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乘风破浪,奋楫前行
2021-10-09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的黄倩是上海市首批接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已经在中心全科医生的岗位上工作了10余年。这些年来,黄倩与中心共同成长,成为了小朋友口中的“机器猫医生”和社区居民信赖的健康守门人。
中心是一级甲等社区医疗机构,第二冠名为浦东新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辖区服务面积3.89 km2,服务人口10.5万人,年门诊量为45万人次左右。中心下设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科室设置齐全,多年来坚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温馨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中心注重管理、服務和文化创新,近年来在家庭医生签约、全科医生社区培养、卫生服务信息化和绩效管理等方面一直走在浦东新区乃至上海市的前列,在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心陆续创建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2016年度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培训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优秀培训基地”“十佳全科专业基地”等,并成为符合2019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从个人到家庭,“机器猫医生”赢得居民认可
黄倩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和副主任医师职称,擅长儿科疾病诊疗,管理2 000余名签约居民,是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全能型全科医生。每周三下午,黄倩都会上门为签约居民袁爷爷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在得知袁爷爷家族内有多人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后,黄倩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为袁爷爷全家提供从饮食、运动管理到血压、血糖监测的医防融合一体化服务。袁爷爷的大女儿长住美国,回国后握着黄倩的手激动地说:“您是真正的五星级家庭医生,我的家人太幸福了!”
中心是浦东新区乃至上海为数不多提供儿科门诊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解决了众多社区患儿就诊不便的问题。在中心儿科装修时,黄倩依据蒙特梭利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身心发育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装修建议,温馨、童趣的就诊环境让患儿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门诊开诊后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在门诊坐诊的时候,黄倩的口袋里一直装着糖果、玩具、贴纸、电筒和棉签等,就像机器猫的百宝袋一样,笑脸盈盈的她总能让紧张的患儿们放松,久而久之,患儿们就亲切地称呼她为“机器猫医生”。一个闷热的雨夜,黄倩在睡梦中接到了签约患儿家长的求救电话,从电话中得知患儿浑身红肿,又痒又痛,不停地哭喊。黄倩立即赶到患儿家中,结合患儿的哮喘病史,考虑为急性荨麻疹。为确保用药安全,黄倩联系了相关专科专家确认治疗方案,在给患儿服用药物后,她执意留下陪伴在侧,直到凌晨5点患儿身上的皮疹消退,她才安心离开。
2 火眼金睛捕捉大问题,全能型医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黄倩不止一次地思考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全科医生,在经过“5+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多年的社区工作后,她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努力实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找到好医生的愿望。
2013年中心正式挂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推进教学和实训两大中心建设,实现软、硬件的双重提升。中心致力于对全科医生社区职业后培养进行积极探索,通过“中山-潍坊”教学模式、“3+2”亚专科能力培养和“2+2”全专模式培养等方法全面提升全科医生的诊疗思维和亚专科能力,黄倩也逐渐成长为许多社区居民心中“会看病的黄医生”。63岁的华阿姨是黄倩的签约患者,10年前,黄倩第一次对华阿姨进行听诊时就听出了心脏杂音,并根据华阿姨的病情开具了用药处方。彼时的华阿姨对社区医生并不信任,还是去了综合医疗机构就诊,综合医疗机构给出的用药方案与黄倩的完全一致,从那时起华阿姨就成为了黄倩的铁杆粉丝。签约患者陶阿姨血脂指数较高,偶尔会感到胸闷胸痛,每次就诊时黄倩都建议陶阿姨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不厌其烦地向她科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标准等知识。2019年,黄倩发现陶阿姨的心电图出现了ST段的动态改变,结合陶阿姨主诉胸闷症状较之前更为频繁,黄倩判断她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便立即通过医疗联合体内的快速转诊通道将陶阿姨转诊到综合医疗机构进行手术治疗。
要成为五星级家庭医生,不仅要为社区居民和其家庭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更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在门诊工作中,黄倩发现许多慢性病患者平均每天要服用3~4种药物,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问题。她以此为契机,通过立项课题探索社区老年人多病共存和不合理用药现状,同时开设了多病门诊,联合中心中医及药学门诊共同指导社区老年人合理及安全用药,目前已累计为100多名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安全用药服务。
3 聚焦社区科研和教学,做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社区健康守门人
黄倩一直坚信社区是科研的发源地,她认为社区科研能够帮助家庭医生解决服务中发现的问题,提升处理疾病的能力,不断更新医学知识,驱动自身追求更优服务,因此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科研的视角看待问题,以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人才培养到课题申报,黄倩一步步深入到科研工作中,目前主持3项市、区级课题,发表专业论文9篇,其中6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并参与了《Color atlas of family medicine》一书相关章节的翻译工作。
黄倩结合全科医生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特点,总结出了以“全中有专”“人文沟通和社会支持共同参与”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参与到全科门诊、家庭病床服务、特殊人群访视、社区健康教育和签约患者管理等工作中,让学生充分了解社区工作的方式和特点。黄倩坚信,随着中国全科医学春天的到来,更多医学生会以成为家庭医生而自豪,她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为医学生讲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家庭医生的故事,并用自身经历去帮助、感染青年医学生们。
10余年来的历练成长,黄倩收获良多,也荣获了多项市、区级荣誉,包括上海市全科医师“基层服务卓越奖”提名奖、浦东新区“十佳医生”和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等称号,她的优秀事迹还被《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黄倩登高远眺,不断成长,从迷茫、懵懂到坚定、自信,从提供单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全面管理居民及所在家庭成员的健康,她将与所有家庭医生一起携手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理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