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交通文明大厦的基石
2021-10-08
人心的力量,是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发自内心的认同和遵从,是法治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石。交通文明大厦的持续加固,归根到底要靠全民交通文明意识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的交通安全治理中,从党委政府到公安交管等有关部门,再到有关社会组织,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从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尽责、公众参与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走深走实,到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法手段,让宣传教育更加贴近一线、让群众喜闻乐见,其成效不断显现。例如,“礼让斑马线”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蔚然成风,各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有了明显减少,抵制酒驾成为酒桌文化新亮点等。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越过拐点、稳中向好,宣传教育的重要贡献不言自明。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道路交通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新特征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新老矛盾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交通安全工作正处于爬坡攻坚期,仍然存在反弹风险。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人是道路交通安全体系中的关键变量。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交通参与者对生命和法规的敬畏不够、对交通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够、安全文明出行的自觉不够,道路交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与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相对不强之间的矛盾亟待解決。因此,要实现从法律的刚性他律到内心的柔性自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就需要继续改进和加强宣传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笔政治账,这既是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题中之义,也是守护好人民美好生活安全底线的必要举措。同时,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也是一门专业活,要做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就必须遵循宣传教育工作的自身原理和运行规律,提升宣传教育水平。首先要聚焦主题,广泛传递现代化的交通安全文明理念;其次要精准传播,针对运输企业驾驶人、中小学生和农村驾驶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不同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三要用好平台,将新媒体终端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等结合起来,打造线上线下的宣传阵地;四要讲好故事,少一些生硬、泛化的说教,多以生动的细节和故事感染人、影响人,让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有所感悟。
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贵在德法并举、刚柔并济。这意味着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日常濡染,也要有发人深省的警示。法治重教化,一个经典的执法案例就是一次生动的宣传教育。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出现的“教科书式执法”,还有各地的一些交通事故分析短视频,经过网络广为传播,被网友们称为面向全国的普法课。基于此,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始终围绕法治这条红线,着力于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培育,让法治威严抵达更多人的内心深处,转化为遵规守法的交通出行习惯。
抓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应紧盯重点、全面覆盖。例如,当前交通安全课已普遍纳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从娃娃抓起”“小手牵大手”等举措,促进新一代人的交通安全文明意识更加牢固,辐射面更加广泛,其经验做法应继续坚持下去。又如,驾校作为培养驾驶人的摇篮,应当担负起源头责任,更加重视安全文明理念的教育,切实杜绝重驾驶技能、轻文明素养的旧模式。再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作为传统媒体的交通广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影响力不断扩大。应当用好这一阵地,在内容制作上加大安全教育的比重,向驾驶人群体精准宣传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知识,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从驾校到路面有效衔接。
面向未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承担着更重要的功能。这项工作作为“潜绩”,或许不会立竿见影,却会在久久为功中体现夯基治本之效。因此,至关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抓落实,把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真正筑牢在广大交通参与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