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距与跃升:安徽城市竞争力排名

2021-10-09周加来周慧

决策 2021年9期
关键词:马鞍山滁州芜湖

周加来 周慧

城市竞争力是由经济、社会、资源等要素构成的综合性概念。本报告通过分析多方面数据,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横向和纵向比较安徽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城市间发展差距,为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帮助,推动各地市形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头部”城市差距拉大,宣城、淮南排名上升较快

从2020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测度结果分析,排名前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和蚌埠。和上年度相比,变化幅度较小,马鞍山由第3名降为第4名,滁州由第4名上升为第3名。

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城市。合肥市各项指标均位于安徽省前列,经济体量大、质量高,创新科研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综合竞争力显著高于省内其他城市。

第二梯度由芜湖、滁州、马鞍山3市构成。三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区,同为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承接了双向的经济辐射。三市经济规模较大、吸收外资能力强、产业发展快速,与其他城市逐渐拉开综合竞争力差距。2019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2.59%,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38.83%,第三产业增长率53.38%,高出全省各市平均水平16.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占全省的24.17%。

安庆、阜阳、六安三市综合竞争力均小幅度提高1名,而宣城和淮南排名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其中宣城上升了3位,淮南上升了4位。

宣城市2019年財政收支情况良好,财政支出111.81亿元,增加率118.18%,增加率位列省内各市第2。同时,宣城第三产业增长率27.16%,排名第9,较上年排名上升6位;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增速达到10%,高于各市平均水平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349家,排名第10,较上年排名上升5位。此外,宣城市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二级以上良好天气率90.1%,位居第2名。这些主要指标推动了宣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019年淮南市高质量实施多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为139.17亿元,在省内排名第8,较上年排名上升7位。其次,淮南在教育方面表现良好,2019年淮南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6.493万人,排名第4,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了16.69%,位列第2。此外,淮南城市化率高于各市平均水平8.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率、第三产业增长率等重要经济发展指标较上年都明显增长。

不可忽视的是,淮南在经济发展的存量上仍处于劣势。2019年淮南地区生产总值处于安徽城市第9位,同时环境问题严峻,每万元GDP能耗、每万元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均在省内处于较高的状态,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马太效应”显著,滁州生态环境排名大幅跃升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从2020安徽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名来看,前5名与上年度相比,排名变化较小,仅蚌埠取代了铜陵。

这说明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四市产业竞争力较强,蚌埠产业竞争力提升明显。近年来,蚌埠实施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启动工业“三年倍增计划”,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产业竞争力大大提升。

除合肥外,芜湖、滁州、马鞍山、蚌埠四市第二产业占市生产总值百分比、第二产业专业化系数均高于全省均值,第三产业占市生产总值百分比、第三产业专业化系数均略低于全省均值。这说明合肥产业结构趋于完善,产业发展良好;而芜湖、滁州、马鞍山、蚌埠四市仍处于第二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需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规模。

铜陵由第3名下降为第6名。近年来,铜陵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面临产业转型阵痛期,财政保障和政策保障不足,产业竞争力略有下降。

另外,淮南市产业竞争力提升较大。淮南市坚持“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发布一系列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淮南市产业转型升级。

而六安、池州、宣城、黄山四市产业竞争力较弱。五市产业产值总量偏低,产业基础较差,缺乏龙头企业,无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从2020安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合肥、芜湖和马鞍山。三市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益浓厚,聚焦创新产业政策,全面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当前,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2020安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排名来看,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滁州、蚌埠、六安,且得分均在0.65以上,说明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与上年度相比,蚌埠排名由第4名上升到第2名,六安由第5名上升到第3名,滁州则由第7名大幅跃升至第1名。这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较大突破,全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趋优。

铜陵人口城镇化得分超芜湖,合肥征用土地面积降幅巨大

新型城镇化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人口转移与城市扩张,同时也更注重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能力与城乡融合发展。

2020安徽城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前三位依然是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其中,合肥人口城镇化综合得分、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公共服务综合得分均位列全省第1,但城乡一体化综合得分在全省中等靠后,其常住人口率与户籍人口率差距巨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常住居民各项权益将是工作重点。

芜湖与马鞍山经济城镇化综合得分位列第2、3位,公共服务综合得分、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与人口城镇化综合得分也位居前列,其生态环境城镇化排名略微靠后。因此,在经济发展同时需要更加注重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

從人口城镇化综合得分来看,合肥仍居安徽首位,铜陵超越芜湖位居第2,淮南超越淮北来到第7位,池州与上年相比前进2位。合肥不断吸引大量人口聚集,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3%,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比重达到99.79%,每十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达到26796人,三项指标数值不仅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其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其他城市。

铜陵市积极推进人才强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吸引优质人才来铜工作。2019年铜陵户籍人口率达到58.4%,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比重达到99.36%,高于芜湖的45.99%与95.21%,使得最终人口城镇化综合得分超越芜湖。但是,2019年铜陵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有57.16%,低于同年户籍人口率,也是安徽所有城市中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城市,也从侧面反映了铜陵本地人口流失严重。

从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来看,2019年合肥、亳州、阜阳、芜湖、铜陵与黄山六座城市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下降,其中合肥市征用土地面积仅有17.62平方公里,与上年的59.4平方公里相比降幅巨大。同时,亳州、阜阳、芜湖与黄山四座城市征用土地面积均有下降,反映出城市发展方向上的转变。

与此相反的是滁州从第9位上升至第4位,淮北上升至第7位。滁州、淮北2019年征用土地面积分别为37.31平方公里与9.73平方公里,约为2018年的4.3倍与1.88倍,也导致了滁州、淮北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阜阳市土地城镇化得分位列全省第2。原因是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地均从业人数、城市人口密度三项指标均与城市常住人口有关。而安徽省常住人口第3、4位的亳州与宿州,土地城镇化综合得分仅为第9、10位,也从侧面反映出亳州与宿州人口城镇化滞后。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马鞍山滁州芜湖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马鞍山村巨变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