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2021-10-09陆叶
陆叶
合作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行为,它是学生有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每个学生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学生社会性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同。在实践中,学生在合作游戏、共同探索的过程中由于产生矛盾、问题而合作不愉快的行为较多,所以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势在必行。
本人以开展小组活动为切入点,注重引导学生在“矛盾”和“问题”中切身感受“确立规则和遵守规则”“被人尊重与礼貌待人”“协商合作与礼貌谦让”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提高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一、建立合作小组模式,增进团队意识
合作小组模式的建立,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活动中。如合作绘画时,以3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在各种自然小組建立的过程中,学生会给自己的组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神奇宝贝队……在确定名字的过程中,学生明确了自己是哪一队的成员,增进了与同伴合作的目的性。
这些合作小组模式的建立,能帮助学生增进团队意识。但在建立合作小组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按能力强弱组合
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有差异,因此要让学生组合一起活动,互相帮助。尤其是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按能力强弱组合,让能力较弱者在操作过程中有所依靠,也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交往、合作等多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
2.按同等能力组合
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同层结伴促进合作成功不失为一条良策。美术活动中,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我注意引导同等能力的学生合作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在合适的群体中大胆交往,表现自我,提高美术能力,促进合作成功。
二、学习、迁移合作方法,提高合作能力
在两两结伴活动中,学生间的角色关系往往是平等的。在合作小组中,因为出现了其他的人员,增加了平等协商的难度。所以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协商确定出一个“管理型”的协调指挥员就成为关键。同时,了解小组活动合作方法,有助于学生交往合作能力的提高。
首先,让学生确定本次活动的小组。其次,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法,协商确定临时“领导者”。再次,协调分配任务。最后,各司其职,完成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白要想完成共同的目标,需学习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小组合作使语言交往能力得到锻炼,也促进学生间磨合、理解与宽容,懂得满足自己与同伴的需要,关心他人,帮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
从每次合作小组建立的过程以及活动后的交流评价中,学生明确了合作完成一个任务就应该每个人都要有事干,而且中间要有协商。学生对合作活动的方法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小组合作活动中,就能懂得迁移这些经验,促使自己小组的合作活动获得成功。
教师在引导学生协商时的指导语,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也更有利于合作小组的组建及合作任务的完成。
三、注重知识能力教育,帮助学生发展
在合作活动中,我也发现在学生认同、交往能力等得到发展的前提下,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担任“领导者”。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管理型的人没事干,管理不了成员的现象。在数学合作游戏中,数字概念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合作是否成功有着直接的影响。合作主题内容能否达成一致直接影响合作作品的质量及合作成功与否。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个别化教育与指导,能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发展,以促进以后合作活动的成功。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应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不断去观察,不断去探索。我们离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潜心教育研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