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数学课堂串成闪亮的珍珠项链
2021-10-08倪飘飘
倪飘飘
【摘 要】 每一堂数学课,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各个环节既要围绕主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相扣,充分尊重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张弛相间,又要在内容上前后相呈,紧密相扣,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思维启发性,过渡自然,最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 主题 围绕 学生 探究
数学新课标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然而,数学课堂不同于语文课堂有明确的情节主题,各个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与构思。于是,在许多数学优质课的展示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谓匠心独具,有从生活中撷取数学内容的,有引导学生创意设计所学主题的,也有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
每堂数学课都有一个学习主题,各个环节既要围绕主题与教学目标紧密相扣,充分尊重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又要在内容上前后相承,紧密相扣,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思维启发性,过渡自然,最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那么,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设计,应当如何用线把每一颗珍珠串起来呢?
一、选材要扣紧主题
一堂数学课需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及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而紧紧围绕学习主题而展开的。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3位教师和4位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其中每位教师都要和每位学生比一局。问师生之间一共要比赛多少局?
生:一共要比12局。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个老师要和4个学生都比,因此每个老师就要打4局,3个老师,3×4=12。
师:噢,你很聪明,用乘法进行了计算。那如果我改成“2位教师和3位学生比赛”呢?一共要打几局?
生2:一共要打6局。因为2×3=6。
师:哪位小朋友来模仿这题,改动一下数字,看看怎么求比赛场数吗?
生3:2位教师和6位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一共要打几局?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在教材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个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園的路线分析图,引导学生按序思考一共有几条路线。遗憾的是,这位青年教师把这一环节删掉了。在上述环节中花费不匪地去研究乘法应用,有序思维的画线法、作图法反而被抛弃了。按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维,掌握有序思维所借助的方法。乘法运算并不是本课的教学主题和重点,远离了教学目标的指向。
三、主题线要前后相呈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常常在各种现实情境中进行。一位青年教师执教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把课堂定句为《打靶中的数学》,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 导入比赛:今天带大家去参观一个有趣的打靶比赛。出示靶子,各环上有数字。你能看明白吗?
师:在观看比赛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请你用纸记录下它们的成绩。它打在哪个环上,就记在计数器上。得出一个总的成绩。学生记录并统计和分析。
师:三个选手的成绩各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公平吗?
生:不公平,他们打的枪数不一样。
师:怎么才能公平呢?请学生重新安排打靶比赛。
2. 颁发奖品:已知一等奖是一辆汽车模型:10000元。三等奖是一个最大三位数。你估计二等奖价格会在多少左右呢?把你估计的数字写在下面。
生:我估计9999。生:5999 生:1000
师:你能再估计一个吗?
生:7400
师:还有吗?再告诉一条信息。最接近8000元。
生:7999元。
师:这个神秘的奖品就是一辆小火车。
二、组织形式围绕主题要多样化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丰富而有意义的,能引起学习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共鸣。单一的、重复的学习模式很容易导起学习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疲乏。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当是丰富多采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北师大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些教学环节:
1. 师生回顾:在第三个单元,我们学会了什么内容吗?
2. 口算抢“鲜”:出示口算题若干,让学生练习:
30×50= 79×20= 76×30=
学生互相讨论并校对。师:要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口算。
3. 笔算“步步高”:出示:竖式
41×22= 56×27= 43×26=
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师:做这种题目,你要注意什么问题呀?相同数位对齐。一齐读一遍。
4. 小组讨论会:重点分析43×26要注意的问题。
5. 过关竞技台:想想连连:哪座房子是小熊的家,请你连一连。
630是我的家: 16×25= 33×40= …… (共8道)
指名学生找:过关的奖励学生小笑脸。
这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学生的独立性学习过程,又有小组合作与探究;既有竞争性的表演赛,又有应用性的创意设计。教师引导语和过渡语非常幽默亲切,自然到位,使得各个环节之间如行云流水般,一点不感觉突兀生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学生感觉非常快乐的事。
数学课堂学习方式,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组织语言,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有效学习和获得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如果教师能始终把着眼点立足于学生上,巧妙布局教学形式,那么课堂终将成为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
[2] 邵光华.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3] 林惠贞.数学语言学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