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观察
2021-10-08李清花
李清花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脑栓塞是一种脑内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或呈潜在病变导致血管增厚、管腔闭塞引起的局部血流减缓或供血中断[1],导致脑部梗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病发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该疾病病情复杂,治疗起来困难度高,恢复时间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都造成极大的影响[2]。临床上对该病进行及时治疗外,更加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心理情况[3]。本文为深入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的改善作用,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 例高血压脑栓塞患者(2019 年8 月至2020 年7 月收治),都被确诊为高血压脑栓塞疾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获得批准。排除癌症患者、孕妇、不愿配合患者。将本次选取的高血压脑栓塞患者按照住院编号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每组60例。
1.2 方 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措施:加强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并给予降压药治疗,令患者血压保持在平稳水平,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24h 心电监护。(2)皮肤基础护理:高血压脑栓塞会出现瘫痪的表现,需长期卧床,此类患者需要帮助其定时翻身,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护理,以免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引起褥疮;每天给患者拍背2 次,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为保持皮肤干净整洁,每天用温水给患者擦拭身体。(3)饮食指导护理: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饮食尽量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细嚼慢咽,避免患者呛到食物进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摄入的食物足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
观察组: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高血压脑栓塞病发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一侧瘫痪的情况,患者很难接受自己的病情,从而产生恐惧、暴躁或是抑郁、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坚持功能恢复锻炼对身体运动能力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令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2)语言功能锻炼护理:若患者口齿语言表达不清晰,多鼓励他大声缓慢说话,尽量读准每个音节,并指导其进行唇、舌运动训练。若患者失语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可以从单音节“啊”“哦”进行练习发音,然后逐渐进入到练字、词语和句子,渐渐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语言锻炼期间要有耐心,多鼓励患者,增强其锻炼的信心。(3)肢体功能锻炼护理:住院早期(住院后约1-3d)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肘关节、手指弯曲、膝关节弯曲运动,并指导叮嘱家属帮助患者定时按摩患侧肌肉,每天按摩3-4 次。3d 后指导患者自主进行下肢抬起和坐立练习,5d 后进行站立练习,7d 后进行自主行走练习,整个锻炼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被动到主动,锻炼强度逐步增加。
1.3 观察指标
(1)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出院时采用巴氏量表[4]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流等方面进行打分评价,分值的高低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比。
(2)观察分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情绪的改善情况,评估方法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打分,评分值的高低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成反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男 32 例,女 28 例;41-77 岁,平均年龄为(58.53±3.57)岁;包括 35 例左侧瘫痪,25 例右侧瘫痪。观察组中,男33 例,女27 例;患者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为(58.51±3.59)岁;包括 32 例左侧瘫痪,28 例右侧瘫痪。对比两组患者间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流评分值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分析见表 1 数据。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 例数(n) 心理状态 独立生活能力 社会交流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60 60护理前30.26±3.02 30.24±3.11 0.04 0.97护理后60.02±4.23 69.87±4.16 12.86 0.00护理前35.61±3.27 35.21±3.31 0.67 0.51护理后60.03±5.99 70.17±5.63 9.55 0.00护理前31.53±3.32 31.62±3.25 0.15 0.88护理后59.69±4.67 70.23±4.49 12.60 0.00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 SAS、SDS 评分值均比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值远比对照组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分析。
表2 两组 SAS、SD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 SAS、SDS 评分对比(,分)
注:两组对比结果P<0.05。
组别 例数(n)SAS 评分值 SDS 评分值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60 60护理前68.33±3.77 68.47±3.82 0.20 0.84护理后45.88±2.54 35.13±2.24 24.59 0.00护理前65.34±1.98 65.62±1.75 0.82 0.41护理后59.64±1.64 42.35±1.58 58.81 0.00
3 讨 论
高血压是长期危害人类健康安全的一种慢性疾病,是脑栓塞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血压脑栓塞患者临床症状为血压异常、半侧瘫痪、语言表达不清晰甚至丧失语言功能[6],生活大多不能自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并给其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7]。
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令疾病快速痊愈,护理措施是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常规的护理只给予患者一般性的体征监测、皮肤护理和饮食指导[8],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负面心理改善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展开的早期康复护理[9],其中实施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令其能够积极面对治疗,语言功能康复护理能够令患者早日恢复语言功能,肢体功能锻炼护理能够令患者的肢体功能尽快恢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流评分值均远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栓塞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负面情绪,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