(236.1元)的86.4倍。由此可知,安徽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的增长速度大于城镇或者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以上是单纯从可支配收入指标衡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如果再加入城乡居民享受的社会福利这一统计指标,两者差距会更大。
图1 1984年以来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趋势图
(二)安徽省内各市城乡收入差距情况分析
安徽省各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以及资源拥有量都有很大的差异,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各有不同。表1是对2018年各地级市的具体数据进行排序。
由表1可知,2018年安徽省池州市(1.851)、黄山市(1.855)、蚌埠市(1.928)为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最小的三个地级市,这些地级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不高,收入差异相对较小。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最大的三个地级市为阜阳市(2.290)、铜陵市(2.324)、淮南市(2.405),相关数据显示这三个地级市的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表1 安徽省各地级市2018年城乡居民收入概况
(三)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1.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安徽省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相对于全国的其他各省份的经济水平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在1990年之前城乡收入有着相近的变化趋势,而后随着国家经济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居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而此时的农村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及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安徽省的城乡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安徽省居民收入比逐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991年(3.329)达到峰值。此后安徽省政府对农产品实施限制价格的保护措施,使得农产品价格略有回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也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开始变小,但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中部六省间对比分析
伴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六省经济加速发展。表2显示中部六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差距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相关的政策实施,安徽省的城乡居民收入与中部六省的差距逐渐减少。某一地区的发展必然会形成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从而凝聚成整体向上的力量,“中部崛起”战略一定程度上落实区域内资源共享及资源、要素整合和产业重组,实现“经济区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使得中部各省份城乡收入比差异不大。
表2 安徽省与全国及部分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对表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以及浙江省,是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实力最强的地区。安徽省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加入了泛长江三角洲中,安徽省经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合作中得到较好的发展。虽然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非常强,不过区域内部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均衡现状,导致地区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由表2可知,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省城乡居民收入比相比安徽省一直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差距越来越小。
二、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收入差距形成最本质的原因。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资源差异化,城镇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和物质条件。农村居民无法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包括教育、就业和创业扶持等)。农村中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但由于他们学历水平不高、劳动技能有限,因而普遍工资不高。
2.农产品相对工业品价格处于劣势地位。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出售,其价格都较低,使得农民等量劳动不能获得等量收入。比如2018年安徽省粮食价格同往年相比下降3.1%,而工业产品的价格是粮食价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而与收入越来越高的城市工业者相比农民收入则显得更少。
3.城镇化推进导致人才向城市转移。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首要要素,城市的科技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地区。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上城市的物质条件、文化条件优越于农村,导致大量的人才向城市集中集聚。城市成为了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地,使得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
4.金融市场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城乡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一直都存在,这使得整个城乡收入出现整体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安徽省在金融业务的发展上城市比农村具有绝对的优势,城市金融发展较为迅速,而农村发展却较为滞后,并且近些年来不断有农村的金融企业流入城市,这对安徽省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对策研究
1.政府经济必须保持稳步增长。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会带动各地区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会缩小。我国GDP总值位于世界第二,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地区间的差异大,使得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比较大。为了更好促进经济的优化发展,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在保持整体国家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还要统筹协调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争取让更多的人分享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的好处。
2.制定更合理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政策。通过政府的职能手段实施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房产税等,同时政府可提高社会福利,如增加转移支付,或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等。
3.加大对三农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村地区科技水平。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政府还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农村工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让一部分技术专家深扎农村,教会更多的农民现代化农业的技术,对农民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养殖业、畜牧业,在农村地区设立技术研究中心,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首先必须保障安徽省内各农村地区道路畅通,因为要想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保证道路通畅。其次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以及医疗水平,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让每一位农村居民都看得起小病,诊得起大病。同时鼓励优秀的毕业生回乡创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创业金以及无息贷款和免费场地。
5.均衡发展城乡金融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建设。首先应发挥政府职能执行宏观调控手段,通过为无抵押、质押能力或者抵押能力较弱的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实施相对优惠的金融贷款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大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从而为农村地区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其次对农村地区实行更多针对性政策,如利率补贴、差别贷款政策或者对农村地区金融企业部分税费适当进行减免等等,通过上述政策将能够促进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均衡发展。
注释:
①本文数据除另有说明外,均来自各年度安徽省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