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在高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021-10-10冯碧婷
早在人类产生审美需要的时候,审美思想就应运而生。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艺术教育逐渐成为社会教育体制和个体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侧重点随着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要求产生相应变化。如今,多元化的文化冲击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使美育工作迫在眉睫。美育的育人导向在党的十八大以后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本文分析了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与高校美育工作之间的联系,探讨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新路径。
一、高校美育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培养层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课题也提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1]。而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相较于德育、智育和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受重视程度较低,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国务院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文件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3]。一项项纲领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大力推动着我国高校美育工作持续向前发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美育活动日益丰富。但是,从现实看,在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实现培育完满人格的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美育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与高校美育工作之间的联系
(一)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的特点
在艺术类院校,有一群具有积极性、先进性、创新性、示范性特点的学生活跃在学校各个学生管理岗位和校园环境中,如校院系各级学生干部、班团干部、社团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就是高校学生骨干,承担着组织管理的任务以及引领、纽带、表率、维稳的功能。他们本身就是学生,是最熟悉学生所思、所想、所需之人;他们也是学生中的“关键少数”,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确保学校政策水流到头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艺术类院校的学生骨干还具有鲜明的专业优势,由于自身对艺术的热爱和长期受到艺术的熏陶,他们对美的感知度更高,传播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方式和手段更为多样。
(二)学生骨干与高校美育工作之间的联系
现如今,高校里的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有人称之为“网生代”,他们在享受信息收发快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在高校大学生的身上已留下深深的烙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沟通交流。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受到网络信息中各种“善、恶、美、丑”现象的不断影响,这对于生活阅历贫乏、理想信念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而言是巨大考验。一旦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丧失独立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大学生就会迷失自我,进而被淹没在无聊刺激、充满欲望的庸俗文化中。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美育利用美的形象直觉、情感感染、怡情悦性的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它更注重个人体验与感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这种特质,这种情感体验性特点,决定了美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理论灌输、强制规范、说服教育是行不通的,更应鼓励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自我情感,在自觉自愿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4]高校美育是净化心灵、培根铸魂的良药,但与此同时也面临如何用药和发挥药效的实际问题,而学生骨干这一特殊群体,能较好地承载这个功能。学生骨干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他们对新兴事物敏感度高,接受能力强,熟悉网络“新话语”,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方面有着独特的自身优势。此外,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还具有自身专业优势,在传播美育、打通美育工作深入学生的最后一公里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功能。
三、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助力高校美育工作的模式探索
(一)精心选拨,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品德优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高校学生骨干队伍,是发挥学生骨干助力高校美育工作的基本保障。首先,要严把入口关。在学生骨干队伍成员选拔中,明确要求、严格筛查、择优选用,高校学生骨干作为学生中的引领者,对于学校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选拔过程中应从品德、工作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等多方面做要求,选出“佼佼者”。[5]再者,在队伍建设中要注重系统性和凝聚力,优化岗位配置,加强不同岗位之间的联动性,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局面。
图4 杨瑞 向党致敬之李大钊 纸面水彩 45×60cm 2021年
(二)积极培养,充分调动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
日常工作中,学生骨干通常需协助老师完成许多事务性工作,容易忽视自我反思和工作创新的重要性,继而陷入“实用主义”陷阱,[5]因此,在学生骨干培养中,要提升培养工作定位,正确把握管理学生的尺度,在注重工作效果的同时,做到情理相济、严宽结合,创造出和谐、友善的教育环境,营造出爱心、耐心的教育引导、指导氛围,在教育管理中严中含宽、宽中含爱、爱中含教,留给学生骨干更大的展示平台,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创造力、使命感、获得感。[6]注重学生干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加强美育实践。例如,在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班级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寻找美育契合点,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真、善、美”潜移默化到每位组织者、参与者和受众者心中(图1-1—图1-4)。
图1 -1—图1-4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会赴蓟州区农村开展“践行党史学习 绘就时代画作 献礼建党百年”主题实践活动
(三)合理使用,丰富美育传播路径
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是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思维活跃,专业能力强,在开展高校美育工作中是巨大的“智库宝藏”。我们应合理调动学生资源,培养学生骨干坚持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鼓励骨干学生将自身专业优势和美育教育主动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不拘泥老经验和老做法,勇于开拓创新。一方面,通过学习、参观、考察等途径,积极进行“文化吸纳”,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基因,不断夯实人文基础。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实记录着中国发展的红色历程,是最真实的“教材”,每一个基地都蕴含着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让青年大学生迈进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参观文物、讲解故事、合唱红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红色熏陶,汲取革命精神营养,为红色主题创作奠定坚实基础;[7]另一方面,不断优化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如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公益性主题创作等,扎根于祖国大地,提升作品感染力,创作出一批批有温度的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演出、展览等形式,进行“艺术输出”,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出象牙塔,走进普通大众,提高学校美育的社会开放度和普惠度(图2—图5,其中图2见封3,图3见封底)。
图5 王瑞卿 观天巨眼系列组画 纸上套色木刻版画 80×106cm 2019年
四、结语
具体才能贴近,具体才能落实,具体才能深化,具体才能创新。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既是美育的主体,也是美育的客体,与学生距离最近,工作不受时间和场所限制,学生之间价值观和人生经历相近,容易渗透进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他们在推进高校美育工作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培育艺术类院校学生骨干队伍助力高校美育工作,不仅有助于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3]还能营造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的美育环境,拓宽高校美育渠道,让人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最大限度地享受美育成果,切实推进高校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