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货场”看乐园渠道玩具销售
2021-10-10陈夕
本刊记者 陈夕
主题乐园,尤其是以知名影视、动漫IP 为卖点的主题乐园,作为天然自带人流吸引力的场所,是非常理想的IP 衍生玩具销售场所。本文就以销售理论中,非常经典的“人货场”模型来看看主题乐园渠道玩具销售的特点。
“人货场”模型的变迁
不同条件下,“人货场”的核心要素也随之改变:物质匮乏时,“货”占主导,货不愁卖;物质极大丰富后,“场”因拥有人流吸引力,成了王道;到新零售时代,以“人”为先,“货”“场”随“人”而动。
“人货场”模型三要素的特点变化
现在,零售市场正从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消费转变,CtoB(消费者到商家)反向定制将会越来越普遍。“货”不再是标准化、批量生产的“普货”或“大路货”,“场”也不再是大众化、适合普罗大众口味的陈设,“人”也无需被动接受商家提供的商品。
三要素在乐园框架下的价值重构
某种程度上,主题乐园可以说是个性化消费的产物。从主题选定开始(“场”的构建),其背后的逻辑就是为该主题的爱好者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虽然这样做,获取的只是相对小众的“人”,但却提高了“货”触达“人”的精准度。而“货”更是量身定制。有的时候,为了有所区别,就连一个乐园连锁旗下不同乐园所卖的“货”,都会有所区分。据悉,同样是环球影城,所涉及的IP 选择和对应的衍生玩具就有地区之分。比如美国的主打好莱坞风情,新加坡的突出东南亚特色,北京的彰显中国风,日本大阪的则本土动漫IP 最多。而且,在销售手段上,还吸收了日本商家爱玩的“季节限定”,推出限定玩具,是全球五座环球影城独一份。
赢“人”须赢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场”景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当产品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销售的核心竞争点就落到情感连接部分。
那么,以“人”为先的“人货场”模型又是如何在乐园框架中体现的呢?答案,就是乐园提供的核心体验价值。如果把审视的目光从园内衍生品商店这一狭隘的视角,放大到整个主题乐园,我们会发现,乐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品体验空间。里面的每景每物,皆为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而设,期望将情绪抬高到一定的阈值,降低他们为玩具买单的门槛。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等大型乐园综合体皆以IP 为卖点,无论是卖场的外观、内部陈设,还是货品的选择,都尽量融入景区主题,延续景区游玩时的心境,引导消费者为留住那一刻愉悦体验而购买高溢价的玩具。正所谓物有价而情无价,这也是主题乐园渠道玩具销售的特点。所以,主题乐园渠道中销售的玩具,须和场景契合,从而让消费者“心向往之”而掏钱买单。
美国奥兰多环球影城哈利波特衍生品商店,构建了一个魔法学校般的空间,商品自然地融入其中,给人沉浸式的体验
如果说,IP 被授权商玩企入驻主题乐园发挥的空间有限,就有自身条件出众的玩企利用这一原理,为自己的主题产品开辟新路。早有斯平玛斯特在加拿大多伦多开设的Funderland、孩之宝2020 年1 月在洛杉矶开始兴建孩之宝主题公园(Hasbro Theme Park),后有今年6 月,美泰首个冒险乐园(Mattel Adventure Park)在加州奠基开工,内设风火轮、托马斯等主题冒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