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是郭杰瑞”Vlog看“洋网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1-10-08邱光华
邱光华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同时,一批外国视频博主也“出海”中国,活跃在B站、微博、YouTube等社交平台,以丰富的内容创作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大美风光、社会变迁等,架起了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我是郭杰瑞”为参照样本,探究其Vlog的叙事之道,并借此分析“洋网红”应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关键词:Vlog 我是郭杰瑞 洋网红 中国故事
2020年4月1日,一则名为《郭杰瑞带你走进纽约中央公园“方舱医院”》的视频在B站、微博、YouTube等平台走红,一度引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转载,短短两周内,该视频仅在B站的点击量就已经突破214.4万次。视频中与央视连线探访纽约中央公园临时野战医院的郭杰瑞,也因此走进了更多中国受众的视野。郭杰瑞原名Jerry Kowal,是1991年出生在美国纽约的犹太人,其Vlog以“我是郭杰瑞”为IP,以体验内容为主,视频表现了他对中国百姓饮食、日常生活和教育等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亲身体验,被中国网友戏称为“川籍美国人”。截至2021年8月,其在B站的粉丝已超过694万,所发布Vlog收获3681.8万点赞。笔者以“我是郭杰瑞”系列Vlog为例,探究“洋网红”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关注社会动态、呈现多元真实中国
通过对“我是郭杰瑞”系列Vlog进行观察,笔者发现,其视频内容主要通过记录中国社会的变迁、呈现多元真实的中国,建构起了良好的中国形象。
1.映照社会变迁,见证中国发展。转眼间,“我是郭杰瑞”的Vlog已经拍摄了4年,4年来见证了很多变化: 2017年时还没有5G、玉兔二号、大兴机场,现在一切都有了。“我是郭杰瑞”的Vlog见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世界带来的新希望和创造的新可能,用郭杰瑞的话说就是“我要拍视频给美国人看中国”。从2017年到2021年,虽然无法记录改革开放40年这样的巨大变化,但“我是郭杰瑞”的Vlog也不乏各行各业的斑斓多态,并以此为基石,映照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一方面,“我是郭杰瑞”的Vlog向受众直陈中国“硬件”的迅速迭代,2019年11月15日发布的《挑战“偷”中国无人超市!店内吃喝也会被扣款吗?》,就记录了上海虹桥机场两周左右建成无人超市的中国“速度”,和“即拿即走,无感支付”的中国“智造”;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变化,“我是郭杰瑞”的Vlog中穿插了上百个人物故事,其中朴素平凡的普通人不在少数,无论面临艰难抉择还是生活悲喜,面对“老外”的镜头他们均表现得坦然、自信和大方,传递出积极向上、淳朴善良的新时代中国人形象。
2.呈现多元真实中国,建构良好中国形象。从传播学视角看,国家形象即国家通过大众传媒长期形塑并传递给公众的具有辨识力的统一形象。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飞跃,我国对国家形象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但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达既要面临跨文化中“水土不服”的挑战,又要与“妖魔化”中国的西方霸权媒体抗争。因此,除了需要主流媒体以既定轨道在“大平台”展示自强、民主、文明的大国形象外,還需要新兴媒体来观察、细听、触摸中国,塑造平易近人、真实可感的“国”设,而“我是郭杰瑞”就是其中的典范。在其Vlog中,郭杰瑞挑战在街头通宵卖烧烤,到福建最大的海鲜市场买鱼,还前往山东蓝翔技校学习挖掘机以窥视中美技校的差别……中国的美食与文化、活力与科技、风景与奇迹都在“我是郭杰瑞”的Vlog中一点一点揭开,呈现在全球受众面前,使得西方霸权媒体及全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受众对中国陈旧的刻板印象逐渐松动,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动态的、积极的中国形象,以及他们对中国更真切的认同。
二、他者视角看中国,塑造共通的意义空间
“我是郭杰瑞”Vlog通过他者视角看中国,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1.在跨文化主旨中抒发对中国的热爱。如果说优质Vlog有共性的话,那便是记录了现实世界本身的美。影视剧里的中国功夫,曾经是郭杰瑞对中国这个遥远国度的唯一模糊概念,而如今,中国已成为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地方。2017年5月31日,“我是郭杰瑞”发布了第一则Vlog《今天跟我逛一会超市,猜我买了什么?》,记录了他在超市买菜准备宴请朋友的故事,当时的他只会说一些磕磕绊绊的中文,会做的中国菜也仅有一个麻婆豆腐;到了2019年10月6日发布《我做了个很重要的决定,要把云南咖啡卖到美国!》这个视频时,郭杰瑞已经能把云南咖啡销往美国,他对中国越来越了解、普通话也越来越标准。当很多Vlogger靠猎奇或娱乐来吸引受众时,“我是郭杰瑞”的Vlog却能够最本真地把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美好片段真实地截取记录下来,这一切都源于他对中国的爱。受众的眼睛是雪亮的,Vlog除了给受众带来好的视听体验,更需要与受众站在一起的正能量的价值观。“我是郭杰瑞”便是如此,以对中国的爱为内核,从穿越、感知中国,跃迁到人间、人类的高度。
2.以他者视角提升说服效果与信度。很多外国人囿于本土媒体及自我设限,对中国的认知仅停留在数十年前的影像,或者西方渲染的“中国威胁论”。而国内众多以国人视角拍摄的中国影像经常难脱“自家人”身份,即具有一定的宣传性、拔高性、渲染性,对外国人而言,缺乏贴近感、真实感,甚至会引发对抗性解码,从中读出针锋相对的意义。因此,越来越多的“洋网红”应中外文化沟通之需而来,以他者视角记录与体验中国,引起了从国内到国外的广泛关注。一些“洋网红”为了博“出位”,靠无底线吹嘘中国来满足部分受众的民族虚荣心,反观“我是郭杰瑞”,在Vlog标题及内容中,都有意去除“老外”“美国人”等标签性称谓,换言之,他更希望受众关注Vlog内容本身而非其“洋网红”身份,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但由此而来的,是他者视角下说服效果与信度的提升。在其Vlog中,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世界”,既有鳞次栉比的繁华都市,又有便于侠隐的乡土农村;既有丰富诱人的美食文化,又有独特的教育文化。因此,其Vlog更接近于短小精悍的纪录片,每一处、每一地都有自己的特点,成为一部部深入、理解中国“真相”的影像资料,影响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3.客观打造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他者视角对中国的讲述,也是映照中国的一面“镜子”,透过其中可以更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我是郭杰瑞”的Vlog善于集中反映国人的日常生活,题材涉及家庭、旅行、饮食等多个方面,具有自然随性的风格和良好的亲和力,同时也包含不少知识,这不仅容易让受众产生代入感,同时也带给受众以获得感,并激发受众的民族自信心,其Vlog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拿着放大镜观察中国瞬间和片段的机会。在2019年11月9日发布的《挑战在蓝翔学挖掘机,中美技校差别竟然这么大!》的视频中,郭杰瑞专程在山东蓝翔技校学习挖掘机,并体验了机床削生鸡蛋、烹饪中餐、美容美发。随后,其以厨师为例,指出在美国学习厨师学费极其昂贵,以至于专业的厨师并不多,而中国技校更容易让学生学有一技之长,在社会有立身之位并由衷地发出感慨,希望美国也能有这样的学校。事实上,所有这些Vlog中出现的很多连中国受众都不曾认真审视的观念、行为及场景,背后呈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这些Vlog既带给受众自豪感、荣誉感,也打开了一个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窗口。
三、立体化叙事、多元化表达形成强传播力
“我是郭杰瑞”Vlog以平民化叙事吸引了多样化人群关注,其Vlog擅长挖掘接地气、有趣味的中国文化与生活,以故事化表达有效增强了传播力,向世界传达出更深入人心的中国声音。
1.平民化叙事凸显人文关怀。在内容消费时代,Vlog仅依靠花哨的画面或博人眼球的情节,已经越来越难以打动受众的心,“我是郭杰瑞”Vlog正以平民化叙事吸引着多样化人群的驻足围观。其Vlog鲜有华美的镜头、恢宏的画面、华丽的辞藻,而是将目光对准中国的普通人和事,从在上海虹桥机场无人超市购物的大爷,到成都公园里遛弯的大妈;从福建莆田出海的渔民,到云南普洱种咖啡的小哥,其Vlog拍摄跨越中国南北东西,涵盖各行业的男女老少,描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众生相,传递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这种本真、质朴的表达,不仅能呈现中国及中国人最真实的一面,还蕴藏着一股精神力量。与时代、文化相嵌合,反映中国的快速发展,进而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之力。
2.第一人称叙述带来沉浸式体验。“我是郭杰瑞”的Vlog主要采取即走即拍,配以明亮的字幕,简单而不加修饰,像记日记一样,虽然缺乏流行元素,却以第一人称叙述呈现了一种充实、积极和进取的生活状态,这有利于作者打造“人设”,即平易近人、积极正面的大男孩形象,从而与受众形成情感强连接。受众不仅会对郭杰瑞产生信任感、认同感,也从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发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这种极强的代入感、亲近感让受众被感召、被影响,并获得深度思考与精神愉悦。2019年10月31日,其发布的《创业记录:开店就遇中差评,郭杰瑞奔赴云南工厂!》,真实记录了自己将云南咖啡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及美国的过程。在遭遇网店中差评、客户反映味道太甜、速溶咖啡有渣等问题时,镜头不仅没有回避郭杰瑞的不堪,还专门记录下其与客户电话沟通的过程。这种真实记录能让受众更好地了解创业的艰辛,也带给受众沉浸式体验。
3.故事化表达形成强传播力。Vlog的内容是基于现实生活,又经过“适度包装”的,流动于日常性和审美性之间,仅有非虚构内核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植入完整的叙事和深度的思想表达,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受众的厌倦感。为此,有必要将Vlog故事化,围绕某个特定主题或特定事件,通过镜头、光影、构图、声音等一系列视听语言,结合特定叙事技巧,生产出更好的Vlog作品。“我是郭杰瑞”的Vlog擅长以故事化表达增强传播力,在坚守专业主义和价值本位的基础上,以平衡日常性与审美性、叙事性和个性化为目标,挖掘接地气、有趣味的中国文化与生活。2019年4月15日,其发布的《中国手机占领一半印度市场?听听印度人怎么说!》先用标题创造悬念,勾起受众对中国手机在印度为何“火爆”的好奇,再寻访印度手机店,在与诸多当地人平等、亲切的交流后,得出中国手机在印度“火爆”的原因——性价比高。这种故事化表达不仅软化了“中国品牌、印度制造”背后的宏大经济、社会议题,而且不乏审美和尊重,照顧了受众的独立感受,向世界传达出更深入人心的中国声音。
作者系河南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1).
[2]吴洪莉,刘梦娇.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编辑: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