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公司乘科技春风扬创新风帆
2021-10-08郭崇星
郭崇星
2021中国兵器华丰公司科技创新大会在全厂职工的期盼中如期召开,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新目标,吹响了华丰公司创新驱动发展的进军号,鼓动着全体华丰人在创新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創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为国家、民族的进步带来不竭的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首先要进行的便是“观念创新”。观念创新需要每一个员工去除“旁观者心态”,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这个“不创新就会衰败”的大时代,每一位员工都是华丰公司创新驱动链条中的一员,创新与每一位员工息息相关,创新发展带来的成果要人人共享,创新不是科研人员的专属领地,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是每一个员工的权利,更是每一个员工的机遇。观念创新需要突破“墨守成规思想”,创新就是改变,创新最大的敌人就是“墨守成规”,突破“墨守成规”,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突破思维定势,敢为人先,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破除老习惯、找到新方法,以“没有什么不能变化”的信念来推动“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更需要树立“容错理念”,创新的一种常态就是不断“试错”,科学史上的无数创新就是“屡试屡错、屡错屡试”的结果,创新之美就在于“柳暗花明”“曲径通幽”……而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有宽容的心态、容错的度量、足够的耐心,对科研人员放手压担、大胆使用、用人不疑,对研究过程的挫折、失误乃至失败,包容理解,允许他们跌倒后再站起、失败中再奋起,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欲望。只有观念创新与理念变革,才会有创新驱动发展。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万马奔腾的创新局面从何而来?来自于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的产品创意、济济一堂的人才队伍,而这些的背后,则是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变革,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出来的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
古今中外因体制机制创新而带来国家、民族兴盛的事例比比皆是,因为体制机制因循守旧而带来衰败的事例更是举不胜举。春秋战国,大争之世,弱小秦国,一个“求贤令”,吸引了山东六国人才的目光;一条“奖励耕战”的国策,解放了奴隶和庶民,激发了秦国的生产力和战斗力,使“弱秦”变成了“强秦”,进而统一山东六国。晚清时期的东亚地区,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日本国推动明治维新,先后进行了教育制度改革、宪政改革、民营化改革、币制改革等全方位改革,一举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反观清帝国的洋务运动,由于缺乏制度层面上的顶层设计与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从未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洋务运动先天性缺陷无法使中国真正告别过去,中日两国的差距从此越拉越大。
创新的主体是人,是创新人才,是创新团队。如何使员工关注创新、参与创新、潜心创新,就需要在创新机制上进行创新,要勇于改革,破除以前分配及激励制度中重产值、轻智力劳动、轻创新思想的弊端,加快建立完善一套突出价值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采取一系列留人、暖心、激活的措施,让创新内化于心,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
创新不是坐而论道,创新是一种实践,是一种行动。“改天换地”固然令人振奋,“春雨润物细无声”则是创新的常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目的不是做课程设计、写毕业论文,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客户需求即是科技创新的行动方向,对客户的需求进行持续的跟踪、深入的了解、有效的分析,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用自身的科技创新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面向科技前沿,敏锐把握发展趋势,立足核心技术,夯实技术基础,推动产品由单一元件向系统集成拓展,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根据专业技术发展需要和安全生产的需要,开展工艺技术、工艺设备、柔性装备制造技术的创新,实现火工品行业制造本质安全性的提升,大幅提升火工品行业制造水平和保障能力,为未来装备作战效能发挥和战场适应能力的保证提供强有力支持。持续优化研发流程,对相关研发流程开展识别与分析,找出其中部分浪费或不增值的环节,针对流程节点控制,应用精益工具方法加以优化,形成体系化、科学高效的研发流程,从而保证研发质量更高,研发效率更快,研发能力更强。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无边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管理人员要投身管理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推动管理上水平,科技人员要专注于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技能人员立足本职,积极参与工艺创新、“五小活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提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浪费。每一个创新的一小步,汇聚成发展的一大步,引领我们走向星辰大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