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护肤习惯与玫瑰痤疮发病风险研究
2021-10-08马黎王彬侯素春
马黎, 王彬, 侯素春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广东 深圳 518053
玫瑰痤疮是一种以面部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鼻赘伴皮肤灼热、针刺感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由于其病程长、病情易反复且复发频率极高,严重者面部烧灼感强烈,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2-3]。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国内外共识认为其可能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基础上,由多因素诱导的以免疫和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为主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4]。近年来,玫瑰痤疮患者就诊数量明显增加,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现象突出。在部分患者的病史采集中,发现很多患者发病前有过度皮肤护理现象,比如:过度清洁皮肤、频繁外敷面膜、日常护肤程序复杂等。提示我们需警惕是否存在过度皮肤护理增加玫瑰痤疮发生风险这一问题。既往文献关于皮肤护理习惯与玫瑰痤疮发病风险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就诊于我科面部皮炎专诊的患者进行日常护肤品使用情况的调查,比较玫瑰痤疮患者和非玫瑰痤疮患者日常护肤品使用习惯的差异,以进一步明确一些特定的护肤习惯是否为玫瑰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我科面部皮炎专诊的初诊患者,年龄18~55岁,符合2017年全球玫瑰痤疮委员会制定的玫瑰痤疮诊断标准[1]的患者为病例组,不符合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连续样本的非概率抽样方法对患者每天护肤步骤和习惯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问卷理解困难时,由经培训的医生进行讲解,充分理解调查问卷内容后填写。填写完整的问卷被判为有效问卷,所有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包括3方面的内容:①患者的一般信息如性别、年龄;②患者每天的护肤程序步骤,包括卸妆、洁面、化妆水、乳/霜、精华、防晒、粉底7个方面使用的产品种类数和次数;③患者每天的特殊护理:是否使用面膜、是否使用含酸类护肤品(如明确标注含有果酸、水杨酸的产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2检验。以是否诊断玫瑰痤疮为因变量,以性别、护肤步骤数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筛查。对单因素筛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发出问卷512份,回收有效问卷487份。其中男140例,女347例,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年龄≤35岁者382例,占78.44%;玫瑰痤疮患者144例(29.57%),非玫瑰痤疮患者343例(70.43%)。两组一般资料详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年龄是否>35岁、每天洁面次数是否>2次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差异、每天护肤步骤数是否≥4步、是否每天外敷面膜和外用酸类产品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影响玫瑰痤疮发生的护肤习惯的单因素分析 [例(%)]Table 1 Univariate analysis of skin care habits association with rosacea [Case(%)]
2.3 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基于单因素分析筛查结果,以患者性别、护肤步骤数、是否每天外敷面膜和外用酸类产品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及赋值情况如下:性别(0:男,1:女),护肤步骤数(0:<4步/d,1:≥4步/d),外敷面膜(0:<1次/d,1:≥1次/d),外用酸类产品(0:<1次/d,1:≥1次/d);各变量以第一个值作为参考类别。Logistic 回归模型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测(H-L拟合优度检验)显著性为0.226,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P>0.05)。结果显示女性、每天外敷面膜以及每天外用酸类产品是发生玫瑰痤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每天的护肤步骤数并不是玫瑰痤疮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护肤习惯致玫瑰痤疮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Table 2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rosacea resulting from skin care habits
3 讨论
玫瑰痤疮患病率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项系统评价研究显示玫瑰痤疮的患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介于0.09%~22.41%之间,在皮肤科门诊患者中介于0~23.14%之间,玫瑰痤疮更常见于成人(主要在45~60岁之间),且发病没有性别差异[5]。也有文献综述报道除了肥大型酒渣鼻以外的皮肤型玫瑰痤疮更易好发于女性,通常在30岁后诊断[6]。本研究显示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比例占总就诊人数的29.57%,稍高于文献的数据,可能与患者来自于特定的面部皮炎专诊有关。大部分患者年龄<35岁,推测一方面与深圳这座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较轻有关,另一方面,玫瑰痤疮患者发病年龄越年轻,对其日常的生活和精神影响越大,更容易促使患者就诊[7]。
国内外对于玫瑰痤疮发病危险因素的探讨研究一直持续不断,探讨因素包括饮酒、吸烟、咖啡因摄入、肥胖、幽门螺旋杆菌及毛囊蠕形螨感染等。不同国家和地区似乎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矛盾的地方[8-13],推测可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人口结构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等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是玫瑰痤疮的危险因素,与王亚玲等[12]在中国湖南地区的研究类似。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增,护肤品使用的人群和每天使用护肤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有关研究机构调研发现,目前35岁以上的群体只占护肤品消费市场的12%,而35岁以下的人群成为了护肤品市场消费的主力军[14]。与此同时,临床中也发现玫瑰痤疮患者逐渐增多。早期的文献显示合理使用面部皮肤清洁和护肤产品有利于缓解玫瑰痤疮症状[15],因此本研究分析过度的日常皮肤护理对玫瑰痤疮发病的影响,发现每天敷面膜以及每天外用含酸产品是玫瑰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推测是因为面膜的封闭作用增加了皮肤湿度和温度,类似于一些医用面罩,改变了皮肤局部的环境而诱发玫瑰痤疮症状[16-17]。另外,将皮肤的pH值维持在5.5左右对皮肤屏障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皮肤pH值改变在如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寻常性痤疮等皮肤病的发病机理中起作用。一些外源性因素如皮肤湿度、化妆品使用、敷料的封闭环境等均可改变皮肤的pH值而破坏皮肤屏障[18],从而参与玫瑰痤疮的发病。本研究中洁面次数在两组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在护肤步骤数的单因素分析中,日常护肤步骤≥4步的人数比例在玫瑰痤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可能存有混杂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过度使用面膜和含酸护肤品是玫瑰痤疮发病的高危因素,临床上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护肤品对玫瑰痤疮的治疗和预防有积极的作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可能存在地域局限及回忆偏倚,且目前护肤产业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广泛,由于人力、精力和样本量的限制,纳入的分析因素未能做到充分全面,均有待今后方案设计调整及进一步研究观察。