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更多文化类精品节目“出圈”

2021-10-08冷凇郭菁

传媒 2021年17期
关键词:唐宫出圈夜宴

冷凇 郭菁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的火爆,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拒绝跟风,深掘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脉,将“国风”“国潮”极致演绎,盘活了中原大地文化资源。其以创新和匠心制作文艺作品引领媒体融合,推广优秀作品引燃电视端口和短视频端口热度,赢得了优质口碑,不仅对内激发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对外传播方面也同样精彩。从河南广电多个节目的“出圈”,可以看到地方台创意文化类节目应以稀缺的独有的文化资源开发为先。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圈的几个特点

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因为每个节目都有鲜明特点,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追忆与回望是最大的时尚。近年来“国潮”成了当下年轻人的时尚追求,但当《唐宫夜宴》“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时,人们意识到追忆传统,回望历史的“返古开新”才是最大的时尚之匙。

回望历史,守正创新是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围绕“国潮”打造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国潮”已经成为文娱产业的创作趋势。但套着历史文化的“乱解读”“瞎解读”,使“国潮”趋向娱乐化。因此好的文化作品必然要在内容上立足于传统文化,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到文化底蕴高于节目形式。以创新精神为内核的精心烹饪之作《唐宫夜宴》是一次文化的饕餮之旅,追忆古代生活的文化和质感,将历史的活化石变成复活了的文化,既为传统文化赋予了仪式感的新颖表达,又在很大限度上减弱了历史的繁冗感、意义的复杂度和文化的凝重性,以一种可近的文本形态展现传统文化,借助中国古典美学搭建的视听场域平衡了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的多重诉求,将“国潮”“国风”时尚发挥到极致。

其二,古董级、电影级的创新性复现是流量入口。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最先实现“破圈”传播的《唐宫夜宴》,将历史传承元素进行了“古董级复原”与“时尚化转化”,叙事时空的背景更迭柔性传播了“七大国宝”;编导在创意中颠覆传统宫廷仪仗中的威严与肃穆,以宫女之间的诙谐逗趣呈现盛唐时空的烟火气与民俗气;虚拟影像与现实细节相得益彰,再次将电视文艺与技术革新的融合推到新的影视艺术美学高度。

融媒创新重返影像这一画面语言,将“古董级”的传统文化进行影像符码的大批量复制、多领域展现,让观众能在多样丰富的时空切片中窥斑知豹,最大限度地展现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意蕴,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内在价值。此外,虚拟结合现实的叙事化、情节化、过程化的电影级风格与艺术手段的升级突破了文化类节目的固定空间模式,“虚拟空间+剧情+综艺”的创新形态既保留了晚会的仪式性,增加了情节的丰富性,同时又大大拓展了艺术展演空间与艺术表现空间,虚拟进化为现实无限组合的立体空间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符码,中国传统节日为介质,综艺晚会为载体,三者在具体语境中形成了共生关系,河南广电由此实现了文化符码的意义增容。

其三,反差萌类型的人格化IP拉近距离感。区别于历史书与字画上的端庄仕女形象,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好看”“好玩”以及诙谐幽默的反差调性打造人格化Q版、漫画版“唐宫小妹”IP拉近与观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做到符合Z时代的创新性表达。

区别于文化工业化时代,批量生产、形象速成的偶像“人设”,“唐宫小妹”人格化IP这种从底蕴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出”,洋溢着文化魅力、人文情怀与艺术神韵的文化符号具备较大的优势与空间。“唐宫小妹”的形象“出圈”后,河南广电抓紧流量,将“唐宫小妞”IP发展出漫画版、古代版、Q版,为她们丰富生活背景与情感,如《元宵奇妙夜》中穿越到博物馆中去经历不同文物的背景故事,《清明奇妙游》中去河南几座城市吃喝游玩,《端午奇妙游》中将人物具象化创造了拥有鲜明个性的如艺高胆大、性格豪爽的唐小玉,活泼开朗、古灵精怪的唐小可等四位少女形象。对晚会形象IP的创造、延续与发展,逐渐打造了一个“唐宫夜宴宇宙”,成了系列性国风精品佳作。

其四,极致地标场景是高品质短视频出圈的基础保障。为了符合融媒时代短视频的碎片化、多元化传播特点,实景演出、极致场景的自身在地性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是高品质短视频出圈的基础保障,能让作品得到符合其地域性文化、适合当下碎片化媒介传播的有效传播。

《端午奇妙游》的实景拍摄地包括了洛阳九州池、开封清明上河园、南阳医圣祠等的大场景,此外更是巧借夜市场景介绍河南美食、水下飞天等细化至最小单元的小场景,让观众下沉带入,极富有特色的地标场景与文化符号的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观众极大震撼与记忆点,利用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美感能迅速抓住观众眼球,进一步保证节目的“出圈”。此外,从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圈可以看到,传播与创作同等重要,创作要逻辑化,但是传播有时要去逻辑化。河南广电精准掌握并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规律,因势利导推动节目的口碑式传播,提前利用快手、B站等平台进行预热,同時,将其“亮点”节目片段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这使得晚会的热度迅速提升,推广范围迅速扩大。《端午奇妙游》在内容上将节目分成多个故事板块,在故事板块中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节目。这样的板块设置有利于节目片段在不同平台进行转发传播,可以增加单个节目内容的受众获取率和曝光率,让出彩的节目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收。

对文化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建议

Z世代是指1995—2009年出生的人,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受众喜欢看的节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以自信为根本,爱国为灵魂,国风为底色,时尚为韵味,形式为入口,想象为动力,内容为社交。河南广电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青年Z世代人群中实现了中国风国潮的普及与自发性传播,也给出了传统卫视突围的一种中国式解决方案。对于未来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笔者想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突破诸多局限与边界,发挥形态融合的优势。不应在创意之初就给文化类节目下类型定义,未来的文化类节目策划可以具备场景思维,垂直思维、极致思维与美学思维,突破传统电视形态认知的边界,突破以演播室和户外论形式的局限。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突破传统晚会的思路,本就是一次去类型化的成功。传统观念认为,电视剧是虚构的,纪录片是纪实的,综艺节目是表演的,新闻是讲时效的。如今,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融合式的艺术形态越来越多,未来剧情类综艺,包括纪实类电视剧、微电影短视频都会进入电视领域中,边界会越来越模糊。

此外,要在多美学品类中挖掘文化自信。《唐宫夜宴》呈现的是大唐辉煌中诙谐与逗趣之美,《洛神水赋》展现了一种婉约之柔美和想象力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学形象升级让人们品出中国美学,有人文之美,服饰之美、色彩之美、神态之美,足见舞蹈艺术可挖掘的空间,也保证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精美呈现与传达。

二是善用传播闭环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老牌的传统电视平台,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河南广电的处境几乎是所有电视台的缩影。然而不断创新的河南广电,凭借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优势,借助以视听为主要形态的传统语境,主动走入了媒体融合的传播闭环之中。

电视屏、移动端的多端联动,平台网站、卫视的网台互动形成的传播闭环成了掌握流量与口碑的密钥,通过高科技、特效感和高概念视听的年轻化表达,将文化类节目的“网感”精准把握,利用传播闭环助力文化类节目突破地域、年龄、文化圈层,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三是以文化觉醒带动产业崛起。从文化产业视角来看,参与式文化催生的用户生成内容,结合着创作主体网民的评价、意见与兴趣、偏好,创作者与用户的互动能生产更加符合受众与市场需求的消费产品,带动“文化+”产业势如破竹的发展。《唐宫夜宴》系列节目“破圈”传播引发的博物馆热、文创热、文旅热,及其带动的以文化牵引相关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

《唐宫夜宴》文创采取双端联动式文创开发形式,一方面与盲盒、手办、汉服、游戏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发联名款系列产品;另一方面,与工艺美术大师联合进行原创开发,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文创设计双端蓄力的推动下,唐宫夜宴系列的各类衍生文创“好物”涌现,“文化+”创意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现代市场。未来,“唐宫”系列可以学习、借鉴北京故宫“文创”产业链的打造经验,同时挖掘以黄河文化、中原文明为内核的文创IP的特色,形成涵盖文化IP设计、文创场景打造、文化品牌营造、文创版权经营在内的完整的文化创意体系。

四是积极释放文旅产业叠加的双重效应。在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的引领下,文旅产业成为市场需求的拉动器、经济发展的增量点、大众消费的聚集地。在亮相河南春晚之后,《唐宫夜宴》系列节目的舞者身着锦衣华服、化着复古妆容出现在郑州东站、如意湖畔、炎黄广场等郑州地标打卡处。这种线上与线下联动、典型人物与地标建筑结合的创新宣传方式带动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事实上,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不仅带来了一场秀逸韵致的国风舞蹈、美轮美奂的盛唐气象,其更为深层的意义在于革新了传统文化的宣传模式,而这种颠覆式的文化创新为“文化+旅游”带来显著的“跨界”产业化赋能,让“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河南博物院彻底“出圈”,成为文旅联动的标杆性实践。网友不仅实地参观、体验,通过打卡行为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还有部分古装爱好者身着唐装在节目拍摄地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同款游客照,网友参与式的现实场景与节目场景实现交织、互动,进一步引发节目“出圈”。

广电为文旅赋能,为消费赋能也成为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电视在未来会成为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领。沿着“文化+旅游”的思路,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应放大唐宫夜宴及系列IP的价值,加强文旅线路的编制与推广,通过打造深度游览与文化体验实现大众的“解惑”与“解忧”。

五是重视选题开发与创新研发,调整影视制作费的比例投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过去总是停留在屈原跳江、清明祭祀这几个“标准答案”。然而,通过河南广电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演绎,可以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浪漫的、博大精深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生于中华、长于盛世且越发文化自信的观众产生了灵魂深处的“精神共鸣”。由此可见,不断深耕创新的文化选题是成功“出圈”的必要条件。

中国社科院曾做过一个涵盖5大城市1500人的网络视听调查问卷,在受众对网络视听的选择优先级中,创新内容永远排第一(50%),平台排第二(40%),嘉宾只排第三。这就意味着影响受众是否选择观看一档节目的核心要素,更多是选题和创新内容、平台属性,明星嘉宾对受众选择有作用,但是大概影响力仅在25%以内。这也印证了国家对流量明星的调控所发挥的作用。過去明星薪酬在影视制作费中占据大多部分,笔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结语

通过河南广电对“中国节日”系列的演绎,可以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极度浪漫的,它既藏在浩瀚长河里,也藏在繁华烟火中。开拓产业化路径是文化类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可在满足节目自我创收的同时,从文化端口不断向艺术、影视、文博、教育等相关行业与现实生活释放能量,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抓手、新入口,辐射出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可反哺文化类节目,为其提供更多元的行业资源,延展节目的创作边界与创新空间,形成良性的闭环逻辑与生态模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让更多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化类节目连续“炸圈”。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郭菁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唐宫出圈夜宴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萌囧动物出圈记
Balcony
探索品牌出圈的底层逻辑
纪检新手“出圈”记
用音乐奏响电竞“出圈”号角
星之葬
星之葬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