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共通的意义空间:《大道之行》的符号学分析
2021-10-08周丽杨露露
周丽 杨露露
摘要:通过罗兰·巴特“两个层次”的符号意义分析,宣传片《大道之行》在宏观层面,以“古丝绸之路”传承和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思考两个主题单元,建构了“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历史的传承和超越的意义空间,提供了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方案;在微观层面,选用骆驼、孩子等具有共通象征意义的符号,形成了“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之路、和平友谊之路的意义空间。建构意义空间的关键要素是符号、主题单元与核心主旨,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需要寻找具有共通象征意义的符号,并且尊重不同文化的受众、了解并接近受众。
关键词:“一带一路” 意义空间 “两个层次” 符号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8年,中国已与上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关键在其国际传播的过程。信息在符号化后进行传播,会被“他者”诠释与再理解,之后通过“他者”再符号化予以反馈。“一带一路”沿线经过多个国家,“他者”的诠释与再理解也更加复杂,要想减少国际传播的阻力,就必须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
目前,基于“意义空间”的研究较少,笔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上。根据罗兰·巴特“两个层次”的符号学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一带一路”宣传片《大道之行》进行研究,分析其意义空间是如何建构的,寻找意义空间的共通点,从认知维度上促进“我”与“他”的交流。
一、理论依据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提出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信息传播中所使用的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即对同一符号有共同的认识。二是指相近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各个国家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构建共通意义空间需要从第一个层面入手。因此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出发,以罗兰·巴特“两个层次”的符号意义来研究共通意义空间。
“两个层次”符号意义指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自然环境下物体呈现出的图像或声音;所指是能指带来的心理层面的概念。罗兰·巴特指出,“能指和所指”只是符号表意的第一个层次,将这个层次的符号作为第二层表意系统的能指时,一个新的所指诞生了。由能指、所指以及符号所构成的层次是第一层次,称为“外延意义”;第二层次的意义称为“内涵意义”,真正的意义产生于第二层次中。
符号在被选择、组织后,会产生新的意义。直轴和横轴是两种主要的组织符号的方法。直轴组合是从一组有着相似性的符号之间进行选择;横轴组合是将若干符号按照某种规则组织起来。
从宏观层面上看,将具有共征元素的符号归纳到一个直轴中,文本被划分为了若干个段落,再将表达不同意义的直轴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整个文本的横轴。在对某一文本进行分析时,横轴上符号的显性意义即为文本横轴上的第一层意义。文本背后的内涵意义为第二层次意义,是研究的重点。
微观研究也分为两层,第一层次是将全片的符号整理并划分单元,之后进行第二层横轴的研究,挖掘符号及各個主题单元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大道之行》的符号学分析
笔者以新华社推出的“一带一路”宣传片《大道之行》为研究对象,以罗兰·巴特的“两个层次”符号意义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大道之行》进行横轴上“意义的两个层次”分析。
1.宏观视角:意义空间在主题单元的互动中形成。在宏观意义分析中,要关注纪录片在历史和现实中构建出的意义空间。在宏观视角下对《大道之行》进行第一层次的外延意义分析,按播放的时间顺序依次整理出《大道之行》4个主题单元:提出“一带一路”、回顾丝绸之路、当今世界概况、“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解决全球问题。
对《大道之行》进行第二层次的横轴意义分析,发现四个主题单元在互动中形成两个意义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以及“一带一路”是对全球问题的思考。
第一个意义空间《大道之行》开篇是水滴汇入大海的镜头,紧接着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印度尼西亚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画面。在“回顾古丝绸之路”主题单元中,主要展现了各国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有驮着货物的商队、背着各国文化的骆驼、驼铃声等,以此来表达古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建构了“一带一路”倡议来源于“古丝绸之路”这一意义空间,传递出“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历史性的传承,构建出了第一个意义空间。
第二个意义空间的建构设置了两个主题单元:“当今世界概况”和“一带一路旨在解决世界问题”。“当今世界概况”单元使用了难民、爆炸等符号,说明当今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贫富差距、恐怖分子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就给第二个单元“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解决全球问题的出现提供了合理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通”“三原则”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并且用一系列事实说明“一带一路”已取得的成果,从而构建了第二个意义空间。
全片构建了两个主要的意义空间:“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一带一路”是对全球问题的思考。在建构了两个意义空间后,再讨论“一带一路”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更具有合理性,也更能使受众理解。
2.微观视角:符号是构成主题单元的重要因素。在微观视角层面,首先,以小见大,以符号元素构成主题单元。微观第一层次选取了“骆驼”的一组镜头:开篇展现“大漠上成群结队的骆驼”,伴随驼铃声出现了牵着骆驼的穿民族服饰的少女,之后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渺小的商队”,随后依次出现背着长安城、土耳其蓝色清真寺、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古希腊神庙、土库曼斯坦的苏丹-桑扎尔王陵的骆驼。骆驼的这组镜头传达出“骆驼是古丝绸之路的象征”,这个符号构成主题单元。
其次,以古喻今,突出丝绸之路寓意着促进和平发展。骆驼是古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通常蕴涵各国经贸友好往来的意义。在《大道之行》中,骆驼的主要镜头都配合有“驼铃声”,骆驼坚实的脚步配合阵阵驼铃声,传达出“古丝绸之路”是和平发展之路,也寓意着今天的“一带一路”依然是经济发展之路、文明交流之路。
在镜头呈现上,第一个镜头是远景呈现大环境,在沙漠中一队骆驼在缓慢前行,传递商队经贸往来的意义。第二个镜头是一个身形曼妙穿着民族服饰的女子牵着一只骆驼,是文化交流的意象。第三个镜头再切回远景除了呈现环境的意味,也给了受众思考的时间,体会“古丝绸之路”的经贸意义和文化意义。第四个镜头则是特写,一只骆驼背着长安的宫殿,镜头拉开,依次出现各国标志性建筑物,象征着各个国家的文化。骆驼背上各个国家的文化互相交流,意味着“古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桥梁。
三、构成意义空间的关键要素:符号、主题单元和核心主旨
传播是一个符号和意义交织的系统,传播过程则是各种有意义的文化符号被创造、理解或使用的社会过程。意义空间的构建离不开符号、主题单元、核心主旨三个关键要素,符号构成了主题单元,多个主题单元则表达了核心主旨的内涵。
1.符号:建构意义空间的表征。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有三个过程:认知、态度、行为。要让世界各国的受众认识“一带一路”的内涵,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用便于受众理解的符号建构意义空间。意义蕴含在符号之中,使用具有共通意义的符号是建构共通的意义空间必须完成的基础工作。
在第三个主题单元中,爆炸声结合“战火”“硝烟”画面呈现了当今世界的战乱,“高楼大厦旁边的小土楼”透露出贫富差距的问题。在“金融大街”“躺在海岸边的儿童遗体”“挨饿的黑人小朋友”等符号中,“世界处于大变局”的主题单元被构建出来。符号是构建共同意义空间的表征,主题单元在符号的组接中形成。
2.主题单元:连接符号和核心主旨的桥梁。主题单元是由具有共通元素的符号构成的直轴,将这些符号归纳到一个直轴中,文本就划分为若干个段落,再将表达不同意义的直轴组合起来,也就构成了整个文本的横轴。主题单元的设置既要考虑符号的组合,也要考虑传递核心主旨。主题单元将外在的符号与内在的核心主旨连接起来,构建了意义空间的基本框架。《大道之行》的骆驼、驼铃等符号组合后形成了第一主题单元。以此类推,意义空间在多个主题单元的互动中形成,核心主旨蕴藏于其中。
3.核心主旨:构建意义空间的内核。理解核心主旨和意义空间的关系,需要明确核心主旨是传播内容,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是为了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核心主旨是构建意义空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本传达的深度内容,它往往隐含在符号的互动之中。《大道之行》作为宣传片的核心主旨是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基于此,全片建构了两个意义空间:“一带一路”是“古丝绸之路”历史性的传承及“一带一路”是对全球问题的思考。通过建立共通的意义空间,将核心主旨嵌入其中,从而使受众能够进一步理解“一带一路”并参与到建设中。
四、共通的意义空间:寻找共同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旨在解决全球问题,必须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传播,号召全球各国同我国一起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1.看不见的说服:主动输出意义。国际传播中,传播者应主动将信息符号化,利用有共通意義的符号,建立与他者的共通意义空间,做到“看不见的说服”。《大道之行》作为“一带一路”宣传片,利用符号巧妙构建了两个意义空间,解释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其中“联合国”的符号使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联合国”意味着各个国家共同发展与进步。在宣传片中,第四个单元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内涵时,“联合国”的画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涵结合在一起,传递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解决世界问题,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2.寻找共通之处:尊重不同的文化受众。构建共同的意义空间,不能局限于符号。在全球视角下建立一个平等互信的文化交流空间,尊重不同的文化,更有利于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在展现“一带一路”成果时,多使用当地的文化符号,引起当地人民的共鸣,从而把受众放在一个舒适的传播氛围中。在《大道之行》中,英国的伦敦桥和绅士文化、俄罗斯的套娃和民族文化等得到了尊重与呈现。多种文化受到尊重,更有助于建立主体间的理解与沟通,实现多个主体交往行为的合理化,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
3.创新表达方式:进一步靠近受众。新媒体时代人们更倾向于故事化叙事,理解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新变化。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需要抛弃以往的中心化表达,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大道之行》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作为宣传片的旁白,“从介绍我的家乡”开启“一带一路”倡议介绍,把宏大的命题融入生活中,在表达方式上靠近受众。把原本的灌输性表达变成了故事化表达,更有利于受众理解核心主旨,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
五、结语
“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首先,需要了解意义空间是在符号、主题单元、核心主旨的互动中建构的;其次,应当重视具有共通意义的符号,将具有共通意义的符号作为建构意义空间的基础。寻找共通点既要尊重各国的文化,搭建平等的文化交流平台,又要创新表达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国际传播中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作者周丽系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杨露露系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8BXW02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金天栋,任晓.“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共通的意义空间”研究[J].社会科学,2021(02).
[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潘知常,林玮,曾艳艳.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阐释: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5]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郝文琦.怀旧社会学视角下我国综艺节目的意义生产研究[J].中国电视,2020(04).
【编辑:朱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