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08冯雅倩
□文/冯雅倩
(郑州商学院金融与贸易学院河南·巩义)
[提要]随着郑州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如何实现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发展的重点之一。而郑州现代制造业体系发展存在结构性不均衡、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对影响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研究,从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完善网络架构和服务化转型等方面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是长期客观存在的。中国的制造业得益于改革开放开始腾飞,表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基本保持每年8%的增长率,目前制造业生产总值已达313,071亿元,中国制造已是世界闻名。但是,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问题,其中发展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这一问题尤为值得重视。中国也相应地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
郑州作为传统的工业发展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发布《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和《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但是,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例如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不高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二、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发展规模扩大乏力。自1978年郑州市制造业开始有统计数据以来,郑州市工业增加值就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2019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91.3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就增长率来看,郑州市工业的发展数据却并不容乐观,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环比增长率在2007年达到24.3%的历史顶峰之后,增长率就基本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下降趋势明显。2019年,郑州市工业增加值创历史新高之时,其增长率却进入历史低位,比上年增长了6.1%。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情况如图1所示。(图1)
图1 郑州市工业增加值统计图
此外,郑州市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出波浪式发展的态势。2001年之前郑州市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1~2011年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之后就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在2019年占比为26.1%,比上年减少1个百分点,而同年第三产业的占比为59%,创历史新高。可见,郑州市制造业的发展空间目前被明显地挤占,郑州市制造业急需奋起直追,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郑州市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如图2所示。(图2)
图2 郑州市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二)技术创新强度及创新水平逐年上升。与制造业的规模发展遭遇疲态相反的是,郑州市制造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创新成果数量、创新水平却逐年上升。从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来看,呈现出逐年上涨态势,2019年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达到1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5%。有效发明专利数也逐年上涨,2019年达到7,144项,比上年增长22.41%。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和郑州市有效发明专利数情况如图3所示。(图3)
图3 郑州市工业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图
本文参考罗序斌和黄亮(2020)的研究,分别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与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来计算创新强度和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技术创新产出水平用有效发明专利数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比值来衡量。结果发现,创新强度呈现出U型上涨态势,而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均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图4)
图4 郑州市制造业创新强度及创新水平统计图
三、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技术创新因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外在变现形式之一就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而这些都需要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实施载体进行技术创新,实现技术水平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一方面市场的需求多元化对制造业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供给侧改革从市场层面倒逼企业进行产品更新和升级换代,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力度来实现技术创新,最终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业企业内部也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存在长期的内在提升需求,不断地寻求转型升级以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使得企业也在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实现从生产技术水平升级,之后通过产品和产业结构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实现整个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提升,进而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二)制度创新因素。政府政策层面的转变将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实行的制造业产业支持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减少了制造业受到外部政治因素冲击的可能性,为制造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使得制造业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留有余力去进行生产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同时,政府实施的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引导优势资源向制造业调整,这也使得制造业向智造业这一更绿色环保的态势融合,同时增加了制造业的服务属性。
(三)绿色发展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首先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其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制造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未来又用数倍的代价进行治理,可谓得不偿失。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具有绿色发展内涵要求的,转变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发展方式,需要进行绿色革命,推动制造业向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
(四)服务驱动因素。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模式是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基本截止到产品售出为止。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造出更好更优质的产品了。消费者对制造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体验优先、私人订制等更高的私人感官个性化的需求表现更加明显。有鉴于此,制造业应该把握好服务驱动这一新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提供基于产品的延伸服务,甚至脱离自身产品本身提供咨询、设计和产品优化等更高端的服务,实现生产化与服务化的结合,提高制造业的经济附加值,精准抢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高点。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行政体制,打造开放型营商环境。要想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在制度环境上给予制造业企业更大的自主空间,科学引导郑州市制造业走科技创新之路,改变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此外,郑州市制造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的问题也比较明显,目前主要还是低技术制造业比较集中,郑州应该在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借用“一带一路”倡议、郑欧班列及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优势,引导低技术制造业过剩产能向外转移,释放被过度占用的社会资源。同时,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转变政府执政理念,转变原有监管型政府工作方式,更多地体现服务型政府工作职能,致力于为制造业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简政放权,善用负面清单,打造更加开放的营商环境。此外,充分发挥沿黄经济带及中原经济区各省市之间的联动作用,学习市外优秀经验做法,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微制造业的发展创造空间。
(二)创立创新联动机制,助力企业科技创新。郑州市发展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制造业的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以更加环保的方式生产商品。目前,郑州市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科研人才的流失、科技力量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郑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郑州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给予科技创新企业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可以借鉴合肥市的经验做法,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区域内技术溢出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加大制造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加快创新发明的市场化进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完善“网络”架构,差异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郑州制造业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工业发达省份之间的差异明显,又由于郑州地处内陆,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郑州开展全产业链的制造业整体优化升级,由于资源与制造业各细分产业发展阶段和特点并不匹配,很大概率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郑州应该在充分研究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及河南省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优先发展部分产业,将其优化升级战略放在第一位。打破地域限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建立区域“网络”结构,加强与中部和东部各省市之间的合作,借助“网络”优势,调动更多优质资源。结合郑州制造业发展现状,郑州可以优先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以及食品制造工业引进智能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架构和优秀人才,之后发挥这些产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带动郑州发展滞后的产业升级。
(四)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近些年,郑州在互联网领域内发展迅速,依托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已成规模,并处在全国相关领域发展的第一梯队。接下来,应该加深“互联网+”与制造业更进一步的深度结合,促进制造业上游创新阶段的协同创新、大规模私人订制等供给侧改革;促进制造业中游生产过程中对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化升级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控、生产控制系统、系统运维等科技创新生产模式的发展;促进制造业下游营销过程中的大数据精准营销、电子支付系统更新等新兴服务模式的发展。综合互联网技术实现郑州制造业设计、生产、营销全流程的科技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